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言行一致(2 / 2)

加入书签

一开始邵寂言的做法让人十分不解,学堂里其他人都在看热闹,唐若初知道自己这个朋友心性高傲,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忍不住好奇去问邵寂言为何这样做。

邵寂言便把自己的想法给讲了出来。

城外的河水干涸,无数手指长的小鱼儿在泥坑里等死,等阳光晒干泥坑里的最后一点水,这些鱼儿只能迎来死亡。

一只素白的手把快要渴死的小鱼舀到水桶里,这人正是苏蔓,她救不了全天下所有快要渴死的鱼,可见到一只便救一只,这不也是善意吗?

而这个道理,便是苏蔓从邵寂言身上学的。

他想救天下人,可从来不会对眼前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听到邵寂言的想法,白露书院里的学子似有所悟,然后都跟随在邵寂言身后,帮他一起给十里八乡的人出主意。

苏蔓组织了一群妇人少女,专门去快要干涸的泥坑里捉小鱼儿,这种鱼儿不过手指寸长,鳞片少,也长不大,又因为长得小,平时少有人会吃它们。

苏蔓便教她们如何处理这种小鱼儿,专门炕干,晒成小鱼干,既能收着自己吃,也能拿到诗会上去卖。

白露书院里还有一个书生,专门给这种小鱼儿起了个名字,叫“炸流金”,金黄色的小鱼炕干之后呈现金黄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饥荒时候的食物,可不就是像黄金一样珍贵吗?

对于东沂乡的老百姓来说,这些从山上下来的读书人,不再像是从前那样高不可攀,他们身上带着一种让人亲切的气质。

其他三个书院的学子,都在一心准备着诗会上大展拳脚,可白露书院却冷冷清清,大部分学子都跑到外边去了。

这样的景象,自然引起了左三思的好奇。

这一日,他去书房找周崇阳,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幅画,靠近一看,只见画上画着一只老虎,慵懒地卧在花丛中扑蝶,旁边写着一首诗,竟是在暗讽当今世事艰难,而为官者却尸位素餐,就像这饱腹的老虎一般,不识民间疾苦。

无论是画还是诗的寓意,都已经算得上上层之作。

左三思抚掌道:“忧国忧民,好诗好画,这又是谁的作品?”

周崇阳这才发现他的到来,放下书画呵呵笑道:“你来了,这是今科同进士杜兰微送来的,确实不错。”

许多人都想在这场盛会中脱颖而出,想方设法地给师长们留下好印象,这是必不可少的。

左三思见周崇阳神色淡淡,一副“不过如此”的模样,不由得好奇问道:“周兄难道不觉得他心系天下?”

周崇阳拈着胡子,笑道:“若是写些酸诗就能叫心系天下,这天底下还有不如此的读书人吗?”

毕竟读书人从读书开始,被教导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可真正能做到此事的,又有几个人呢?

周崇阳笑而不语,他今日总算发现,这世间就是有人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格物致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