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怎么破这个局(2 / 2)

加入书签

二十多天后,还在犹豫要不要跨过温迪亚山脉,对大宋进行反击的鲁菲兹苏丹突然接到快马加急传来的消息宋军主力攻进奥里萨地区,打进孟加拉湾了。

他不得不派兵立即去救,但这一跑,就要横跨整个恒河平原。

没办法,苏丹必须再派兵去救。

林凡的这个决策无疑打中了德里苏丹国的软肋,而这种局势,颇有当年官渡之战前,袁绍与曹操的风格。

当时袁绍强而居于河北,为攻势,曹操居于河南,为守势,德干高原的边界就好像黄河一样,算不上天险却是一座天然阻隔。

在历史上,袁绍自恃强大,以求速战得胜,并投入主力部队渡河与曹操对峙,而结果,则是曹操以弱胜强,火烧乌巢,挫败袁绍。

而袁绍发动官渡之战之前,田丰曾向袁绍献计:只要不求速胜,出奇兵左右攻击,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使敌人疲于奔命,用不了三年,则可以取胜。

袁绍并没有听从田丰的计策,但此时这个计策的确很有道理。

每次攻击,宋军都可在德里大军开到之前先击败当地的守备部队,夺取边界线的一些据点,然后用骑兵轻易进入德里南北方向几乎没有纵深的腹地,对当地的农业大肆破坏。

只把人留下,却把粮食烧了,那么人该怎么活命?

反正他们留在德里的境内,林凡不会管他们的死活。

但可以想到的后果只有两个,第一是放他们自生自灭,但这样,平民交不上税,高种姓的贵族也没法给穆斯林统治者交上足额赋税。

如果苏丹执意压榨,地方贵族也会心生不满,进而从德里苏丹国独立的倾向也会增加。

同时,就算是老实的天笃平民,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宁死都不肯反抗的,如果粮食短缺,他们就算不能颠覆统治,起码也会成为德里的不稳定因素。

就这样,一转眼,又过了三个月。

林凡在德干北部组织全军发动大小攻势二十余次,平均三天就要打一次。调得鲁菲兹追着宋军到处跑,但又只能追到高原附近,打不上山坡。

本地贵族不满,饥民的小范围民变时有发生,国家也因为宋军的劫掠,税收大减。

德里以军事立国,税收少就意味着军饷少,进而发不起军费,武将也会不满。

这些突厥化的穆斯兰国家,从来都没有像样的继承法,一旦财政陷入困难,保不准哪个手下振臂一呼,就把鲁菲兹的脑袋拿去祭旗,自己当上新苏丹了。

终于,鲁菲兹挺不住了。

“赵总督,现在德里的主力军分为西,中,东三路,分别驻守在古吉拉特地区的艾哈迈达巴德,恒河平原中南部的坎普尔,及西孟加拉地区的卡里卡塔(加尔各答)三城附近。”

陆广在地图上,标出了几个区域。

“他们一字排开,分布在与我国的边境线上,击尾则首至,击首则尾至,击中则首尾俱至。”

“嗯嗯……”林凡背着双手,在军议的大殿中踱着步子,听着这格外熟悉的话语,总觉得忍不住想笑。“那陆广,在你看来,我们该怎么破这个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