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 / 1)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体一。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三。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四。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吴行清秋五。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府观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六回首叫虞舜,苍悟云正愁七。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八。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九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一〇
这是天宝十一载七五二秋所作。诸公,指高适、岑参、储光羲和薛据,他门每人都写了一首登塔的诗只有薛据的一首失传,据杜甫自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是杜甫作此诗在后,所以说“同诸公”。同,就是和。例如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同元使君春陵行,都是“和”的意思。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所建,在长安东南区进昌坊,寺塔六级,高三百尺,为玄奘所立。慈恩寺塔也叫大雁塔,现仍存在。这时政治很黑暗,把持相位十九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没死他是这年冬十一月死的,同时杜甫自己在长安熬了六七年还是找不到一点出路,所以诗的感慨和讽刺根深刻。由于他不得不采用一种比兴的象征的手法,把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融化在景物的描写和故事的感叹里,所以须要我们细心领会。
一两句泛写塔之高。苍,天色。穹,穹窿,天形。塔高出天,所以说“跨”,因势高,故猛风永无停止。
二旷士,就是超世之士。杜甫自言不是这种人,所以登塔不仅不能消忧,反而增加了无限的忧愁。所谓百忧,即后半所说的。
三沸教假形象以教人,故曰象教。没有佛教,也就不会有这个塔,所以说象教力。黄生说
“冥搜犹言探幽也。登塔,则足不至而目能至之,故曰追。”但此处所谓冥搜,其实是揭露现实,不要为杜甫瞒过。按唐人作诗,用心甚苦,故;以“冥搜”指作诗,如高适诗“连喝波澜阔,冥搜物象开。”又徐夤诗“十载公卿早言屈,何须课夏更冥搜。”皆其证。
四两句概写登塔之状。枝撑,塔中斜柱。
五此以下八句写登塔所见。这四句是仰观。七星和河汉,都不是白天所能见的,河汉也没有声音,只是极力形容塔之高。艺术的真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羲和,传说是日神的御者,所以可用“鞭”字。白居易题旧策真图“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本此。古典作家往往以日象征人君,这句可能有寓意。少读去声吴,白帝,是秋天的神。
六这四句是俯视。秦山指终南诸山,凭高一望,大小错杂,有如破碎。泾渭二句不是单纯写景,以景物的模糊,象征时局的昏暗。渭水清,泾水浊,泾渭不可求,是清浊不分,善恶不分。好在是实有此景,自然而然,不假捏造,毫无痕迹。下二句山有所寓意。触景主愁,故上有“登兹翻百忧”的话。
七此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这四句借故事以寄慨。杜甫要“致君尧舜上”,而玄宗却越来越昏庸,故因远望不禁想起虞舜。和屈原的“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舜号而陈辞”同一苦心。传说,舜葬于苍梧之野。优兆鳌认为是以虞舜苍梧,比太宗昭陵,则为追惩国初政治休明的意思。也说得通。
八列子“周穆王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玄宗与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事有相类,故借以为刺,时当日落,故日日晏,亦含天下将乱意。
九黄鹊,比喻好人,也有自比意。去不息,都被排斥,高飞远引。
一〇雁是一种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这里比喻趋炎附势、自私自利的小人。和赴奉先咏怀诗的“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同意。这四句好在也是登塔时所见实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