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天幕》首映礼(二)(1 / 2)

加入书签

“Jack  Chen!”有个金黄短卷发的女记者兴奋雀跃,冲门口走进来的诚龙大声呼喊,还抬起一只手连连挥舞,双脚也在不停踮着。

  这外国记者手舞足蹈的模样,足可见诚龙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有多高。

  #全球最火的华国演员,国际巨星,在华国没有之一#,这在九十年代就有的论述,并不是国内捧的,也不是粉丝喊的,而是西方媒体宣传出来的结果。

  想想就知道,我国九十年代的时候,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生存都有难度,有几个人会去关注娱乐圈?

  关注娱乐圈的人不多,那国内大部分媒体当然就不会去报道大众不感兴趣的事,且那会儿还是纸媒,生存都有难度的家庭也没几家会去订报刊,那关注娱乐圈的人就更少了。

  而西方对于大陆的传媒渗透一直存在,一直在搞思想建设性的破坏,一直在玩精神文明西方化的意识形态宣传。

  诚龙就踏上了这个属于他的风口,一是弥补了李小龙“功夫”影视领域的缺口,二是正好撞上了西方媒体对华进行“娱乐向西朝圣”的豪莱坞宣传趋势。

  所以,西方媒体大肆在华宣传诚龙,顺势也在全球宣传诚龙。

  在全球宣传诚龙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利”字,要延续李小龙的传奇,为诚龙量身打造功夫系列电影,那自然要在全球宣传上打开局面,才能吸引全球观众来看电影,从而让豪莱坞背后资助诚龙的势力谋利。

  在国内宣传诚龙,顺带引导国内媒体也宣传诚龙,其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诚龙,而是在告诉华国人,告诉华国娱乐圈的明星,想要火想要赚大钱就来豪莱坞,其本质目的是宣传豪莱坞。

  意图是让国内人和国内明星有个扭曲认知,豪莱坞是娱乐圣地,是所有人都要看齐的娱乐圣地,是所有明星都该有的终极梦想,潜台词意思就是美利坚的豪莱坞是娱乐圈老大,只有得到他们认可的明星才是真正的明星,只有他们的电影才是真正的文明。

  这份多年的宣传,这份一二十年来借诚龙名气的意识形态宣传,可以说成功了一半,确实让国内很多明星向往豪莱坞,也不看自己几斤几两就都想往豪莱坞跑,确实也让不少观众崇洋媚外,认为豪莱坞的电影才是世界文化的所谓灯塔。

  而国家相关部门的应对策略则是华影集团年年改制、改革,带动行业发展才是抵御这份意识形态影响的正确方法。

  而在这份意识形态文化战中,诚龙完全就是被动的,是在西方媒体以谋利和文化影响的两大战略目的下,顺带着把诚龙给捧火的,在九十年代就成为了全球最火的华国演员和国际巨星。

  这里可以说诚龙运气好,撞上了这个文化战的风口,莫名其妙成了西方的宣传棋子,但也因此受益无穷,这也是诚龙自身底子强,能打入豪莱坞成为李小龙接班人才能被如此宣传。

  为了维持这份意识形态宣传,翻翻历史新闻就能很轻易的发现,西方媒体在宣传诚龙这件事上,很少说诚龙的坏话,只说诚龙的好,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脸。

  也就是在这样式的宣传影响下,就看在场的那些外国媒体,国内媒体见到诚龙都没那么兴奋,这些外国媒体一个比一个开心,直给国人一个感觉,诚龙在国外比在国内还火。

  这也是事实,诚龙在国外确实比在国内火,因为国内有大把明星可以宣传,在国外能够引发流量的华国明星目前只有诚龙一个,那在国外市场不就人人只认诚龙一个华国明星了?

  在国外一提华国明星,各国的人就知道一个诚龙,那他不火谁火?

  见识广泛的各国媒体对诚龙都如此喜爱,管中窥豹,那就更别提各国的人民群众对诚龙的欢迎和喜爱程度了。

  得见于此,楚轩和刘艺妃不羡慕是假的,临场遭遇如此热烈欢迎,亲身感受各国媒体对诚龙的喜欢,同为演员的他们多多少少是有向往和憧憬的。

  这倒算不上虚荣,作为这个职业的人之常情罢了。

  诚龙这么受欢迎也是让夫妻俩与有荣焉的,毕竟就算在国内市场,在电影上他们目前也要仰仗诚龙的带领,更遑论于他们而言的海外市场一片空白的局面了,这更需要借助诚龙在电影上的影响力。

  诚龙能够受各国媒体们如此欢迎,这多少也让他们夫妻俩对于电影在海外上映利好情况有所好的预期,总归是一件好事。

  “哈喽,大家好。”诚龙扬起笑脸,冲各方媒体打招呼。

  国外媒体眼里只有诚龙,但国内媒体就对楚轩和刘艺妃更感兴趣,主要是路演阶段的舆论让刘艺妃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国民度,顺带也让楚轩的国民度往上提了一提,那这样的火热之势显然在当下是比诚龙更容易产生话题的。

  “你们好。”刘艺妃挥了挥手,就和楚轩、诚龙走到放映厅最前头。

  镁光灯闪烁不停,照耀着舞台旁夫妻俩、诚龙和唐记里交流的背影。

  唐记里只说了三点:“第一,全程说中文;第二,面对有可能的刁钻问题一语带过,不要解释过多;第三,面对外媒,我们的电影主打一个文化友好交流,不要强调我们的好,更不要强调他们的不好。”

  诚龙补充说道:“就是说,不要让自己不舒服,也不要让他们不舒服。”

  “对。”唐记里点了点头。

  和王金花也好,和韩三坪也罢,他们三个人都达成过一个共识。

  他们的电影要在海外上映,一旦有所获得,国内科幻必会受到海外发行商的青睐,这就等于是给国内行业创造了一个通向海外上映的科幻题材渠道。

  在国内票房市场还发展待续的时下行情中,若是能有一条海外上映来获取美元的盈利渠道,从而大大激活行业投资及行业公司发展电影及院线的热情,那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而国内行业要想打通这条科幻题材渠道,势必就会来他们璀璨时代及华影制片厂取经,华影集团且不论,光看对璀璨时代的人脉、资源的扩展等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利好之事。

  但要让电影在海外上映更顺利、情况更好,那这批请来的外媒就很重要,面对某些话题稍微屈尊说一些好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一切以大局为重。

  唐记里拍了下楚轩的肩,又看向刘艺妃:“你们心里自己有数就行,就像诚龙说的,不要让自己不舒服,也不要让他们不舒服,有些问题该怎么回答,这就看你们自己斟酌了。”

  楚轩和刘艺妃点了点头,来之前他们心里就有底了,毕竟要靠这些海外媒体帮忙宣传,那自然就不能把他们得罪了,就算碰到恶意刁难的问题也只能忍着。

  这是没办法的事,在海外传媒被西方资本近乎完全掌控的局面下,想要打通一条新路子,让公司得以顺势发展,让行业得以良性转变和发展,他们也算领航者,而领航者在起步阶段碰到什么问题或坎坷那总得付出点令人不爽的代价。

  “不过映前采访还好,都是没看过电影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刁难,关键在于映后采访。”诚龙说道:“晚上才是我们的巨大挑战。”

  在看电影前的映前采访上,基本都会是相对友好的问答,没看过电影就没有主题元素,各大媒体就很难找到话题来发言刁难。

  诚龙以自身经验来看,映前采访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这场采访的重点在于借电影首映这件事,他们四个主创和媒体们认识认识。

  晚上的映后采访,在他看来才是真正要小心应对的难关。

  “唐导。”

  唐记里作为导演兼制片人,率先登台受访。

  楚轩、刘艺妃和诚龙在头排就坐着,只听记者问道:“听说《天幕:兵临城下》三分之一的时段都是特效,网传特效和视效效果堪比豪莱坞,但其投资成本却只有2个亿,这是真的吗?”

  唐记里暂不回答,只因旁边有个翻译在用英语讲述这位记者的问题。

  当把中文翻译成英语完毕后,唐记里才道:“真的。”

  想追问的记者看向台上的翻译,直到翻译说了句“sure”,记者才接着问:“那其中特效制片的比例是多少?”

  等着翻译完,唐记里回答:“1亿2千万,其余是演员片酬和拍摄成本。”

  “最后一个问题。”记者问道:“当年《无极》也算特效片,但也只是穿插特效入画面,饶是如此其成本也花了3个亿,时隔四五年了,按理来说特效成本越来越贵才对,但为什么到《天幕:兵临城下》这部真正的特效片头上,特效成本反而还低了?”

  这记者问出了一个名场面:“从网传的特效效果来看,我国电影行业特效技术方面大为进步,但从成本上来看,这又能说明我国电影行业是在倒退吗?”

  底下外媒在听着翻译,国内媒体则在低笑不语。

  这问题的意思就是,《天幕》质量比《无极》强,特效也比《无极》好得多,但成本为什么就低了一个亿?

  难道是随着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力物力的价值反而更低廉了?那这到底是行业的进步还是行业的退步呢?

  这同行绝对是故意的,就是为了制造话题来问这样的问题,只是陈恺歌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了,时隔几年了还被人拉出来踩。

  楚轩、刘艺妃和诚龙忍俊不禁,这问题问的,求恺哥导演的心理阴影面积。

  “行业肯定是进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你说的另一部电影的情况,那你就应该去询问相应的人,人家的电影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情况?”唐记里忍着笑,忍得很辛苦。

  他只想着,这陈大诗人在《无极》上真的跌得太惨了,这都好几年了还被人拉出来溜一溜。

  按照陈大诗人那高傲的心,这样的新闻一发出去,以他那脾气多少要硬杠几句观众不懂艺术。

  但是拿他的《天幕》来比较,不说他们私底下同为璀璨股东的关系,就说《天幕》越好他陈大诗人也会相应的越得利,所以即便有这样的新闻出现,料想陈大诗人也会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态度来应对,这想起来就挺有趣的。

  “唐导,你对这部电影的上映有什么预期,你认为它的票房成绩能打破去年《赤壁》3.2亿的记录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若是放在观影结束后再问,会显得更有意义。”

  唐记里这话就说得很是自信,能不能打破08年这个3.2亿的记录,让记者们等会去看一看就会有答案,这样的强大自信让在场媒体们对电影更好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