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穷人孩子得早当家(2 / 2)

加入书签

阿来夫考上了红楼市里的初中,全家都特别高兴。只有他自己高兴不起来……

李三福没考上——准确地说没参加考试,只能在哈达乡中学读初中了。

月牙河边儿,阿来夫和李三福静静地坐着,望着哗哗流淌的河水,都不说话。

童年的伙伴,经历了这一次“小升初”的考试,都长大了……

因为贫穷,很多人过早地结束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

穷人家的孩子得早当家!

…………

红楼市教师进修学校扩建之后,各个学校的老师都要轮流去接受培训,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暑假期间的最后一批,轮到了袁振富。之前几批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这回推不掉了,必须参加,否则不能参加教学活动。

虽然月牙河村离市区只有十多里的路程,进修学校还是要求必须统一住宿,便于管理和晚上自习。就这样,袁振富结婚以来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月牙河,连续学习了半个月。

袁振富不像别的老师那样,特别是从偏僻农村或牧区远道而来的老师那样,学习之余就惦记着到市区里去逛逛,上课学习也是三心二意的。袁振富从心里就对红楼市区不感兴趣,又非常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反正是既来之则安之,学得认真充实。课余时间还经常去“活字典”格根老师那里,聊天、讨教,不浪费每一分钟。

其其格在家相念袁振富,袁振富学习之余同样想念其其格。也许,适当的分别,的确是感情的催化剂。

半个月培训结束后,袁振富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连夜走回月牙河与家人团聚……

…………

送走了这届毕业班,月牙河小学秋季开学迎来了一年级的新同学,校园里又热闹起来。然而,袁振富却没有再从一年级开始教,学校安排他从三年级接手,就是说让他直接教“高年级”,是对他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认可。

…………

阿来夫如愿以偿到红楼市区里上了初中,住宿在学校。他的花费突然大了,家里开销就“猛增”了……

李三福呢,只好进了哈达乡的中学。而且,他不能住校,家里没那笔“闲钱”,他得每天跟着几个同学步行上下学。当时,大部分家庭都没有自行车。

只有在周日休息时,阿来夫才能和李三福见上一面,谁都不说彼此学校里的事儿,像是特意回避一样。两人见面说得最多的竟然是韩黑虎,他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是两人感兴趣的,或者说是能引起批判共鸣的。

说完了韩黑虎,那就说说“活字典”吧。回忆着共同听过的评书、故事……再之后,没嗑儿可唠了。

李三福突然笑着说:阿来夫,你终于脱离了你姐夫的监督,是不是更轻松啦?

阿来夫马上应和道:那当然,我再不用担心他跟我爸妈告密了,再不用看他的脸色啦。就连我姐都很少训我啦!

“你姐夫那人,真是挺好的。”李三福竟然很老成地说。

阿来夫做着鬼脸儿说:此言甚善,正合吾意!

两人哈哈大笑。然后,站起身来,捡起石头使圆了劲儿向月牙河投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