第101章 改革经济制度(2 / 2)

加入书签

而林凡这次铸钱,则是要做出一种榜样作用,让民间私钱贩子放弃和官方玩铸私钱的想法。

实现这次改革的基础,也与大宋近些年金属冶炼工艺的基础密不可分,随着军事工业和热兵器的发展,大宋已经可以炼出纯度极高的铜和银了。

林凡规定大宋的正统钱币只有一种,铜含量不小于百分之五,银含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以此标准锻造大钱到小钱的货币。

因此林凡做了件历朝历代都没做过的事,用密度鉴定真伪。

这个时代并没有纯度测算的精密仪器,但相对的,也没那么多能在密度上造假的花样合金技术。

你想用其他廉价金属配比配出这个密度,十分困难。

自古以来,很多铸钱的皇帝都是想通过造钱来充实财政,因此在铸钱时偷工减料,给假钱留下了可乘之机。毕竟中国本土缺乏贵金属资源,掺点假总能多出不少钱。

为了保证结果精确,林凡让徐灿用弄了个水银温度计,上面同样标有温度,根据不同温度试验测得了标准货币的密度表,各地都以此密度表,鉴别银钱的真伪,并根据总质量判定银钱的具体价值。

林凡规定一单位新大宋银元的分量约为后来的十克重,每个银钱上都会在铸造时,印有一个面值,但这个面值只代表出场时的参考面值,如果中间磨损了,官府回收时,会按实际称量结果计算价值。

为此,林凡成立了掌管全国货币铸造,发行和储蓄的大宋中央银行,总部设在城西,并规定每州每府至少有一个分行。

所有储蓄在这里的货币,必须满足大宋银钱的标准,否则在储存时,就要按偏离密度的程度折价,钱币也将熔化后回炉重铸。

同时,银行也可以将收入的各种银钱根据称量鉴定,得到一个明确的价值,然后根据价值向民众发型对应份额的纸币……被称为大宋银钞。

林凡规定的这一系列复杂的密度鉴别措施,虽然使得市面上银钱基本不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但真的要把市面上的所有银钱都铸成这样,也是费时费力。

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造太多银钱,因为就算造了,一般百姓人家根本不敢使用。

毕竟金属货币转手时就有磨损,磨损后按质量折价,放在手里就在贬值,生活中难免磕了碰了,与其保存在手里,不如存到银行,兑换成纸钞,纸钞上的面额是固定且不会贬值的。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大都看不懂林凡公布的银钱标准,但这个标准能让他们明白一件事:

大宋颁布了一种常人无法伪造的银钱,而这种银钱与银钞价值严格绑定,可以自由兑换,以后再不会有乱发纸币造成的通货膨胀了。

通过中央银行的建立,每个纸钞,都有着独立编号,对应着一定分量的银钱。全国有多少纸钞发行,就有着多少白银存在央行中。

公布这套标准本身,并不是为了铸造多少货币,而是以银这种贵金属为依托,锚定了大宋国家主权货币的价值。

这种明确的货币价值是被大众认可的,从货币对应的纸币银钞迅速在全国推广。

而纸币的使用,包括专门的辩钱人,复杂的印花,特殊纸张的使用,以及对造假严刑惩罚,这大都是宋朝发行纸币以来积累已久的经验了,尽管不能完全根除造假,但已经足以让交易稳定下来。

创立中央银行后,货币得到了统一,而林凡也借此机会,给朝廷官员涨了一轮俸禄。

之所以要涨俸禄,是因为货币改革,所有物品的价值重新被大宋银元标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