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1 / 2)

加入书签

临近正午,日光越来越炎热。

姜萱热得满头大汗,累得扶了扶遮阳草帽,坐在大树背后的阴凉处休息。

借着背包掩护,从空间里拿出巧克力雪糕,雪糕又冰又凉,表面还有薄薄一层冰霜,给炎炎盛夏带来了一丝凉气。

啃完雪糕,姜萱舒服地叹口气。

兜里没有粮票,吃饭也变成了大问题。

幸好她有一个空间,保冷保暖,时刻保鲜。空间里有足足两箱巧克力雪糕,还有薯片沙拉水果话梅,起码中午能吃这些零食填饱肚子。

吃完两碗水果沙拉,姜萱又坐着歇了一会,然后站起身继续往北走。

走着走着,前方视线豁然开朗。

只见不远处,一排排红顶小洋楼沿街矗立,方方正正的楼体,斗篷式大屋顶,看起来格外气派。

这、这不是典型的“苏式”风格建筑物吗

姜萱惊呆了。

急忙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来到了厂区门口,抬头张望,大红色的招牌很显眼江东市国营棉纱厂。

原来是国棉厂

姜萱想起来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棉厂,或者说是纺织厂,办得相当辉煌。

据说有几个大的国棉厂,最初起建的时候,是交给外国人设计的,所以建筑风格和苏联那边几乎一模一样。

望着那些洋气的红顶小洋楼,姜萱拍了拍额头,有种回到现代的恍惚错觉,不由笑出了声。

国棉厂的大门紧紧闭着,左右两边有荷枪实弹的士兵驻守,目不斜视,正视前方。

姜萱不敢靠太近,远远地打听“这位同志,请问国棉厂最近招工吗”

年纪小的士兵看了她一眼,没说话,抬手指了指右边方向。

姜萱望过去,正巧看见了一间红色砖瓦房,很不显眼,门是敞开的,墙上贴着两张草纸,隐约能看出“招工”几个字样。

姜萱高兴坏了,连连和士兵道谢,飞一般地跑了过去。

很快,姜萱又被残酷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纺织工就是呆在车间纺线编织的小女工吗”姜萱问。

妇女点头“对,刚好只招女生,最好手脚麻利些,能吃苦。还有,必须是城镇户口

的”

姜萱是城镇户口,确实满足招工要求,但她也没法接受自己当一个车间纺织工

从名牌大学生到厂区小女工,这个心理落差未免太大了。

姜萱受不了这个委屈。

妇女似乎看出了姜萱的犹豫,又道“我们招的是临时工,进厂要培训一个月,试用期半年,半年后再根据你的工作表现,决定要不要转正。”

“临时工和正式工有什么区别吗”姜萱不明白。

“临时工只有每个月十八块的生活费,正式工是一级工,工资三十三块,定量粮食二十八斤。”

姜萱听得迷迷糊糊。

难道临时工没有定量粮食供应吗只有十八块的生活费

妇女面色和善,说话也挺耐心,又和她介绍道“临时工也能住厂区宿舍,八人间的,宿舍是厂子的,一个月的住宿费是一块钱。”

“如果图方便,以后想在厂区食堂吃饭,把粮食关系从街道转到厂里就行。”

总之吃住都在国棉厂,很方便。

听到工人宿舍,还能在食堂吃饭,姜萱眼眸闪烁,抬手抹了把脸,无比纠结。

“我我能回去考虑一下吗”

“当然行。”妇女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如果不想进国棉厂,也不用过来说一声了。”

再度回到街上,姜萱犹如失了水的咸鱼,状态蔫哒哒的,郁闷无比。

她真不想去车间做一个小女工。

又辛苦,又不体面。

简直对不起她名牌大学的出身

姜萱扭头望了眼“苏联”小洋楼,毫不犹豫,当即转身离开。

循着原路回去,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市中心。

姜萱愁得要命,同样也是累得够呛,恨不得赶紧回大杂院睡一觉。

电光石火间,忽然瞥见街道尽头的邮电局,刷着绿色油漆的水泥墙,宽敞明亮的大厅猛地跳了起来。

她是不是忘记邮局这个工作单位了

姜萱眼睛发亮,满怀希望走进邮电局,左右两排低矮的办事窗口,里面坐着工作人员。

窗口前排了不少人。

姜萱来到窗口前面,学着其他人的做法,稀里糊涂要了一张电报单。

电报单上尽是方方正正的格子,旁边的老大爷拿起笔,手指发

抖,颤颤巍巍写着字。

原来是往上面写电报内容啊

姜萱眼珠一转,不知道发电报是什么流程,主动道“大爷,你想写什么我帮你写啊。”

“谢谢,谢谢小同志”老大爷连连道谢。

姜萱不太好意思,帮忙认真写好电报内容,以及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最后跟着老大爷一块排队,没多久便轮到了自己。

电报员头也不抬,接过电报单子,噼里啪啦敲键盘打字。

姜萱看得一愣一愣。

打完字,电报员抬头问“普通电报还是加急”

老大爷连忙说“加急,要加急派送的。”

“加急电报价格翻倍,刚好六毛钱,去那边窗口缴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