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真·兄友弟恭(1 / 2)

加入书签

外头寒风呼啸,紫宸殿内温暖如春。

高氏已经煮好了茶,刘氏端了过去。高氏傻呆呆地看着,也没有争宠的心思。

邵树德捏了下刘氏的脸,道:“让你去见皇后,怎么还不去?鹃娘是皇后义女,都嫁出去了,你打算就这么赖在朕身边?朕说过了,你馒头太小,去和柔娘比比,比得过再说。”

刘氏倒完茶后,灰溜溜走了。

邵树德哈哈一笑,坐起身,端着茶碗品了一口,道:“尝了那么多茶,最对味的还是顾渚紫笋茶。以后主要就备两种茶,宫内煮紫笋茶,接见地方耆老时,煮灵州茶。”

邵树德很清楚自己的喜好。

代言人没必要太苦自己,公众场合做做样子得了,私下里该怎样怎样。

苏氏应了一声,又提醒道:“陛下,灵州茶产量逐年减少,今岁更是没得多少。天气一年比一年冷,以后可能就要消失了。”

“那就换太华山的茶。”邵树德说道。

西北茶,难道会在大夏朝渐渐消失吗?以如今的趋势看来,这是大有可能之事啊。

关西痛失一经济来源!

历史上关西的衰弱,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唐初可以一年两熟,唐末只能两年三熟,粮食产量降低。

原州、绥州甚至银州原来都能产丝绸,渐渐不行了,丝绸产量降低。

灵州茶、华州茶渐渐消失,茶叶产量降低乃至没有。

真是全方位的打击,太惨了。

赵王邵嗣武、齐王邵观诚、韩王邵惠贤先后来到。

邵树德给他们一人上了一碗茶,吩咐坐下。

沉吟了一会后,道:“阿爷已打算册封二郎为太子,今后你们要同心协力,匡助二郎。”

“遵命。”邵嗣武出人意料地最先答应。

“是。”邵观诚紧接着应道。

“谨遵大人之言。”邵惠贤也回道。

邵树德看着三个儿子,道:“我邵家人丁不旺(虽然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尔等皆有才干,也有富贵,值此之际,正当勠力同心,共保我邵氏天下。”

“是。”三人齐声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然后开始一一点评三个儿子近期的作为。

“五郎你在辽东的时日也不短了,为何安东府、沈州、仙州这种地方还有人作乱?”邵树德问道。

“大人,此三府州作乱的主要是府兵部曲,人也不多,都被平定了。”邵惠贤说道。

“部曲为何作乱?”

“安东府部曲多为渤海时期高句丽人,以及历年来抓捕的契丹、奚人俘虏,前几年还有迁移而来的靺鞨俘虏。”邵惠贤答道:“作乱之人自言渤海时期他们都是百姓,一朝成为奴隶,颇不自在,故反之。沈、仙二州差不多,尤其是沈州诸县,阿保机曾安置大量百姓于此,几有数万众,后来又迁移不少契丹俘虏。大人将其全体贬为部曲,人虽畏服,但心中不忿……”

邵树德闻言沉默。

阿保机曾经打算大力发展辽河流域,迁移了很多汉人、渤海、奚人、契丹百姓过来。像菩萨奴的头下军州白望县就有几万人口,一夜之间全县男女老少尽数被贬为部曲,分赐府兵将士。

严格来说,这个政策是有问题的。目前全靠府兵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发维护,压着这些人,但部曲们心里是不服的。

像俘虏的一部分契丹八部部众,也被贬为部曲。

编户清理过程中,抗拒王师的靺鞨部落,往往被全体贬为部曲。甚至于,等待分地、分部曲的府兵们往往利用旧关系,给尚未作乱的渤海人罗织罪名,逼他们造反,然后利用强横的武力将他们镇压,顺势将俘虏贬为奴隶。

比如当初龙泉府叛乱,一口气抓了好几千户。真的有那么多人造反吗?未必。

“这一条是阿爷的过错,但阿爷不准备改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如此。这暂且不问,另有一事,高丽王建北围鹘岩城,你一开始是不是打算将尹瑄部撤走?”邵树德继续问道。

“是。”邵惠贤说道:“辽东多事,儿觉得不该与高丽再启战端。鹘岩城附近的靺鞨部落对国朝不满,担心成为奴隶,故多投高丽,十分棘手。”

“遇到困难就退缩,岂是大丈夫所为?”邵树德质问道:“高丽人的禀性,你还是不了解。你对他们示强,他们就会请罪。但若稍微露出半分软弱,马上就会贴上来捞好处。等捞过线被打了,再请罪,但吃下去的好处是不会吐出来了。他们就是这样小家子气,吃下一个土城、一个寨子都觉得很过瘾。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儿受教了。”邵惠贤回道。

“开过年来,你去牂州,任牂、播、夷、费四州安抚使,继续你三哥未完成的事业。重点在牂州,先把牂州七县料理干净了,以为西南样板,再考虑其他地方。”邵树德说道。

“儿听闻河北军民在平蛮、辰水七县兴建土寨,自耕自种,与蛮人关系极为紧张……”邵惠贤说道:“是否应当缓和一下?”

“你去了就知道了,河北人是站在朝廷一边的。”邵树德摆了摆手,道:“牂州本为羁縻地,朕方置正州,蛮獠多是正常的。但这些人未必就心向朝廷,迫于形势不得不臣服罢了。他们若有动乱,厉行镇压,不要手软。牂州州兵多为河北健儿,又去了好几年了,熟悉当地情况,不用怕。叛乱之辈,仿同旧例,发往辽东。空出来的田地给河北、河南移民。如此坚持下去,一定会见到成效的。”

“儿遵旨。”邵惠贤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