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83(1 / 2)
1983年,钢都。
正是初夏,北方刚刚褪去寒冷,天气微热,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的穿上了短袖。
陈琮裹了裹身上的的确良衬衫,蹲在院子门口的大柳树下。
妈蛋的,重生了!
他挠了挠耳朵根,郁闷又无奈的叹了口气。上辈子的自己还算成功,是一家传媒公司的中层骨干,有房有车,收入可观。结果头天晚上跟同事喝得烂醉,眼睛一闭一睁就到这里了,并且已适应了两个多月。
若是两千年初,他可以大搞互联网和房地产;若是九十年代,他也能弄个乡镇企业家当当……但这是83年啊,距人道洪流结束才5年,政策尚未完全放开,整不好就是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唉!”
陈琮又叹了一声,忽然觉得有点热,里面的背心黏着衬衫,慢慢捂出了一层细汗。他扯开一颗扣子,又把袖子挽起,露出紧实修长的小臂。
这种化纤面料就是差劲,不吸汗不透气,但爽滑易洗,价格平民,遂成了70年代-80年代初期的时尚风潮。
像他这一身,便属于年轻人的标准打扮:分头,白衬衫,衬衫塞在裤子里,踩着一双包脚面的破凉鞋,然后一定要穿袜子。
至于蛤蟆镜、喇叭裤、蝙蝠衫之类的,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能成为大众潮流,目前只有首都能偶尔见到,并且会被一些专家狂喷伤风败俗巴拉巴拉。
而在他背后,是一处老旧的大杂院,先穿过一条幽暗的窄道,进去是公用的大厨房,两侧有房屋,三家人合住。
两家姓陈,一家姓张,都是混文艺界的。
在原主的记忆里,自己小学时正赶上人道洪流,形势糟乱,各种停课复课,就算上学也只发本语录,压根没有教材。
所以父母觉得不太行,靠关系把孩子弄进了曲艺团,跑腿打杂学学样板戏。再后来各地中小学恢复秩序,原主也没重新入学,始终在团里胡混。
一混就到了十八岁,最终由自己接盘。
“啧,没劲透了!”
陈琮瞄着大街上的男男女女,一股乡土又随和的质感扑面而来,找不出一点亮眼的色彩。
他打了个呵欠,在衬衫的口袋里摸了摸,拈出半根大生产,又擦了根火柴点上,深深一吸……
“德性!”
一个清脆略带尖锐的声音不经意飘了过来,伴着初夏的微风,柳叶在头上窣窣作响。
“呼!”
陈琮不予理会,将这口烟气吐出去才斜了来人一眼,那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碎花的蓝布小褂,怀里抱着书,一根麻花单辫儿甩过左肩头。
“又猫起来看书了?”他笑道。
“用你管!”
姑娘很不待见他的样子,迈步就往院里走,末了又一回身,问:“你跟我爸借的烟票什么时候还?”
“你爸都没要,你急个什么劲?”
“借东西不还的啊?你怎么不拿你爸的票?”
“我爸又不抽烟……”
他吸了两口就把烟捻灭,用张皱巴巴的卫生纸包好塞回口袋,道:“抽烟不是啥好事,我多抽点,你爸就能少抽点,你该谢谢我。”
“混人嘴里都是歪理,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