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开发(1 / 1)
有机农场作者农民在飞
第七十四章开发
回到京城,田川就一头扎进采棉机开发的统筹工作中,连续忙活了一个礼拜,才大致理出了头绪。
首先,他要求龚丽华在丁厂长帮助下,组建起了农机服务公司团队,准备接收美国将在半个月后送到的采棉机并接受美方的培训。
然后,他和龚丽华一起,把原有的技术人员和新招聘的开发人员共20多人划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普通农机设计开发部,采棉机开发部和工艺部。他打算在采棉机开发进入正轨后,再建立独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室,专门负责进行农机发展涉及的前沿科学研究,并准备与各大院校进行广泛的合作。
现在的开发机构设置是不合理的,新农机和采棉机的不少功能是重叠的。但是现在的人员有限,每个人都要兼顾多方面工作,如果将开发工作做仔细的划分,人手会远远不足,还不如小项目一两个人做,大中项目组成一个小团队来做。工艺部专门负责新产品的工艺性考核与生产工业的确定。同时让江晓光的工业工程师团队和标准化团队参与到开发中心的建设中来,把开发标准化的概念提前灌输到每个技术人员的心里。
其实田川对开发团队的建设更倾向于美国科研机构的模式,就是项目负责制。明确每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从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两方面分别评价技术人员,并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第三是实验田的准备,田川准备在现在的双河实验田旁边,再承包相邻的另一块面积达200多亩的土地。这片地的地势比较高,而且有一定的坡度,不仅干旱,浇水也成问题,只能靠天吃饭。
田川带着安海军去看过那块地,安老师认为土壤挺适合种棉花的,只要解决了浇水的问题,收成不会差。这片土地多年来断断续续的有人承包过,种过耐旱的各种作物,都因为干旱收成太差而放弃了。最后一次是三年前一位村民种过苜蓿,这里竟然旱得连牧草都长不好。平时虽然干旱,可一旦下雨,水流顺坡而下,又会带走土地的肥力,甚至冲毁农作物。
田川提出,在这片地上垂直于坡度的方向起高垄种棉花,让高垄阻止下雨时水流的冲击作用,形成阶梯水沟,尽量保存雨水。在坡底挖一道蓄水沟,用挖出的土在坡底做成一道围堰,并在围堰上种果树,防止水土流失。采用滴灌的办法解决浇水的问题,这里仍不失为一片好地,正好可以和原先的150亩地形成种植时间差,延长实验田的采棉周期。
和当地的乡政府谈承包问题的时候,乡里的意见是可以不要承包费,让田川白种五年,到时候把改造好的土地还给乡里就行了。田川却不放心,坚持和乡政府签订了十年的承包合同,每年租金达四万元。有了这个合同,将来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田川立即对新承包的土地进行改造,先挖好了蓄水池,建好了围堰,然后分两批翻耕平整土地,再横向起高垄扣地膜。相对先种植的150亩棉花地,分别错后一个月和两个月下种。
滴灌设备在下种前已经运到。这是一种简易的滴灌设备。在长长的聚乙烯软管上每隔十公分扎两个微孔,将带孔的软管平铺在棉垄中间,把带压力的水加压通进软管里,细细的水流就从小孔里喷出,浇灌两旁的棉花。
这种浇灌方法不像漫灌,可以长时间连续浇灌,而不用担心水流走,节省水源,浇灌效果更好。
除此以外,田川又与海南临高农场的陈雄场长联系,在那里准备了100亩地,准备避开台风季,种植反季节棉花,用于采收试验。
第四,是研发中心的办公地点的问题。现在研发中心的员工已经有近三十人,田川预计在半年后将扩充到六十人以上。目前机械公司的办公室已经捉襟见肘,必须立即解决这一问题了。
田川让丁厂长出面,找到当地乡政府,在机械公司北侧又拿下了七十亩地,用来建设研发中心和将来的采棉机生产线。
现在土地批文和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研发中心办公楼正在设计中,预计将在五月份建成。
办公楼主体四层,将划分为办公区、试验区、会议室和档案室等部分,建成后将能容纳200人同时工作。其余新征土地上,将首先建设一间试验工厂,用来满足设计中的试验要求。
生产车间暂时不建,空余土地临时种上了棉花,以便技术人员就近观察。
最后,田川安排由赵教授带队,老钳工徐怀礼做顾问,主要由设计师组成美国采棉机拆解团队,准备在采棉机样机到达后,开始拆解工作。田川他们在约翰迪尔总部得到的消息是,9965采棉机采用了计算机程序控制,为此,他特意从航大请来了一位应用计算机专家,木英兰教授。木教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教授,身材不高,穿着朴素,看上去就像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却是我国程序控制方面赫赫有名的专家。对于破解比较简单的采棉机程序,木教授信心十足。
田川在和木教授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她有些不太愿意接这个简单的任务,觉得浪费时间。田川劝她说“木教授,我觉得您有些小看我们的农机项目了。现在的采棉机里面,程控内容却是比较简单,但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在十年内全面超越现在最先进的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基本实现智能化采棉。在我们即将开始开发的新概念采棉机中,程控部分将是重中之重,没有您这样的计算机专家参与,是无法成功的。”
在田川的劝说下,木英兰教授最后承接了采棉机控制模块破解的项目,并就新一代智能化采棉机控制模块的设计达成了合作意向。
田川对采棉机拆解团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
1每一个模块或零部件拆解前,要进行详细的拍照,并对模块运行和拆解过程进行录像,运行速度高的零部件,要进行高速摄像,必须把机器的动作彻底搞清楚。
2零部件的编号和保存工作要做好,编号要细致到每一个螺丝。同时要注意一些标准件与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零件的质量差异。
3一定要注意安全,运转的机器很危险,大家在贴近工作时,要避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要在美方的安全手册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拆解安全手册。
4开始前要制定详细的拆解计划,随着拆解的进行,要出拆解报告。
随着研发中心的建设,大量的款项一笔笔地支付出去,自从田川回国后,已经先后投入了数百万,在上半年,研发中心的后续投资还将有近千万元。幸亏收割机和点播机项目的销售已经进入正轨,目前已经完成回款近三千万元,实现毛利润1000多万元。否则以田川手中不足600万元的余款,是无法支撑如此大的支出项目的。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机械公司的预期收益将能保持每月1000万元以上,五月底前的收割机和点播机生产高峰,将持续到七八月份的开垄覆膜机生产,六月份到几月中旬的玉米收割机生产,以及后续的其他新农机的陆续投产,将保证农机公司的持续利润。
采棉机开发的前期工作告一段落后,田川开始实施思考已久的机械公司股份,奖励工作。他让刘义南及连晶晶花了两天的时间,计算了目前机械公司的市值估价,得出的评估数据是1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估价是2000万元,包括原农机厂的遗留资产、新投入的数控设备和生产线、新建研发中心的固定资产投入、承包的试验田估价等,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新购买的两台约翰迪尔采棉机,占了近一千万元。资产评估中占比例比较大的包括在制品和成品及应收款近三千万元,几种已经投产的和设计中的新农机无形资产价值2000万元,市场拓展价值3500万元,研发中心和采棉机项目价值2500万元。
田川准备在第一期拿出来作为奖励的3股份,评估市值约合400万元。他准备将这部分股份奖励给赵教授、姜建兵、丁厂长、江晓光等公司管理层人员。至于龚丽华和即将入职的魏文强,因为入职时间太短或尚未入职,没有列入第一批名单,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出现在第二批名单里。田川准备的股份分配比例是赵教授08,姜建兵12,丁厂长06,江晓光04,徐怀礼015。这个比例是田川自己直接决定的,他不准备就此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事情决定后,他主持召开了一次公司的全员大会,宣布了第一批股份奖励名单。名单宣布后,田川作了简短的讲话“股份奖励不是公司行为,而是作为老板的我的个人行为。各人的奖励份额,主要受为公司作出的贡献大小的影响,同时也与我的个人主观因素有关。今天宣布的名单中的人员,既有管理人员,也有外聘技术人员,还有技术工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公司草创期间,为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次奖励的股份占总股份的315,我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准备了8的股份,也就是说,还有485的奖励股份等待大家来领取,希望各位努力。”,,,859821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