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个秘密(1 / 1)

加入书签

“你,你们不得好死,你们居然。”何氏恨得咬牙切齿。

“看来,三婶还是没有想好,那再尝尝这银针的滋味。”柳芳菲微微眯眼。

三夫人何氏并不是一个怕事的人,年轻时她手上也沾着几条通房姨娘的命,现在看见柳芳菲,心里却有些怂。

“等会儿,我说就是了。”何氏露出一个迷之微笑,“是你的娘家嫡母让我帮忙的,说是事成之后给我一笔银子,一千两。”

“为什么?”

“一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堂堂的安国公夫人孙氏怎么跟一个庶女身边的丫头过不去,况且你都已经嫁过来了,实在犯不着。可是你的嫡母说了,这个叫彩云的是个背主忘恩的东西,必须得死,再说,高门大族死个丫头又不是什么大事,没人会查的,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我想着,这一千两银子实在是好赚,就答应了。”

何氏说完了,盯着柳芳菲看。

柳芳菲也看着何氏,“我姑且相信你说的话。来人,让三夫人何氏画押。”

“夫人,请吧。”莺歌拿出两张纸,上头已经写好了情况。

何氏微微皱眉,“这画押我不能画,我也是受人指使,上头没有孙氏的名字,倒有我的名字,难道让我一个人背锅吗?”

柳芳菲笑道:“也是。”

于是柳芳菲提笔又加了个安国公夫人孙氏的名讳,“现在总行了吧?”

何氏犹犹豫豫,还是不想画押。

柳芳菲又道:“请王厨娘,还有这两个传菜丫头画押。”

这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敢,莺歌劝道:“画押吧,我都画了,咱们是证人,又不是下毒的。就算追究起来,我大概是会和你们一起死的,怕什么。”

两个传菜丫头率先画押,可是王厨娘一把年纪却怕死得很,哭道:“冤枉呐,老天爷啊。我也是听了主子的唆摆。”

梅香无奈劝道:“王厨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王厨娘憋着嘴,委屈道:“什么早知今日,我根本不知道会有今日。还以为死了一个彩云,府里不会有什么动静。谁知那个贪吃的二夫人会在路上拦住莺歌,偷尝几口汤差点把自己的命搭进去。要不是二夫人出了事,这事早就成了吧。”

梅香突然有点想笑,这算是害人不成把自己都搭进去的典型。

不过,安国公夫人未免也太小心眼了,彩云都跟着主子进了东昌侯府,孙氏竟然还想到这么个曲折的法子要弄死彩云。

所以,下人能不能过上好日子,还要看跟了个什么主子。

梅香将银针在王厨娘眼前晃了晃,王厨娘乖乖画押,只有三夫人何氏还没有动手。

柳芳菲笑道:“三婶不肯画押,也没什么关系,我会将这些供词送到京兆尹那里,还有这个老刁奴一并送过去,反正京兆尹接到的稀奇古怪的案子多得是,等到大家都知晓此事,无论是咱们东昌侯府还是安国公府都有面子,我娘家嫡母说不定还会把自己撇清,我就不明白了,三婶你到底是个聪敏人还是笨人。其实我本可以不管这事,直接把几个下人扔去御龙卫,让我夫君丁宴帮着审查审查,听说御龙卫查案子特别快呢。”

何氏一贯嘴硬,她知道柳芳菲说的是真的,御龙卫这个地方想抓谁就能抓谁,包括皇亲国戚,是由皇帝直接授命的。

但是冤假错案有没有,就不知道了,坊间传闻,御龙卫里有些人专门负责跟进一些艰难的大案,审问人的手段非常可怕,没有你想不到的酷刑,招供是铁定的。

何氏还是按下了手印,然后道:“这件事不会捅出去的,因为如果捅出去了,你娘家的名声也不会好,是不是?”

“三婶是聪明人,我当然不会捅出去,并不是因为安国公府或者我嫡母的名声,而是因为我的祖母,她老人家辛苦支撑着安国公府,我是不忍心她难堪。至于其他人的名声,我才懒得管。”柳芳菲接过这些供词,非常满意。

“主子,接下来怎么办?”梅香问道。

“还是将这三个人看管好,别关在柴房里,就关在我们院子里,免得有人想杀人灭口,也不必对她们用刑,一日三餐都送给她们,她们的份例就跟二等丫头一样。”

丁宴回府的时候正值用晚膳的时间,他听陈默禀道,七少夫人已经将案子办妥,还说了行刑的事。

莺歌将晚膳席面都安排妥当就退了出去,男女主子都不喜欢有人布菜。

“听说你把案子查好了?”

“嗯。”

“你还会给人上刑?”丁宴觉得相当有趣。

“那是没办法的事,好言好语,她们不肯说,那就只能上刑了,不过我没有留下痕迹,因为用的是银针。”

“我娘子果然够机智,有为夫的风范。”

“多谢夫君夸奖,不过三叔可能会不高兴,因为我给三婶也小小地用了一下。”

“没事,有我在。”丁宴可不怕什么三叔,更何况三叔未必会给三婶出头,丁家这些长辈之间的事,他最清楚不过。

晚膳过后,彩云就来求见柳芳菲,她胳膊上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莺歌告诉她,原来想下毒害她的就是安国公夫人孙氏。

彩云进去的时候,丁宴也在里头坐着。

“彩云,你的伤好了?”柳芳菲笑道。

“多谢主子挂怀,已经好了,明天就能来伺候。奴婢听说是国公夫人要奴婢死?”

“是,虚惊一场,你别怕。我明日回一趟娘家,跟祖母一说这事,以后孙氏便再也不敢了。”

彩云突然跪下,“奴婢知道国公夫人为何一直要杀奴婢,因为奴婢知道一个秘密。她是要将奴婢灭口。”

“什么秘密?”柳芳菲放下茶碗问道。她也觉得孙氏大老远还要盯着彩云不放,肯定是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奴婢当时是国公夫人身边的二等丫头,知道一些她害人性命的事,有的通房丫头不经意之间便殒命,还有一件陈年往事是姨娘谭氏,谭氏难产而死也是孙氏的手笔,不过这事她做得隐秘,是孙嬷嬷和国公夫人聊天时,奴婢无意中听见的。之后,国公夫人说会好好培养奴婢做一等丫头甚至给大少爷做姨娘,她就是想笼络奴婢,但奴婢并不想做姨娘,最后投靠了主子您。看来,她还是不肯放过奴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