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01(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时……)

郁教授、牟记者驻足邓小平的办公室,无限感慨地回忆着那逝去的岁月。……

郁教授:“这里曾是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绘制蓝图的地方。但是,当我们回忆起他是如何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打破一切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禁区’,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不得不为他那伟大的政治品格所折服!”

牟记者:“正当邓小平积极推进全国科技、教育改革的时候,  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使得大批的冤假错案得不到平反、昭雪,严重地影响着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为此,他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共同努力,并派胡耀邦同志出任中组部部长……”

(随着牟记者画外音的结束,画面隐回过去时……)

中组部前院

几十名老、中年干部济济一堂,有的在敲锣打鼓,有的在争放鞭炮,一派节日气氛。

有顷,一辆小轿车驶进中组部大门,戛然停在前院。

胡耀邦从轿车中走出,拱抱双手,大声地:“同志们!我胡耀邦来中组部报到了,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把中组部办成真正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前院的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中组部会议室

胡耀邦:“同志们!我来了没有几天,开了两次座谈会,看了一点所谓‘要案’的卷宗,使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积案如山,步履维艰!”

与会的干部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认真地听着。

胡耀邦:“所谓积案如山的山究竟有多高呢?是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还是泰山?现在不下结论。所谓步履维艰的艰有多么艰难呢?也就是阻力有多大呢?我看我们每前进一步,其艰其难其苦,不下于登喜马拉雅山!但是,我也坦然相告某些人:我们有会当凌绝顶的决心!”

与会的一些干部带头鼓掌。

胡耀邦:“为此,我向与会的干部提两个要求:一、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要把中组部这些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恶习一扫而光!你们同意不同意?”

“同意!”

胡耀邦:“今后如有受冤挨整的老同志来找我,我都要和他们见面谈话,任何人不得阻拦;凡是信封上写有‘胡耀邦’三个字的来信,都必须及时送给我,无需你们代劳处理,更不准扣压。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邓小平办公室

邓小平打电话:“请接胡耀邦同志!”

远方显现出胡耀邦打电话的画面。

胡耀邦:“我是胡耀邦,你是哪一位?”

邓小平:“我是邓小平!”

胡耀邦:“小平同志,你有什么事吗?”

邓小平:“我听说你给中组部立了规矩:谁找你都接见。我打电话一试,不是放空炮。”

胡耀邦:“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取信于民―自然也是取信于党员干部的法宝。”

邓小平:“我收到了一位老同志写的两首打油诗,想读给你听听。”

胡耀邦:“请读吧!”

邓小平:“第一首:一年两年十余年,只耗草料不耕田;等闲白了少年头,原来‘四害’是祸源!”

胡耀邦:“这是批评原中组部的!”

邓小平:“第二首:一月二月三四月,除了‘四害’心欢悦;东风浩荡春光好,只争朝夕情切切!”

胡耀邦:“这是歌颂今天大好形势的!”

邓小平:“我看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对你领导的新中组部寄托了无限希望。”

胡耀邦:“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

邓小平:“有什么困难吗?”

胡耀邦:“中组部有少数领导干部,继续打着‘两个凡是’的旗号,反对我们平反大的冤假错案!”

邓小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看来,光我给中央写一封信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拿起理论的武器,去揭穿‘两个凡是’的虚伪性。”邓小平挂上电话。

李秘书走进:“李先念副总理就要到了!”

邓小平:“好!我这就去。”

国务院会议室

李先念:“你就要出访缅甸和尼泊尔了,我想就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开会的一些事情和你谈谈。”

邓小平:“我这次出访缅甸和尼泊尔,等于是还我国这些年来在外交方面欠的债。说到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就要开会的事,我最关心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希望你和陈云同志把一把关。”

李先念:“很难!我看了他们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对此,陈云同志也有意见。可他们很难听得进去!”

邓小平:“看来,只有彻底打破他们设置的‘两个凡是’的禁区,才能谈经济基础的改革。”

李先念:“实质上就是这样。”

邓小平:“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这个事关党的思想路线的大问题。”

李先念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

邓小平沉吟片时:“春天到了,说句老实话,每年的春天,我最担心的是春早,尤其担心像安徽、河南、四川这些农业大省,搞不好就要饿死人。”

李先念点了点头:“是啊!我们还必须更加坚定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国策。”

邓小平:“但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国策呢?中央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啊!”

李先念:“准确地说:分歧是很大的!”他转念一想又说,“你很久没有回故乡了?”

邓小平感情地:“是啊!”

李先念:“那你就利用出访缅甸和尼泊尔在成都停留期间,回故乡看看吧?”

邓小平微微地摇了摇头:“没有时间,但我想在成都了解一下农业问题。”

金牛宾馆大院

邓主任手里拿着几个白市抽,黎干事提着一篮锦橙站在一幢小楼的门前。

邓主任:“真没想到啊,你我奉县委之命给省里送水果,竟然是给我们广安的骄傲邓副主席送的!”

黎干事:“要是知道吃水果的首长是邓副主席,那就没有你我的份了!”

邓主任:“那是自然了!你说,邓副主席见了我们二人会说些什么呢?”

黎干事摇摇头:“不知道。”

屋门打开了,李秘书走出:“请进吧!”

邓主任拿着白市抽、黎干事提着一篮锦橙高兴地走进。

会客斤

邓小平和卓琳并排坐在一个双人沙发上。

邓主任双手捧着白市抽走到近前,十分紧张地:“我们受县委的委托,代表广安县委和人民向敬爱的小平同志问好!特意给您送点水果来,表达乡亲们的敬意!”

黎干事双手捧着锦橙:“对,对!是家乡人们的一点心意。”

邓小平笑了:“你们送来的家乡水果,我中午就吃了。我们都是广安人,不要客气,随便坐。”

邓主任和黎干事就近坐在了邓小平的一边。

卓琳指着白市抽:“他呀,最喜欢吃这酸苦酸苦的白市抽,还说世界上最好的抽子就是你们广安的白市袖。”

邓主任:“那我们每年都给您送一些去。”

邓小平:“不要,不要!广安今年情况怎么样?前几年可有点差啊!”

邓主任:“广安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六亿多斤,人均口粮从一九七六年的二百八十八斤增加到三百七十七斤。”

邓小平:“我离乡时广安是六十多万人,现在是一百万出头,只有六亿多斤,人均五百多斤,每人才分三百多斤,而且还是原粮,合成米才多少斤呀?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才二百六七十斤米,  口粮很低哟!”

黎干事:“广安县水利建设不行,再说这几年没人搞,一下雨就把旧的给冲垮了。”

邓小平:“这怎么行呢?要搞点水泥、石灰和石头砌一砌,要牢固点嘛!总之,要人人动脑子、动手,把产量搞上去。”

“是!”

邓小平:“一定要搞好水土建设,才能抵御自然灾害。去年,有些地方受了三个大灾:雹灾、早灾和风灾。中国农民最怕春旱,一早就容易造成全年绝收。”

“对!”

邓小平:“你们知道种地的‘八字宪法’吧?”

邓主任:“知道!土、肥、水、种,密、保、工、管。”

邓小平:“第四个字是种。种子很重要,种子的地位要提高,要培育种子基地。全世界都在搞种子,美国有种子公司,每年出卖种子。”

邓主任:“我们广安县种的杂交玉米,第三代就退化了!,

邓小平:“所以要经常换种,必须有种子公司。”

李秘书走进:“首长,您接见的时间到了。”

邓小平:“请等一下[”他吸了一口烟,“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听说广东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邓主任:“全国各地―包括我们四川都有类似的情况。这都是‘四人帮’提倡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余毒还没有肃清的原因。”

邓小平:“怎么办呢?中央要清理农村政策和城市政策,全国各地也要清理一下。”

邓主任:“我们一定认真清理广安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慢慢站起身来:“好!别的就没啥了,见一面嘛!你们回去以后,带个话给县委,要解放思想,把农业搞上去,集中梢力把经济建设搞好!”

北京中南海边

邓小平坐在一条长凳上,双手捧着一份文件认真阅读。有顷,李秘书引陈云走到跟前:“陈云同志到了!”邓小平放下文件匆忙起身:“真不好意思,请你到这儿来。”

陈云幽默地:“放着又宽又大的会议室不用,把我叫到这里来,使我想起了当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的情景。”

邓小平:“会议室再大,老是有电话干扰;这里虽然是露天水边,倒是能安静地谈点大事。”

陈云:“不用说,一定是和我谈《政府工作报告》。对吧?”

邓小平:“对!我出访回到北京以后,当天就看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感到问题较多,想听听你的意见,一并带到会上去。”

陈云:“我的主要意见有两条:一、在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没有正本清源之前,党的经济政策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人民也不会为之奋斗;二、我读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以后,感到味道不太对,有点假大空。”

邓小平:“我也有同感!”他拿起文件,“比方这一段吧,它说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将大大提高,三大差别将显著缩小。’我看就有点吹牛。”

陈云:“苏联搞了半个多世纪怎么样?我们也搞了近三十年,被林彪、‘四人帮’搞成这样一个乱摊子!另外,在不谈我们如此薄弱的经济基础之前,就说要搞多少个大庆,国家和人民就一定会再吃一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苦。”

邓小平:“这就叫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是一定要遭到经济规律惩罚的。”

陈云:“世人皆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三大支柱产业:即钢、建筑材料和汽车制造。我们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国,可又不老老实实地向人家学习。”

邓小平:“这也是一个学风问题!”

陈云:“是啊!这些年来,‘四人帮’在批判资本主义的时候,拒绝学习人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结果,像我们这些领导人都不知道当今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