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1 / 1)

加入书签

有投资商上门是好事,至于投资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

就算一点四亿抢了连山水泥亿元投资的风头,那也没什么。

现在连山水泥已经进入正式生产阶段,只要稳定生产就行,给地方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又一天,杨辰来到了陈荆联的个人办公室,除了陈荆联外,又多了一个叫杜坚的中年人,精瘦,带着强烈的学者气息。

陈荆联并没有过多介绍他的身份,只说是他的学生。

然后就杨辰的这篇稿子进行讨论完善,杨辰主要是素材提供方,讨论的主要是他们两位。

在杨辰看来,陈荆联说的更为理想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理想化的状态的出现的,比如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后,下游产业会自动追随而来,最终就会形成长而整的产业链条。

杜坚则反驳不会,并举了几个例子。

两个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就要听杨辰的意见。

怎么说呢,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专家们大多数都是这样,希望找一套理论,或者模型,套到各种事物上,都能解释得通。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并不完全匹配。

杨辰就分别以纺织和机械加工两个产业举例,纺织产业就带动不了下游,因为他们产品出来之后,是不需要运输回来的,不管下一步的链条在那,只要最终的成衣不在这里,就不需要回来。

那么后面的印染、织布、成衣几个也不需要在一块,几乎每个都是独立的环节。

但是机械加工不同,他们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一些小配件,这些是下游客户提供的,但他们又不是最终客户,实际上是相互往来关系,所以机械加工就能够带动产业交流,上下游共同发展。

杨辰说的都是最实际的情况,对于两个人的争端实际上没啥意义,两个人该争争,杨辰就发现,陈荆联对上杜坚,实际上并不占上风,争论到激烈的时候,甚至都是他主动退让的多。

最终达成一致时,已经是晚上了,中间有工作人员打来的饭,连停都没有停。

所以搞文字资料,特别是这种理论性的材料,是非常劳心劳神的。

杨辰都感觉累的不行,人家两位却像是吃了神丹妙药一样,比早上还兴奋。

像极了刚刚完成一个大工程要到钱的状态。

“行了,你回去吧,知道你忙,过不了几天报纸上的你就能看到了,内参上采纳的话会给一个信当成证明,入学的事等文章一出来就顺理成章了。”完了之后,陈荆联也不留杨辰,直接赶人。

杨辰刚刚下了飞机,电话就响了起来,洪灵松在电话那头不悦地说道:“小杨你怎么搞的,蔺书记给你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没有打通?”

“刚才我在飞机上,刚下飞机。”杨辰委屈地说道:“需要我现在给他回过去吗?”

“不用,蔺书记现在去开会了,手机在我手上呢。”坐飞机这个理由足够强大,主要是在洪灵松的印象中,杨辰就该老老实实在平山县待着,怎么能这么长时间不接电话呢。

“是这样的,领导交待给我了,让我转达给你,最近同江省正在跟昌州省谈,准备搞一个干部交流活动,到时候会给你安排一个困难落后的县,让你过去当常委副县长,到时候你再回来,就有资格往副书记上冲了,你最近一段时间要谨慎言行,别惹乱了。”洪灵松淡淡地警告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