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1 / 1)
注视了一会学塾,赵垚收回思绪,依照着心中所记的地理形势开始散起步来。
一路上赵垚都没有遇见几位认识的同辈人,兴许是小镇百姓都搬去京城的缘故,现在的街上显得冷冷清清,没有了孩童打闹声,也少了老人在树荫下的聊闲天。
原先的小镇房屋虽然简陋,但也算是错落有致,让人漫步于其间能感受到朴实的村镇风情。而现在的房屋,虽然都经过一轮翻新,显得鳞次栉比,但却少了之前的那股子韵味,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棋盘,纵横交错,喘不上气。
漫无目的地闲逛,赵垚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老瓷山。
这原本只是一个高出平地一小截的土包罢了,因为姚师傅的龙窑窑口,会将那些视为残次品的瓷器打碎,将那些碎瓷片统一处理到这块地方,再加上姚师傅的龙窑是为皇上制作御用瓷器的地方,姚师傅要求多,标准高,同样的被处理掉的瓷器也是越来越多。此地逐渐堆积成一座小山般,就被小镇百姓叫做老瓷山。
其实很多的瓷片都是在最后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不够或过高而产生瑕疵,例如会出现成品表面粗糙,釉色不均匀,敲击的声音过于沉闷甚至是发生形变等情况。而这些都是窑工们不能容忍的失误。而更多的只是因为姚师傅对制作成品察觉出些许瑕疵,觉得不满,便下令砸碎销毁,虽然窑口师傅以及学徒们心中会有不舍,但也不会抱怨什么,因为有了姚师傅这样的灵魂人物,龙窑这座窑口才可以成为皇家的御用瓷器烧制处。经常抱怨的是当地的窑物督造的官老爷们,不过他们可不敢对姚师傅当面埋怨什么,只能从侧面隐晦地提醒今年的进贡时间快要到了,需要赶上进度等等。
在赵垚的印象中,龙窑窑口的火焰是常年保持不断的,会有专人负责烧火事宜,因此进贡的数量和质量一向拿捏的非常精准。唯有一次,龙窑的火焰竟然熄灭了,这对于小镇来说是发生了一件难以想象的大事情。听说负责烧火事宜的人自知误了大事,竟然连夜逃进了深山,姚师傅气得不轻,要求所有烧窑的师傅学徒们停下手中的活计,进山把罪魁祸首抓出来,当众严惩不贷。所有人都知道,那人被抓到了就会落得个活活打死的下场,哪怕不死也是个半残的状态。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劝说什么,因为制窑是小镇的命脉,小镇的百姓们很大一部分是靠着这一个手艺生活的,既然规矩如此,那么打破规矩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至于最后结果如何,赵垚没有过多探究,他对此没有太大兴趣,齐先生当时也没有对此事过多提及。
其实有不少的小镇百姓们喜欢来老瓷山捡取碎瓷片,孩童们更甚。上完釉色的瓷片五彩斑斓,很是吸引孩子的眼球。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有意思的是捡取相同釉色的碎瓷片,然后将它们拼成差不多的形状,这就如同是自己挖出了一套珍宝一般,有了如同淘金一般的乐趣。很多小镇孩子对这件事乐此不疲,丝毫不介意在捡取瓷片时会不会失误将自己的手划开。
赵垚记得杏花巷的马苦玄就是热衷于捡取碎瓷片的其中之一,还有个成天跟在陈平安身后的鼻涕虫,好像叫做顾燦。
太阳从小镇东边缓缓升起,驱散了黑夜在大地上散步的凉气。老瓷山的山顶有一座破败不堪的神庙,木制的大殿柱子早已露出里面的残败,里面也布满了灰尘。神庙所供奉的三尊神像,由泥塑而成,在岁月的侵蚀中,已然分辨不出具体供奉的是哪三位神仙老爷,更加奇怪的是,这座破庙既没有牌匾也没有口口相传的名字,镇上的老年人说不清这座庙到底叫什么名字,可能从骊珠洞天形成之际,就有了这座庙吧,赵垚这样想到。
小镇东边的披云山,突然建起了一座山神祠庙,并且得到了大骊王朝的封正,小镇的百姓烧香祈福也就都去了那边,原本打算修复的这座破败的无名神庙也就落得个无疾而终的下场。太阳东边升起,破庙的方位正好将太阳挡在身后,在赵垚看来,破庙竟然有了一丝圣洁的光辉,好奇心的驱使下,赵垚打算走进那座从未踏足之地。
跨过门槛,一地的灰尘让赵垚不知道该如何下脚,他皱了皱眉头,打量了一下内部的格局。
祠庙内部相当简陋,只有正中心供奉的泥塑神像,以及周边的四根顶梁柱子,不过在角角落落倒是可以看见一些动物皮毛等,许是外面的动物们将此处当成了遮风避雨的好住所。赵垚缓缓地踱步,没多少功夫就逛完了四面的灰色瓦墙,这座破庙里面竟然找不到一个文字,这似乎不符合常理,在赵垚的印象中,寻常的寺庙道观都会在内里刻上经书道词,用以烘托庄严肃穆氛围,表明宗教信仰等。
走到泥塑神像下,赵垚看着这三座并不显得如何威严的无脸神像,他们的动作都是平静地站立着,仿佛守护着这座小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