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姜梨花身世(1)(1 / 2)

加入书签

二月的上京,城内屋顶上还落了薄薄一层霜雪。

那是前天落下的第一场迎春白雪。

除此外,地面干净如新,不见一点雪白。

这个时间本应该还在猫冬的上京百姓们,这会都齐聚东门街,迎接大军凯旋。

今日是北部抗羌军队得胜凯旋而归的日子。

早在半个月前北朝帝便把消息诏告天下,减税三年,普天同庆。

为迎大军归来,半个月来整个上京都在做准备。

除积雪,修屋舍,补石路。

甚至连皇宫都几乎重新上了一遍红漆金漆。

毕竟这次来的,不止有凯旋大军,还有携议和书前来的三国使臣。

多少年了,北朝国被压制剥削多少年了,竟然有能扬眉吐气的一天。

北朝帝做梦都会笑醒,甚至有时候都不敢睡,生怕睡醒发现这一切都是梦。

北朝国还是那个半片国土荒废,缺粮缺银,即将面临亡国的北朝国。

没有亩产千斤的粮食,没有亩产万斤的高产作物,没有成千上万石的粮食。

北朝帝生怕睁眼看到的,就是饿殍遍地,山河破碎。

耳边听到的是敌军攻入宫门的声音。

此时,年已近古稀的北朝帝端坐在车辇中,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冷风,眺望远处天地一线的蓝白景色,心情无比舒畅。

曹公公和崔公公则忧心的伺在两旁,焦急的看着远处。

陛下不愿放下帘帐挡风,他们生怕陛下会受风寒。

希望大军赶紧到来。

车辇后,从城门外一直到城门内,队伍从城门口到宫门口,整整齐齐站着八列人。

最中心的四列无疑,都是文武百官。

两边都是侍卫和维护秩序的巡城军。

被巡城军拘在左右的,就都是来看热闹的京城老百姓。

街道两边的客栈、茶楼、酒楼,甚至连妓馆,大白天楼上也站满莺莺燕燕。

所有人都在远目眺望。

突然,有一站在茶楼顶格的公子哥精神一振,喊道,“来了!”

众人齐齐望去,就见远处天边,若隐若现的出现滚滚飞雪。

飞雪之后,是黑红相间的移动色块。

那就是北朝国的军队。

“真的来了,嚯,这么多人。”

“听说此次来的还有金国、羌人和周国的队伍,哈哈,去年金国使臣来时可嚣张了,今年看他们还嚣张得起来不。”

“哈哈,嚣张的结果不就是头被挂城门上么。”

“要不怎么说咱陛下霸气。”

“那也是咱有了底气了,我都不敢想以前那都是什么日子,每年都要给那些使臣赔笑陪玩,真是……”

“诶诶诶,这些老黄历就不用去翻了,反正以后只有他们跟我们赔笑。”

“对对对。”

“诶,听说了吗?这次好像北昌侯也会一并来?”

“对对,我也听我家老爷子说了,不知道是不是,若真是就太好了,三年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我可真太好奇了。”

“听见过的人都说北昌侯姝容倾城,我还真想瞧一瞧,到底如何倾城。”

“你这就狭隘了吧,咱北昌侯,容貌只不过是她最不起眼的东西。”

“说起来,这次大军能得胜归来,也少不得北昌侯的功劳,不知道这次她还会不会继续往上封。”

“这,应该不会吧,再往上那就是一等侯了。”

“一等侯怎么了,以她如今功绩,就算封个国公都绰绰有余。”

“噗哈哈,你怎么不说直接封异性王呢。”

“我还说会直接被册封为皇后呢。”

“喂,过分了啊,无论如何,北昌侯的功劳都是实打实,我觉得升一等侯还是可以的。”

“刘兄,你这心倒挺宽,人家若升上去,你们济阳侯府不得被压着么。”

“哪只济阳侯,就算不升,现在京城被她压在底下的侯爵还少么,若再升,估计又得一阵腥风血雨。”

“呵,反正跟我家无关,除非她真有能耐得封国公。”

“人家自个都没做梦呢,你们倒是给人梦上,陛下当初给她这般殊荣,不过是我了平内忧外患,才忍辱负重,让一个女子入朝为官,指点江山,如今国内百姓安居,粮食丰产,外战乱也已平定,还升爵呢,信不信用不了多久,她便会被打回原形,我倒觉得仲兄刚刚有句说得对,皇后不可能,但纳入后宫为妃倒是真有可能。”

另一处琴阁上,几名女子也在谈论北昌侯。

女子们围在陆舒柔和凤白芷身边叽唧喳喳个不停。

都希望等北昌侯入京后,两人能把人请对方到茶会,让姐妹们也瞧瞧这位传说中的奇人。

不过两人都聪明的推脱过去,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答应。

只说到时候要看北昌侯的意思,毕竟人家日理万机,跟咱这些深闺女子可不同。

她可是知道,京中不知道有多少女子对姜梨花抱有排斥心理。

当然,她觉得那应该就是单纯的羡慕嫉妒变成恨而已。

说什么请人饮宴品茶,不过是认为人家出身乡野,又是个泥腿子,不懂礼数,肯定只是个粗野莽妇,等着看她出丑闹笑话。

不过也有不少真心佩服姜梨花的女子。

远方,长长的队伍沉默的踩着积雪徐徐前进。

鲜红的旗帜被冷风吹得猎猎作响。

队伍最前头,是两列旗兵。

骑兵之后,大头的便是此行北战的大元帅,武定大将军穆臣。

武定大将军左右两名黑甲将军,分别是他的左右手。

右边这位,正是已经升任为二品振威将军的伍成。

往后是本部铁血精锐。

精锐队伍中间,则行着一辆马车,被军队严丝合缝的护着徐徐前进。

对比起长长的军队末尾那一列车队,显得尤为出众。

马车里,姜梨花侧头,时不时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