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封禅一事,百害而无一利(2 / 2)
从古至今外戚专政以汉朝,尤其以东汉为最,屡屡被外戚掌权。
除光武帝,献帝死于中老年,其余十一个皇帝皆早死,而皇帝早死,其继位者必年幼,继位者年幼则母后必易临朝。
东汉不过二百年,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被外戚专政。
如此恐怖的事实,让后来王朝铭记在心,引以为戒。
而天下改隋为唐后,高祖李渊便有明训‘后宫不得干政’,自贞观年间颁布的《贞观律》中,同样有相似的规定。
而长孙皇后虽然贵为国母,但依旧会被律法所限制。
私下劝解陛下,偶有谏言还好,只要不被百官撞见,他们就不会拿这没来由的猜测说事。
但皇后一旦走上阳面,于朝廷之上否定官员的谏言......
那‘后宫不得干政’的律法就会转瞬间,成为文武百官攻讦她的理由。
即便她素有贤后之名,一旦被牵连上干政的罪名,李二陛下心中即便再不舍,也不得不考虑废后的问题。
李斯文自然清楚此事,面对长孙皇后这无懈可击的借口,他有些无言以对。
让皇后亲自上阵有谋害国母的风险,惹怒长乐不说,陛下也会记恨,但不让她亲自去说...那自己的屁股怕是要开花。
他挠挠头,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听从秦琼的告诫,留在太极殿等候觐见。
现在好了,这左右为难的事找上头,这可怎么办?
李斯文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番,欲哭无泪的说道:
“朝廷之上能人无数,文武百官尽是陛下的肱股之臣,国之辅弼,哪里轮得到某一个还未及冠的少年郎多嘴。”
“皇后还是另请高明吧。”
听到李斯文的故作谦虚,长孙皇后嫣然一笑。
她当然清楚,朝廷上的很多人都能看出封禅的隐患,但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是懂得明哲保身。
如果封禅的声音过大成为共识......他们即使有所顾虑也会盲从主流,这便是政治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所以,把这种关乎朝廷动荡的大事交给他们这些外人,自己不放心。
只有眼前这位少年,身无一职却有功名在身,身居高位。
如今又有治疫的名义进入大朝会,不会引起应国公一方的戒备,谏言也不会遭到他们的阻拦。
再加上他非常人所及的仙人弟子身份,说出的话很有分量,定能受到陛下的重视。
别看陛下与他见面总是针锋相对,但这也不过是陛下对他无心为朝廷效力的不甘。
抛开这点不谈,陛下对李斯文还是很珍视的,不然也不会同意用宝贝闺女长乐的婚事来拉拢他。
而且,就算劝封禅的武士彟一方想要事后追责,李斯文所属的山东士族一方,也能用童言无忌的借口护住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