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翻江(1 / 2)
黄伟国的设计,还有些天马行空的地方。他不是不能立足于实际,而是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他知道这只是一次资格竞选,而不是要完全找他现在的这套方案执行的。
黄伟国使用高架和人行天桥来实现各个商业区之间的衔接,游客不需要走冤枉路,从一个点,可以辐射式前往整个片区的任何一个角落。不止是游客,花山市当地居民也能从中享受到便利。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黄伟国甚至在沿途设置了数个电动新能源小型巡回车站。就是那种小型的代步观景车,随到随停,方便快捷。而且对于清洁能源的运用,也是中央精神。但是光靠几辆电动公共交通工具走高架是不现实的,所以黄伟国之前关于建立大型公交车站的设想,又被提了出来。
如果不考虑财政预算和许多的可实际操作问题,他这个设计还是非常美好的。带着许多大城市大学出来浸染的理想化与书卷气,黄伟国是属于那种典型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
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混机关需要的不是书卷气,而是适应。
“这种立体交通,只适合大中型城市。我们花山市眼下连地铁都还没有呢,你就要弄高架,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一点呢?”沈艳丽提出异议。
“但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啊!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必然要具备完善高效的交通系统。现在早做准备,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是以后会免去很多麻烦的。将沿河经济带作为试点,不说一劳永逸吧,那是也为后续几十年的发展做好铺垫。我不明白,这种方式在其他城市都行得通,为何在花山市却处处遇到阻力呢?”黄伟国情绪很激动。高架的提案他很早就出了,但是一直被驳回。
这次的东风,正好是个机会,黄伟国又把它融入其中了。
“你说得很对,市政府也不是没有人具备你这样的预见性。但你这些话,在我们局里说一说,内部交流还可以。要是放到市政大会上去说,那些财政部门的领导怕是要拍桌了。”沈艳丽说。
“为什么呢?我这不是出于私心,完全是为花山市的经济发展考虑啊!”黄伟国说。
“我知道你不是出于私心,你的想法也确实很好。可是……我有些话不方便在这会上说,但你要听听我的设计,可能就会明白一二了。”沈艳丽说。
“你也有设计?我记得你并不是技术部门的啊。”黄伟国说。
“这次竞逐,针对的也不光是你们规划组,整个部门都可以参与呀。你要觉得我是外行玩闹,也得想听过我的讲解才知道。”沈艳丽说。
沈艳丽的设计方案,也就是顾云来的方案。前期和黄伟国是差不多的,基本操作嘛。主要的区别在后面,也是集中于交通改造方面,两个人的重点都抓得很准。
因为从市区到花山这条路的地形比较特别,是山地余脉,一路走高。要找平的话代价太大,所以黄伟国的高架方案也是一个办法,但是投资更高。
顾云来所采用的,是传统的环路盘山道,可以减缓坡度。但是不比高架直达,要绕很多路。以沿河经济带为中心,一个大U字型环道,就将路程延长了几倍有余。而且这种设计对原先规划的地域有极大的改动,属于一种折中而又没人敢操刀上马的方式。
“哼哼,我还以为有什么亮点呢。说我不切实际,你这个更加是异想天开。”在黄伟国看来,沈艳丽仍然是一个学过点皮毛的门外汉,在这里班门弄斧呢。
“你在阐述方案的时候,我什么话也没说。可你这样贸然打断别人的话,总有些不礼貌吧。”沈艳丽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