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无意,陷入包围圈中(1 / 2)

加入书签

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手指和脚趾加起来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如果要表示比较发的的数目,就必须要用找很多个指趾健全的人来帮忙,极不方便。于是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都会用小石子来记数。

渐渐地,人们又发明了打绳结来记数的方法,或者在兽皮、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天朝古代主要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

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如今,世界各国基本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为标准数字。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流传到西方,西方人才将其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古代印度人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应运而生。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计算方法比较先进,已经采用了十进位。

到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婆罗门式,其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阿拉伯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然而,在该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的符号。

“0”这个数字,直到公元4世纪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才有使用“0”的明确记录。值得指出,当初“0”是实心小圆点,后来才演化成为现在小圆圈的模样。至此,一套从“1”到“0”的数字趋于完善。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国、柬国等印度的近邻国家。

公元7至8世纪,地跨亚、非、欧3洲的阿拉伯帝国崛起。在阿拉伯帝国向四周扩张的同时,阿拉伯人广泛汲取古代希腊、罗玛、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这些国家的科学著作。

公元771年,印度的一位旅行家毛卡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毛卡把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国王哈里发曼苏尔。曼苏尔十分珍爱这部书,下令翻译家将它译为阿拉伯文。译本取名《信德欣德》。该部著作中沿用了原作中的大量印度数字。由此,真正标志印度数字被阿拉伯人吸收和采用。

此后,阿拉伯人逐渐放弃了他们原来作为计算符号的28个字母,而广泛采用印度数字,并且在实践中对印度数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便于书写。

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数字后,很快又把它介绍给欧洲人。中世纪的欧洲人在计数时使用的是冗长的罗玛数字,十分不方便。简单而明了的印度数字一传到欧洲,就受到欧洲人的广泛欢迎。

请相信,我无意揭露任何宗教所做过的愚昧举动,但作为忠于史迹的人,我有必要如实交代。在印度数字开始取代罗玛数字的时候,基督教教会认为那是来自“异教徒”的知识,对其进行了的强烈抵触和反对。优胜劣汰从来都是自然规律,实践证明印度数字在使用上远远优于罗玛数字。

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数学书籍《计算之书》,标志着新数字在欧洲使用的开始。该书中广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全书共分15卷。在第1卷开头就写道:“印度的9个数目字是9、8、7、6、5、4、3、2、1,用这9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称为‘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随着岁月的推移,到14世纪,天朝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与应用。印度数字逐渐为全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传授的印度数字,但他们不了解并忽视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认为那是阿拉伯人的功绩,因而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这个错误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