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1 / 2)

加入书签

首先从苏湖平原的中心城西,沿义乌,金华,上饶,鹰潭,通往三面环山的鄱阳湖平原,终点是南昌,这条道路是行军时常用的一条赣江通路,在历史上,也是江南的第一条杭江铁路。

第二条路,则是再由南昌一路向南至赣州,过梅岭古道进入韶关,从而到达岭南两广。

第三条,沿着罗霄山脉的中断的缺口,由南昌修到鄂州,再到长沙。这样,两湖,两广与满城都可以通过铁路连接起来。

而唯一没通路的就只剩八闽了,现在从陆路进入八闽的路,不光从武夷山脉过关,这些关隘的路也没有哪条是不用翻山越岭的,以现在的技术根本修不了路。

考虑到八闽自古便是海陆发达的省份,而且平原极少,因此也只有这个地区,铁路暂时无法分担船运的交通压力。

……

回到城西后,林凡也没有忘记徐灿的邀请,他来到了徐灿的实验室。

此时,这个实验室已经完全变了个样,这个本来在城西城郊的实验室,如今占地面积扩大了十倍有余,成为了一个范围极大的建筑群,比得上一个中型工厂。

这建筑与其他华夏的房间不同,而是用砖石与钢筋搭建起来的,更接近于现代的建筑。

在这里面,不时有各种人员快步走来走去,有的在路上还盯着手中的报告看。

“真亏你能造出这样的房子,工匠一定没少向你抱怨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徐灿轻轻推了一下眼镜,说道。“我的实验室里经常会动火的,用中式建筑烧着了会很麻烦。

来吧,我带你进去。”

徐灿如今领导着工研司的一批重要科研人员,而各种科研项目,他们都有涉猎。

在这里有机床正在加工零件,也有水稻等作物的培育实验场,同时,还有化学实验室。

巨大的钢铁炉子,在一群齿轮机械,在蒸气的动力下可以抬起这个巨大的铁罩子,它可以将里面的氧气耗尽,并通过加热让炉内达到上千度的高温。

这一景象,让林凡都不禁惊叹。

“你是什么时候搞出了这种东西?”

“毕竟要做化学实验的话,这些都是必要的。

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不少想要探求更多知识的人,都加入了这里,参与了这些设备的设计。

顺便一提,之前成功炼制出铝的工艺,最早也是在这台巨炉里第一次成功。”

林凡并没有教过徐灿和其他人如何制造这种炉子,这是这个时代的人们通过林凡开头的知识,自己探索研发出来的。

想到一个科研体系正式在大宋出现并派上用场,林凡也十分兴奋。

“于是,你们最近的目标还是想搞飞机吗?”

“嗯,铝制内燃机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大概有二十人在做这个项目。

眼下还有一个重要项目,则是新元素的炼制。”

“新元素?”

“凡哥说过,这世界上还有大量的金属元素没有被发现吧?

虽然现在铝已经被炼出来了,但还有不少,特别是钨,根据凡哥从未来的情报,由钨铁制成的硬质合金,能代替金刚石,完成大量一般零件的加工。”

“说是这么说,你有头绪吗?”

“前不久,江南南部的矿山里,有矿石研究员发现工人在炼制锡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没法还原的废渣,他认为这种废渣中存在一种全新的金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