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案即结(万字章)(1 / 2)

加入书签

太子殿下及冠后便开始入朝参政,圣人五十千秋更是被钦点为太子监国。东宫官品级参照朝堂设立,不过最大品阶为四品的詹事府总管和政事,为避嫌太子在东宫议政,他们往往作为一个幕僚而存在,但这些东宫官的言行举行通常会影响朝堂上太子政见,从而影响大英国政事决定,当真算得上是位卑言重,是以太子在挑选人员的时候格外谨慎。

当时于归来的时候,一行人刚刚自丽正殿退出。丽正殿试是太子处理政务的地方,守卫森严,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连宫婢都鲜少踏入。当他们看到千秋公主带着一个陌生面孔出现在这里的时候,一行东宫官们即使明知失礼还是偷偷看去,尤其是千秋公主背后的男人。

有热衷八卦的认出了那人是谁,脸上震惊,也有敏感的人,瞬间闻出一丝不一样的味道,但不论结果如何,那一行人对着公主所在方向行礼后便低头离去,不敢逗留。

右司御蔡云昱匆匆而来,对着两人行礼说道“太子殿下有请。”

时于归挥了挥手,示意右司御蔡云昱退下,等他退到三米远的位置,这才扭头看向身后的顾明朝,大大的眼睛微微眯着,眼神却是认真地看着顾明朝,认真的说道“准备好跟我进去了吗”

顾明朝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自微臣答应静兰入宫那刻便准备好了。”

朝堂如今一分为三,其一是娴贵妃所生荣王殿下,背靠琅琊王氏,集结南方一派势力,其二是丽贵妃所生尧王殿下,生母盛宠无双,杨家势力如日中天,还有便是太子一派,虽然圣人恩宠,谢家扶持,但谢家却不是一个好盟友,他们一个随时准备反噬的庞然大物,也间接导致朝堂上人心浮动,各有心思。

太子为求自保,目光索性抛弃家族联姻甚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门贵族,转而寻找那些寒门子弟或是企图颠覆目前大英世家门阀联纵形势的中下流贵勋。企图连横交错,以小胜大,进而巩固自己势力。

之前的右司御蔡云昱便是太子招揽的寒门子弟,性格刚正不阿,作风正派,内家功夫了得。而现在的顾明朝也是时于归为太子

寻找的一个重要臂力,官职不高,但行事果断,胸有大义。他们的特点都是聪明有才干,且与如今权力煊赫的世家门阀关系不大。

时于归的陪礼人大选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它打破了公主身边之人必定是高门大户、钟鸣鼎食世家的惯例,只要心思敏感,关心时事的人都会得到这个微妙的讯号。

顾明朝可不是个迟钝的人,他在时于归第一次找到他,希望顾静兰入宫当她陪礼人的时候便隐隐有种猜测,太子可能要放弃谢家,直到三日前,顾静兰入宫回府向他说起圣人竟然打破礼制,给公主找了五位陪礼人。

这哪是圣人打破祖训,分明是千秋公主借着自身大事为自己的太子殿下造势。

他惊讶于时于归魄力及作死程度,因为这一步很有可能会导致谢家直接放弃太子,又敬佩她能把圣人的态度算得清清楚楚,不惜违背祖制,也替她把这件事情兜了回去,把一件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生生扭转成一个公主任性的例子,要知道,任性在一个备受宠爱的公主身上则是最无关紧要的问题,牵扯不到任何人。

“怎么早”时于归抱胸,不可置信地打量着他,上下来回扫视,摸着下巴说道,“在那之前不过和你一面之缘吧。”

顾明朝笑了笑回道,黝黑色眼睛在宫灯下闪着光泽“公主忘了,我一开始便说过去年冬至圣人宫中设宴,镇远侯府在入宫名单内。”

时于归啊了一声,想起那日长安县大乱时,他确实如此介绍过自己,只是当时自己和太子哥哥刚被冲散,这话便也没往心里去。

可是这能说明什么,时于归一脸懵懂,她参加的宴会平均下来每五日一个,因着不喜这些事情,便每次都态度随意,做过的事情转眼即忘,去年的事情她更是已经完全记不清了。

顾明朝见她确实想不起来,便憋笑着提醒道“宫灯。”

时于归怔怔地看了他一眼,灵光一闪,突然想起来去年冬至确实是做了一件捣乱的事情。便是命人把一条走廊的上宫灯摘了,让杨如絮和谢凤云在黑暗中撞了起来,发生冲突,之后假意带着一些年纪大辈分高的皇亲贵族恰巧经过,目睹了这一人间惨事。据说之

后两人都被关了半个月的禁闭,为此她还得意了许久。

她没想到这事竟然被顾明朝逮了个正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扣了扣下巴。她不过是那日宴会上见她们两人又开始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心中实在腻歪。这才找了个宫女倒了她们一身水,又指示宫娥带到那条漆黑的路上。

若她们心平气和,哪有后面时于归的事情,但此事又似乎在意料之中,依着她们的脾气,少了人前家族体面的掩饰,在人后这等小巷里遇见自然是一轮唇枪舌剑,毫无闺秀风范,这才被时于归带人撞了个正着。

“微臣那日只是经过醒酒,公主算无遗策,令方思大开眼界。”顾明朝含笑说道,那双潋滟黑色双眸在琉璃灯下闪耀,眉目温柔,似青竹亭亭而立。

“敢打趣我,胆子越来越大了。”她皱了皱鼻子,嘟囔着。

“顾侍郎请君入瓮也让本宫大开眼界。”她没好气地说着。原本以为是螳螂捕蝉,没想到却被黄雀在后,怪不得顾明朝能不动声色坐到这个位置,学盛潜那个老狐狸倒是学得像。

顾明朝连连行礼讨饶,时于归也不再追究,她盯着那盏摇曳的宫灯,脸上的神情蓦然变得严肃起来。

“虽说君择人佐,臣择主辅,但入了我东宫,便得随我的道,此生到死,绝不背叛。”她的眼睛在灯下发着光,像是一把火在那双晶莹剔透的琉璃大眼中燃烧,勇敢无畏,自信强势。

顾明朝看着那双眼睛,想起去年冬至上,时于归便是这样站在角落中冷眼看着谢凤云和杨如絮被长公主及自己主母责骂,神情冷淡,偏偏眼底依旧闪着光,那光芒比她身上的大红色牡丹裙还要耀眼,让她精致如玉的冰冷脸上发出一股勃勃的生命力,就是这样的反差,让他不由多看了几眼。

“微臣谨遵公主教诲。”顾明朝深深作揖,折腰拜下。时于归走在前面,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来,伸手亲自替顾明朝推开丽正殿的大门。

从今往后,东宫的大门将对顾明朝开启。

时庭瑜坐在上首和左下方的顾明朝说着话,他似乎早有预知顾明朝今日的选择,一开始便态度自然和蔼,两人随意交谈后便直奔主题,询问他近日来拐卖人口的

案子。

朝堂博弈往往从最不起眼的案子开口,这才能出其不意酝酿起巨大的风波。如今随着五皇子尧王殿下时庭闻正式及冠,他虽迟迟不曾入朝听证,但三方势力却早已开始搏斗,如今太子能稳稳坐在这里不过是因为圣人信任,授以监国,毕竟实权比任何嘴炮都来得重要。

时于归吃着郑莱端上来的果脯子,两颊鼓鼓的,眼睛扫着说话的两人,大眼睛微微眯起,十分不入流的想着灯下看美人,当真是人间一大美事。

“如果王二麻子所说没错的话,那个惠法和尚确实不能多留,郑莱派右卫军严加看管,至于你们说京兆府尹王齐的事情,无凭无据,仅凭一点香是奈何不了他的,倒是那个小二说的闻秀坊,确实可以派人详查一番。”

时庭瑜听完顾明朝的分析,当机立断下了命令。杨家盘根错节,短短十四年时间,赫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偏偏这个大物还不安分,在内宫觊觎皇后之位,在外廷染指太子之尊,无论哪点都不能被先皇后一系容忍。

不论是隐藏在闻秀坊背后的安平县主,还是被抬到台面上的京兆府尹,背后千丝万缕都和杨家有关,杨家十数年时间牢牢把持住关内道和河南道,两道所在高门贵勋皆不敢掠其锋芒。

“查闻秀坊有些打草惊蛇。”顾明朝点了点桌面,低声说道,时庭瑜看向他,倒也不恼他擅自反驳他的决定。

“若两者真的有关联,郑大将军前脚把惠法和尚抓起来,后脚那边便会收到消息,销毁证据。不知殿下还记得一年前的长乐寺拐卖人口一案。”

长乐寺一年前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大案,曾经名噪一时的长乐寺竟然全寺假和尚,借着他人烧香礼佛之际,迷晕贩卖人口,他们不仅抓妇孺,连青壮年也不放过,最后因为一个意外逃出的小孩误打误撞被顾明朝碰见,这才连根拔起。

“这事对外虽说是因为一个小孩才案子告破,但当时还有一个细节原本以为是个无关紧要的事情,如今回想起来,也许它并不是小事。”顾明朝回想起当时的事情,皱眉说道。

一年前时庭瑜刚刚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这事有心插手奈何一开始被刑部和大理寺拦下

,只在最后顾明朝上朝陈情的时候才略有耳闻。

“什么细节”

“香”顾明朝看着他的眼睛,冷静地说道,“当年微臣接到那个小孩之所以觉得奇怪是因为他身上香烛味甚浓,这才让微臣起了探寻长安城各大寺庙的心思,当时锁定长乐寺也是因为这个寺庙的味道和小孩身上极为相似。”

“香烛不是都一个味道的吗”时于归咽下嘴里的樱桃干,眼睛在光秃秃的盘子上扫了一扫,遗憾地收回视线,好奇地说道。

“自然不同,公主没听到长安县里那个小二说惠法大师的香都是从他这边买的,因为惠法所在的朝云寺,最近的一家香烛店便是这家。公主之前寻找良久,不也是在找那个味道嘛。很多寺庙下面都有香烛店,大部分都是就近去他们店里买,来祭拜的大部分都是平民,他们都会选择店里便宜量大的那种,无数相似的味道汇聚而成,这样便会形成寺庙里特有的烟熏火燎的味道。”

“长乐寺庙的味道,也非常奇特,我当时查遍寺庙下所有香烛店都没有发现这种味道。”顾明朝回想起那日去山下驻脚店里寻遍香烛都找不到那种带着花香的味道。

时于归想了半刻,不可置信地反问道“不会是长乐寺案的余孽吧。这么蠢,竟然栽倒在同一个坑里。”她扣了扣下巴,恍然大悟,“这个细节并没有被透露,他们不知道所以也没有严加防范。”

“那个误打误撞逃出来的小童呢”时庭瑜说道,他饶有兴趣地回想着,当时顾明朝并没有交代那个小孩的下落,这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人,他是拔起萝卜带出泥的重要线索,但在顾明朝的有意疏忽下,无人提及。

“王齐家里小妾是三年前被拐卖的,长乐寺是一年的案子,如果两案并存,那可能不是延续,而是狡兔三窟,顾侍郎只是毁了他们一个窝而已。”

“殿下英明。”顾明朝默认下这话,却也没有回到他小童的下落,只是行礼说道,“长乐寺一案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被解决,那些被拐卖的人到底去了哪里”

被抓的时候长乐寺众僧人只说是交与人贩子贩卖,具体去了哪里并不知情,只是后来户部会同各大州县

发布通告寻找失散人员,却无一人掀榜。

登记在册的三百来号人口,搜寻令遍布大江南北,无一人上门报案,寻找帮助,这件事委实是一件怪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