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祭祖大典(1 / 1)

加入书签

第18章祭祖大典

“董事长,那边已经把衣服给准备好了,祭典很快就要开始。”秦诗芬在一旁提醒我。

“嗯,我知道了。”我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晶体本,头有点晕乎乎的,为了让自己能够上路,总是在看文件,消化并理解内容,看多了头自然也大,虽然现在的高端科技能够利用心理暗示让人记住一些内容,大脑本身就可以像电脑一样存储信息。不过大脑它并不机械,它是有所选择性的。

“走吧。”我站起身来,按点来说也是到时间了,今天家族那边准备祭祖大典,我必须出场并且穿上古装汉服,在这一方面是庄重和严肃的。好吧,我这个挂名的族长,就当成是完成任务。这是我首次在这么正式的场合出现,不要丢面子才好。

“诗芬,今天你陪着我吧。”我对秦诗芬吩咐。

秦诗芬她这个人心思比较缜密,在处理事情方面能够随机应变,对于我的意思能够比较理解和执行到位,人我用起来也感觉挺省心的。

“好的。”秦诗芬点点头,脸上洋溢着都市白领特有的韵味。

我现在基本上在叶中大厦这个管事集团象征性的总部工作,我的办公室也极为宽敞,低调中略显奢华,除了办公外,连休息套间,桑拿洗浴房,运动间,会客厅、会议室都一一具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收整和服侍。有时我还真怀疑人这么舒适的环境是否还有兴趣工作,我不是一个安逸主义者,所以在这方便尤其显得不太适应。

穿上西装外套,秦诗芬早已打开办公室的门,我直接跨步出去,她跟在我身后,立在门口的保卫人员也紧随着,最近风头不是很好,大家都如临大敌般,因此警卫工作更是加大力度,我身边也配备了几名保卫人员。他们都神情严肃,西装革履,眼戴墨镜探测仪,利用高科技技术防备四周的危险。感觉自己还真有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让燕昊那小子看见了,还不直接说牛逼啊,小子

我们乘坐极速飞车往人中村那边赶去,一路上,秦诗芬在我旁边不断给我介绍祭典的流程,注意事项,还有将参加的诸多人员,不过大多数是管氏人员,还有一些社会名流,反正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秦诗芬知道我这个人有时候大大咧咧,上次差点出洋相,好在她及时机智救场,才不让我那么难堪,也正是如此我才会放心把事情交给她去做。这一次她专门留了点心思,她都把我的发言稿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还有重要人物都给我标注一下,要特别记得。

人中村这边早已人声鼎沸了,众多亲邻名流都已汇聚于此,工作人员将按自己的职责去坚守自己的岗位,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一些机械人持枪驻守在重要角落,小孩子都被约束到一个地方,他们感到很新奇,这几天小小的人中村都赶得上大都市了,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有,一些回来的家族亲人也隐约揣摩到一些东西,却为贵为家族人士却不懂其间的奥秘感到无比困惑。

“听说我们家族还有族长”人群有个年轻人跟与围在一起的同龄小伙一起讨论。

“怎么之前没有听我家那位老人家说过这事啊”有一个人回应着。

“你看,来的都是些名流啊”一个稍微见过世面的小说指着前边某些人说,“你们看,那是市长和他夫人,还有县长那些当官的陪同啊,你们再看,那是运力公司的总裁方辰逸,还有那个是我们市里的首富啊”

“这些大人物怎么会来参加我们家族的祭典呢”有人疑惑。

“好像我们自小到大都没搞什么家族祭典啊”

“不是听说那个老头子翘掉了么”

“嘘,你注意点你的用词,在这里尊重点,被长辈听到了要抽耳光的”一个人小心地提醒,还看了看四周,还好大家都在专注着前面台上,并没有注意他们的谈话。

“老头子有那么厉害积累了这么多人脉”有人问。

“很多事情别说我们,就连我们那些长辈都不知道。嘘,不说了,开始了”那人指着台上已经有人出来了,就停止了讨论,聚神看台上。

这时的一些身穿古代盔甲的侍卫列队入场,人群让开红毯铺开的中间道,他们手举长戟,神情肃然,一条长龙走到坛上,然后分列两边,像是古时候守卫的侍卫兵。再接下来是众侍女分两排领队,我手捧着装圣石的盒子,率着四大长老等各位长孙长子随其后,一起跟随到坛上,他们却步在坛下,由我和侍女上坛,在最高点放下盒子,侍女立在我的两旁协助我。主持的法事司仪按礼仪念道“管氏家族第97任族长管振涛及众孙长行鞠躬大礼”

“一鞠躬,谢天地父母,永赐安福,风调雨顺”法司仪诵经几句后示意。

我深深一鞠躬,身后的孙长和嘉宾也跟着鞠躬。

“二鞠躬,谢祖辈先人,佑我族辈,万世昌隆”

我再一次深深鞠躬。

“三鞠躬,怀已故世子,英魂常存,永垂不朽”

想起爷爷,我心里五味杂陈,再深深鞠躬,这一切的变化都太快了。

而后祭祖大典跟着流程走着,我也有些麻木,反正别人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长老颜伯上坛,他宣读祭词

岁在丁未,时值此时,先人圣子,管氏金淦,驾鹤西去,魂归缈缈,唯余桑梓,山川垂泪,万物含悲。盛世管氏,百业待兴,梅香客都,水绿山青。管氏冲前,炊烟袅袅,大坳坝上,集聚族亲。近者烹茶备酒,以尽地主之谊;远者驱车百里,备尝旅途艰辛。六世裔孙,共扫祖陵。香烛花篮,冥币果品,雅乐鞭炮,聊表寸心。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立爱公墓前,思潮起伏;追思历代祖先,恩德难书。遥望中原,五千年间,多少前贤,荒郊埋骨。安徽颍上,初建祖庐;有虞部落,燕山游牧。

远祖姬姓,穆王之后,封于管邑,至春秋之时,始于管仲,方显于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开山鼻祖,牛山北麓山东淄博临淄,犹存铁墓。

先祖管仲,举于士,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亮节高风,辅佐桓公,纵横中原,百族仰慕。

西周诸国,管国立国先,存亦短,管叔鲜被诛,子孙风流云散,异地栖生,时齐鲁富庶,子孙播迁于鲁,亦有南徙于皖豫苏。春秋亦有管至父,亦为齐国人,管氏主散于鲁。西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东汉黄巾军首管亥,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省清丰人管伯。三国之时,管宁避乱居辽东三十余载,有子孙居留当地。魏晋南北朝之时,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之时,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义军首之管崇。唐宋之期,管姓之于江南,繁衍日盛,恭俭勤劳,江南臣服。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间,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管鉴,修文作词,随父仕宦,自龙泉徙居临川。元时,翰林学士管祎,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

旺公徙居齐鲁一带,因官置产,孝道治家;义门声名远播,十四家长,人才辈出。百犬同槽,沐礼让而感化;东佳书院,夜挑灯以苦读。屡朝旌表,名流赞赋;绵绵三百余载,聚族三千之数。一朝变起,奉旨分庄,兴衰无常,各奔前途。大秦时期,徙居瑞州高安,二十四都桥头,生息繁衍,延至明末清初。

由赣入闽粤,不畏征程艰险,贸易往来,敬百长公毅然。始居义安郡,大同平沙桥;继迁梅城,筑堂于宫山殿。屡迁数地,直至定居大坳坝,自称人中村,念天爱公,定然历尽艰难。萃秀毓英,犹识庐山真面;开支别派,须知江水为源。两世经营,叩石垦壤,开拓立基,买土置田。口增齿繁,瓜瓞dié绵绵。漫漫黄沙,难湮跋涉挥汗,巍巍青山,见证创业维艰。及至民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家族离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手足相隔,情何以堪尚有迷失宗亲,难寻归途;多方查探无效,全族之憾所幸应相两世,孝义当先,为祖树碑立传,踪迹可辨。

回首千年传承,慨叹光阴荏苒。再拜始祖墓前,子孙赤心可鉴,告慰泉下有知,后裔已逾两千。士农工商,各尽一己之长,孝悌仁义,永记立身之本。今日聚首,深情血浓于水;明朝远去,各自珍重平安贫穷富贵,皆出一体,为官为民,俱属一源。先祖家风,发扬承传,崇尚祖德,慎终追远。

持民族之大义,怀博爱之肝胆。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告慰吾祖,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隆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