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少将(2 / 2)

加入书签

纳少校出身平民,勇猛而顽强,在军中的威名广为流传,如果不是该死的贵族制度,凭军功他早该成了少将。凡登之战正是在他身先士卒下才获得了胜利,这样的英雄却因为霍恩的牵连而被解除了职务,皇帝和议会实在是愚不可及。我了解他,他热爱新思想,同情人民,革命之夜正是有他的建议才选中合适的角度攻破了皇宫。由他来担任指挥,不仅有胜利的保障,更可以确定不会被贵族腐蚀,他对旧制度的憎恶绝不下于我们任何一个人。”

科佐坚定的自信感染了周围。

公会成员或多或少听过这位英雄的事迹,渐渐出现了附和的低议。

眼见顾虑渐消,科佐环视着所有成员,铿锵有力的声调充满了信心。“如果没有其他异议,我提议开始表决。”

为了捍卫帝国,新政府颁发了动员法令,号召人民扫除叛乱,抵御利兹的侵略。

积极的回响超乎想像,在无与伦比的热情中,军队飞快的组建,短时间已拥有数十万人的大军,勇敢的开赴火线。

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蛰伏已久的修纳少校,他也成功的抓住机遇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数月后的土伦之战,修纳以漂亮的全胜击退了利兹的入侵,夺回了失陷的领土,保卫了新生的政权。与胜利一同降临的还有荣耀,修纳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出色的战绩被街头巷尾传颂,军中声望无以复加,成为林毅臣之后新一任西尔军神。

以科佐为代表的新政府发出了通篇溢美之辞的嘉令,群众自发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会,走上街头欢呼英雄的归来。修纳辉煌出色的战史、跌宕起伏的经历、俊美无双的容貌无不成为争相谈论的话题,在民众口耳相传中几乎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新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欢迎宴向英雄致敬,无尽恭贺赞美之外,还有一枚闪亮的少将勋章。

在修纳少将声名大盛地位飞升的同时,天性精明的秦洛则弃军从政,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在新政府尚未成立时,秦洛已结交多位未来的公会成员。他为人热情,出手大方,资助过不少囊中羞涩的朋友出版论文,在沙龙中口碑极佳。号召反抗利兹侵略时,他全力奔走,充分发

挥秦家在军界的影响,帮助新政府将一部分皇家军队转化吸收,土伦保卫战的胜果,秦洛功不可没。

秦洛果断的放弃军界,成功的获取了官一职,并参与行政与法律体制的改革,多项建议被公会采纳,杰出的才智令会员侧目。

这对隐密的挚友犹如两颗闪亮的明星在政界军界升起,互相辉映却又彼此独立。

而此刻,这位耀眼的政坛之星双脚跷在桌面上,拖长了声音念报纸。

“土伦之战中,他以完美的指挥及无与伦比的勇猛,将利兹人打得抱头鼠蹿,奇迹般以少胜多,这位史上最年轻的奇才被神灵赐给我们,犹如战神降临西尔,他结束了利兹的野心,拯救了危机中的帝国,他的名字将被刻入历史,与帝国同在”

念完报纸,秦洛笑出声。“虽然肉麻,但写得不错,你觉得怎样。”

被报纸头条大肆赞誉的少将漫不经心。“会不会吹捧过头。”

“越夸张越好。”秦洛摸了摸下巴,相当满意。“必须让你在军界拥有压倒性的威望,利用一些舆论会更有利。”

秦洛对操纵人心及政冶上的把戏有多熟稔,修纳一清二楚,不再发表意见。“你那边怎样。”

“很顺利,目前科佐和波顿之间的嫌隙有激化的趋势。”

修纳淡问。“有多严重够不够撕裂这对昔日的密友”

“科佐对波顿的一些做法相当不满,认为他对旧势力过于姑息又生活腐朽,并公开表示不赞成科佐提倡的肃清。科佐有些行为简直是疯了,杀死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必要,在帝都他的名字已经和恐怖同义。”秦洛置身事外的评点。“这种做法很蠢,讽刺的是他杀得越多,为自己竖立的敌人越多。”

修纳推想了一下。“假如两人决裂,波顿会输,他的声望和拥戴者都不及科佐。”

秦洛耸耸肩。“他也不及科佐冷血,但波顿拥有一大票工厂主和手工业者的支持。”

“如果科佐把波顿都送上断头台,他自己也就离死不远了。”

“即使如此,科佐还是会这么做。我认为适当的可以利用。”秦洛对科佐观察已久,过于纯洁的理想主义者容不下半点污垢,假如巧妙的施加引导,局势

不难朝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再继续讨论科佐,秦洛关注起另一个方向。“有一点要提醒你,你该对苏菲亚小姐稍稍热情些,夏奈告诉我她是维肯公爵的私生女,这层关系对我们很有用。”

修纳的脸庞没有任何表情。

“我知道你心里只有伊兰,但想短期内获得权力必须借重最有效的资源。”秦洛直接挑明了利害关系,“维肯公爵在皇帝死后逃到领地内拥兵自守,表面效忠皇权,实际上进退两难。他曾经试图废储,又与林氏有宿仇,假如皇储复位下场只会更糟。眼下维肯主动向我们示好,一旦与之联合,获取大笔资金外还能拉拢许多旧贵族,这对你将来的计划非常有帮助。”

秦洛是个现实主义者,极为实际的劝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你只须对公爵私生女多一点微笑。”

年轻的少将无动于衷。“这方面你比我擅长。”

“可惜那位美人对你情有独钟,而维肯更希望得到军方高层为后台,最佳人选是你。”秦洛稍许坐直,观察朋友的神色,放慢的语速显出几分谨慎。“如果你想在最短时间内登上最高位,我的建议是接受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