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抗大雪灾(2 / 2)
小钱点点头,但镜头还是跟着张东峰转。
电视台到了县区一级,其实就是领导活动信息台了。领导的行动,就是新闻记者的敏感点。为此,每档新闻,领导总是从大到小排开进行报道。
这个排名,也就是节目的前后顺序也是很讲究的。
平江区电视台的原来的台长叫林建,就是因为在节目排序上,把两位县领导排错了,加上漏报了三次个别领导的名字,最后被以“缺乏新闻敏感性”调到了区人事局当副局长了。
张东峰当然也会注重这个。他现在到了平江区,就是平江的副书记了。
一般群众看新闻,不就是看这些领导的面孔?哪个领导出来多了、镜头多了,群众就熟悉些。
相反,一个县领导,如果太长时间不出来、不露脸,就会有人担心了。外界或许就有小道消息:某某领导,因为腐败,被查处了。
县区级是这样、市级是这样、省级同样如此。
平江电视台的新闻一出来,大家都知道,平江区又来了一位新的副书记。
这是一个很有些风度、非常年轻的书记。一到区里,就不断地出现在各地抗雪现场。
可以说,张东峰这个第一次亮相,还是十分成功的。
漫天而无节制的大雪,把他很自然地推到了平江区人民的面前。他在风雪中深入乡镇,指导和调研,又无声地给了平江区人民一个信号:张东峰虽然是个挂职的,但是,他是平江区的副书记,他是来做事的,并不是单纯的来镀金。
张东峰这么一跑,在平江区委内部也产生了一些震动。
一个过来挂职的副书记,天天战斗在抗雪第一线,这让一些思维习惯了的人,有些不太习惯。
张东峰刚回到区委,副书记赵一达就到了他的办公室。
“东蜂同志,辛苦了。”
“赵书记,还好、还好。”
“张书记好几天没回省城了,想家了吧?哈哈,男人嘛。”
“赵书记开玩笑了。”张东峰转换话题:“宋书记呢?好像没看见。”
“宋书记下乡去了,他性子急,怕出事。”
“也是,这么大雪,几十年一遇,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不得了。”张东峰的眼光有些担心地说道。
“会出什么事?至少平江不会出。”赵一达说着,哈哈笑了。
赵一达走后,张东峰看了会儿文件,大部份都是这几天的明传,几乎都为着同一个内容“抗雪”。
沈听进来,询问张东峰明天怎么安排。张东峰说道:“还没想好。明天早晨再说吧。你有事,先去忙。”
小沈笑了笑,说道:“刚才赵书记来过了,赵书记这人……”
张东峰心想一个秘书也开始评论起领导了,这不正常。
不过转念一想,有时,秘书就是自己的耳目,领导不能说的,就得靠秘书说;领导不能做的,有些也得靠秘书做;当然,更重要的,是领导听不到的,要靠秘书听;领导看不到的,要靠秘书看。
自己对于平江区的这些区级领导都不熟悉,于是张东峰便问道:“赵书记怎么了?”
“赵书记这人……他在平江算是老杆子。一直呆在平江区,从乡里的办事员干起,一直干到副书记。”
“副书记已经干了六七年。他和林远辉县长关系不好,跟宋书记关系一般。不过,看起来,宋书记是不太想招惹他,所以……”小郑一口气说了一大串。
张东峰听了,最后说道:“小沈,以后像这样的话,除了在我面前说,可不能随便说。”
“这……张书记,您看、您看,我可是只想给您介绍一些情况,我可是从来不在背后说人的。”小沈的脸有些红了。
“当然,我当然知道。我也只是说说,提醒一下。”张东峰拍了拍沈听的肩膀,让他出去了。
张东峰知道,在县级班子当中,关系是最复杂的。
其实,也不仅仅县级,那一级都是。班子复杂,内部矛盾,是个共性问题。
班子矛盾,说穿了,其实就是权力问题。利益分配不均,矛盾就出来了。
在这里面,最为难的莫过于两个一把手了。
事实上,许多地方的二个一把手都是存在较大矛盾的。
不过,从江东县来平江区之前,张东峰就了解过相应的情况。
平江区在这方面的情况有些特殊。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