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萧绰的担心(1 / 2)

加入书签

(工作任务又被调整了,端人的碗,服人的管,没法子啊!新工作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一天天地忙得昏天黑地还满脑子浆糊。现在我是连每天一章更新都不敢保证了,如果每天早八点没有更新的话,那就是没有,大家骂我一顿好了。不过我还是会努力地保证更新的。)

天宋五年的夏天,比前几年都要更热一些,但相比起如今宋辽之间的对峙形式,却又显得不算什么了。

自从天宋三年双方在睢县爆发了一场双方参战士卒达十万人的大战之外,两年以来,两边都显得极是平静。

睢县那一战,是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

这一场战斗,是东京被攻陷之后,大宋军队面对辽国军队的一次绝对性的胜利,双方各有数万人参战,而且火药武器大规模地出现在战场之上。

数十门火炮同时发射在数里之外便开始扫荡冲锋的辽国骑兵,然后又在近百步范围内,以密集的神臂弓进行覆盖性射击,让冲过火炮范围的辽国骑兵再遭打击。

而辽国骑兵,则使用投掷性的火药武器,对于宋军密集的步兵阵容进行攻击。

步兵方阵,本来是宋军对付辽国骑兵冲击的看家法宝,但在火药武器的攻击之下,一时之间损失惨重。

这一战,虽然最终以大宋取得胜利而告终,但宋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而这一战也代表着从那时起,战争的面貌正在一步一步地发生改变。

两年的平静时间,对于这个天下的百姓,特别是北方的百姓,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因为辽国与他的附属国正在努力地积蓄着在他们看来足以毁天灭地的力量,要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宋国,绝不给宋国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更重的赋税,更重的徭役,加之在北方百姓的身上,别说是伪晋、伪赵、伪齐这些曾经的大宋领土上的百姓,便连辽国本土,也叫苦不迭。

如果不是这些年,承天皇太后萧绰主持的政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缓解了辽国本土的内部矛盾,只怕辽国内部早就先乱了起来。

辽国的政改,使得权利高度集中到了中京朝廷手中,严格来说,也就是集中到了承天皇太后萧绰手中。

而萧绰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与宋国进行最后的决战。

忍得一时之痛,换来长治久安。

这便是萧绰用来说服辽国权贵们的策略。

而耶律珍、耶律隆绪等这些深悉宋国内情的辽国高官也认可萧绰的这一国策,帝党与后党在这件事情之上,达成了难得的一致。

谁都不想再与盘踞在江宁的新宋再来一个几百年的对峙。

而且现在看起来,江宁新宋就是一条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虎,如果不能在他尚处幼年的时候,便将他扼杀,将来谁胜谁负,真还说不准。

睢县一战,更是给辽国精英们提了一个醒儿。

卢本安不是废物,那一战,除了伪齐国的陈天松见识不对溜之大吉之外,其它地方,卢本安的指挥与布置,并找不出太多的问题。

而后来的复盘,也清楚了即便陈天松不跑,这一战,辽国也没有获胜的希望,只不过是能给宋国造成更大一点伤害而已。

愈是觉得江宁新宁已经露出了狰狞的爪牙,再次发动南征的脚步也就越来越急促了。

而在河北路、京畿路、京东路等边境地区,人们已经感到了战争的阴云已经沉甸甸地压到了他们的头上。

也就是这一个八月,关于西军的一个惊天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中京。

大夏王萧定统率下的西军,宣布重归大宋旗帜之下,萧定去王位。

而大宋重新成立了安西大都护府。

萧定任安西都护府都护,加太师衔。

与唐时的安西大都护不同的是,萧定任都护的这个安西大都护府,还将青塘纳入到了大都护府的治下。

虽然只是换了一个名字,但却是西军向天下表明了态度。

在这场宋辽的大争之中,西军,站在了宋国的一边。

一直以来,辽国对于西军是拉拢与大棒交加的政策,就算不能让西军倒向自己,但也绝不允许他倒向宋国。

而西军,一直以来,也表现出了对自立相当的热情。

对于这一点,辽国倒是乐见其成的。

现在,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之下,西军突然倒向了宋国,不得不让人震惊。

这代表着大辽的西北方向,将要面临着西军的极大威胁。

耶律珍踏进承天皇太后休憩的那间水屋的时候,萧绰没有处理政事,倒是悠闲地坐在那里绣着花。

屋子里没有丝毫的暑气,外面巨大的水车将水从池塘里提起来,洒在屋顶之上,清凉的水顺着屋顶淙淙流下,将热气一并给带走了。

这是耶律珍第一次看到萧绰在做女红,倒是让他有些发楞。

从他认识萧绰开始,萧绰给他的感觉,都是那种极其强悍的性格。

即便在耶律俊面前,萧绰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半分软弱的样子。

与耶律俊说起治国理政,头头是道,没有半分怯场的表现,关键是她的许多见识,便是连耶律俊、耶律珍以及当时的林平都自愧不如。

而那时的萧绰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