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被参劾了(2 / 2)

加入书签

长孙家和程家在长安城外南边都有庄子,而房家则是在城东外有庄子。李震他家最近的庄子则是在长安城西北的开元门外。

于是,所有人都各自去安排了

事情果然如之前薛礼和张季预料的那样,接下来几天不断的有灾民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长安城外

张家庄子上的灾民也越来越多

这些新来的灾民中有不少都是从三原县过来的。

旧庄子已经是人满为患,陈镇开始安排爱民住进了原来的粮仓和库房。

好在有了炉子,只要在废弃的粮仓中烧上几个炉子,面积不小的粮仓里不久就能暖和起来。

到了第五日,张家庄子上的灾民已经有了两千七百多人

而长孙冲他们几家的庄子上接纳的灾民数量和张家庄子差不多。

虽然他们几家没有像张家庄子那样有一个废弃的旧庄子可用,但是架不住人家在城外不止一个庄子啊

这几日长安城外的灾民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这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经过调查,最终事情就奏报到了李二陛下的案头。

这不仅仅是一封奏疏,也是一封弹劾的奏疏

弹劾的对象,正是七品宣德郎张季

这封弹劾的奏疏来自御史台。

御史台作为大唐的最高监察机构,自然对大唐官员有着监督的重要职责。

而此时的御史台又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御史台又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司”。

上疏的是御史台查院一名叫做崔觉的监察御史。

在奏疏中,崔觉对张季等人自己花费钱粮,收拢大批灾民的目的表示了疑虑。尤其是对张季,一个小小的七品宣德郎,竟然收拢灾民近三千余口,其目的究竟是何其心中所想究竟是何其之后又会如何崔觉接连提出了质疑奏疏中不算含蓄的指出了,张季这么做,朝廷和皇家的脸面何在这是不是在对朝廷对灾民的处置有不满是不是有什么异心

李二陛下在此之前曾经收到过太子李承乾关于此事的奏疏,对于张季他们这些小子的举动,只以为是少年人一时热血的意气之举。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可此时竟然有御史上奏疏弹劾这就不能不让李二陛下重视了。

召来了太子李承乾和几位宰辅相公,李二陛下便将那封奏疏让他们传阅。

“陛下此时之前宣德郎与臣商议过臣当时是应允了的而且也曾上疏给陛下所以那崔御史所奏根本就是胡言”李承乾在看过那封奏疏后,便气呼呼的向李二陛下奏道。

“是,你的那封奏疏我看过了,当时只以为你们是小打小闹的救济灾民,可没想到你们弄得这么大这几家怕是收拢了不下一万五六的灾民了吧御史上了奏疏那也是职责所在。”李二陛下淡淡的说道。

“陛下,臣以为宣德郎和臣家二郎,还有几位国公家郎君所为,并无不妥之处而且,他们都是在以太子的名义收拢救济灾民。这也让太子殿下在民间的声望提高不少而灾民们也的确是免受了冻饿之苦。此事当为善举”房玄龄朗声奏道。

温彦博没有立刻表态,而魏征却是开口了。

“陛下,无论太子殿下与选的宣德郎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但此举并不妥当”老魏黑着脸说道。

房玄龄和温彦博都看了老魏一眼

,但没有打断他的话。

“虽然此事看似是善举,但是在百姓看来,就是朝廷救济灾民不利所以才会有人以太子之名自行收拢救济。说到底,是对朝廷声望有损另外,那些灾民去了他们的庄子上,难道就比朝廷的救济要好么要知道,一万五千多人的吃住可不是一笔小钱就算是宣德郎和各国公家中不缺钱粮,难道就能保证灾民全都温饱或者,表面上是在收拢救济灾民,而暗地里却是在将良口变为贱口此也未可知所以,臣以为,此事大为不妥其中甚至可能还有其他情弊臣请陛下派人细查”

说心里话,老魏倒是不觉得张季那小子此举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他自认自己看人还算准,那小子虽然有时狂傲了些,但对大唐,对皇帝却绝对没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老魏是怕此次张季是为了博名声,做出什么不合适的举动

若是那些灾民被收拢了后,过得还不如朝廷救济时,那小子罪过可就大了

老魏的话说的条理清晰,也很有些道理。这让李二陛下不由的有些犹豫。

他原本是想着,此时就轻轻揭过,就当无事发生便是。

可现在听了魏征的话,心里不免也有了些其他的想法

看来,这件事还是要好好的查一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