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公猪去势法,太子嘴馋(1 / 2)

加入书签

“所以斯文你想让某养猪,就是为了治好百姓的夜盲对吧?”

在李承乾得知养猪能改善百姓夜盲,属于利国利民之策后,心中的抵触也少了很多。

只是...

他又疑惑问道:“既然只是缺少肉食,斯文为何非要某去养猪?某养羊养牛,甚至养鸡鸭鹅什么的,不也同样能解决百姓的夜盲么?”

就算事情紧急到了这种地步,李承乾还是不太愿意去养猪。

一想到自己未来的诨号是‘养猪太子’什么的...他就有点绷不住,太子之位也没那么宝贵了,不要也罢,丢不起那个人!

谁料李斯文却是嗤笑一声:“看来高明被娇生惯养太久,一点也不清楚民间疾苦啊!”

在李承乾脸色微变之下,李斯文解释道:“养牛养羊?你是说让老百姓花四贯钱买一头次健牛用来改善伙食,还是说,去和高官富商们抢他们都不够分的羊肉?”

“亦或是,养上一两年吃上几嘴鸡鸭鹅的肉?”

李承乾摸着后脑讪讪一笑,也认识到自己这个想法过于不切实际:

“照斯文你这么说,只有猪肉才是改善百姓眼疾的最好办法?”

李斯文点了点头:“一头牛一年半只生一崽,羊三年五胎,而且牛羊幼崽的生长周期都很长,这样盘算下来,百姓至少要等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分得一头肉牛肉羊。”

“至于鸡鸭鹅,虽然生殖周期较短,但身上的肉实在太少,短时间内根本就不足以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上肉食。”

“唯有猪,一年生产两到三次,一窝可以生下十几个猪仔,只要饲养方法合适,一年可以长一两百斤的肉,价廉而肉足,是最佳的肉类家畜。”

只是,李斯文疏忽了很重要的一点。

在华夏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华夏境内饲养的都是土黑猪,不管是繁殖周期还是生长速度,都比后世改良过的大白猪慢上不少。

从幼崽到长成,至少需要十个月的时间。

尽管如此,相较饲养周期更长的牛羊,土猪依旧是改善肉食的首选,只是需要的时间会慢上不少。

而一旁的太子李承乾听到养猪的优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少不更事,但也不是傻子,若是李斯文所言不虚,那猪肉便的确是最佳的肉食。

只是,他心中又有了新的疑惑:“可是...如果养猪真像李斯文你说的这样,生的多长肉快,那为什么天下养猪户这么少,甚至在民间还被贬为贱肉?”

大唐人最常吃的肉类是羊肉,二品官至亲王,每月供给二十头,三品官十二头,四五品官每月九头,比起猪肉普及的多。

关于这个问题,李斯文也是询问过徐有田才得到解答:

“因为猪肉腥臭难以下口,这才被打入贱肉行列。”

“稍微有点钱的百姓都不会选择去吃猪肉,猪肉没有市场,自然会影响养猪户的增长,而且猪肉的价钱虽然低廉,但毕竟不是白送。”

一句话,吃得起的人不吃,想吃的人吃不起。

“那为何...”

话到嘴边,李承乾突然眼前一亮。

以李斯文如今谋而后动的性子,如果不是有万全的把握,肯定是不会轻易和自己提起养猪一事。

于是很是期待的看向李斯文,等待着他的回复。

而结果也是不出所料,李斯文很有把握的说道:“猪肉腥臭的问题不是没办法解决。”

“在某的师门,廉价美味的猪肉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寻常百姓桌上最常见的肉食,而且,猪还以全身都是宝的美称而闻名。”

李斯文掰着手指,将各个大补的部位细细道来:

“猪肝可用大火爆炒,对人体大补,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夜盲、干眼的病症;猪心可卤可炒,能治失眠多梦;猪舌滋阴润燥、猪尾美容健骨...”

“可以说,猪身上的每个部件,都被嘴馋的列代先人研究出了十几种风格迥异的做法。”

听李斯文将自己听都没听过的菜谱娓娓道来,饶是锦衣玉食,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太子,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赶紧打断了他的炫耀,焦急询问道:

“行了行了,斯文你还是快说说,咱们要如何解决猪肉腥臭的问题吧。”

李斯文还没说尽兴,有些可惜的回道:“此事说来也简单,只要将公猪的蛋蛋骟了,只留下母猪生仔,就能解决猪肉腥臭的问题。”

“至于猪吃屎长大的问题...这就是百姓愚昧的结果了。因为这,导致天下人无不嫌恶猪肉,风气难移。”

“这便是某想要托太子养猪的真正原因,让皇室牵头成为民间科学养猪的标杆,自上而下的改变猪肉下贱的风气。”

李承乾恍然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