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慕阇(1 / 2)

加入书签

从八月十四大胜以来,夏军一连攻城数日,高昌城内人心惶惶,暗流涌动。

        十九日,毗伽可汗在王宫内召见两位宰相:偰元助、廉祐。

        他已经没别的人可商议了。

        偰、廉两家祖上虽是东突厥,但在回鹘时代就是著名的汉学世家。入高昌之后,因为本地的农耕环境,两大家族如鱼得水,更是专心治学,渐渐成了仆固家族处理国政的重要帮手,关系密切得很。

        毗伽可汗思来想去,城内确实没几个人可以给他参谋,就左相、右相最合适了。至于那些部族首领,一个个蠢得要死,不是已经胆寒,意欲投降,就是叫嚣着继续死战,正常人很少。

        两位宰相抵达时也是满面愁容。

        事已至此,基本没什么好办法了。如今该考虑的,其实是怎样输得更体面一些,最大程度保存己方的实力。

        只有活下去,才谈得上未来。

        “大汗你这是……”偰元助看着推过来纸笔,心道莫不是再让我写封请罪表?只是,这会又不是数日前了,现在写怕是晚了。

        “偰相精于词道,就由你来执笔吧。”毗伽可汗说道:“先陈诉一下冤情。”

        说罢,细细解释了一番。

        偰元助点了点头,示意他听懂了。

        大体上是写大福大回鹘国并不是有意抗拒天兵,实乃国中情势复杂君王颇受掣肘,且被小人蒙蔽,铸成大错。

        只是,写这段时他心中颇不是滋味。

        这就是大福大回鹘国的可汗吗?出了事就往臣子身上推,拿人来当替死鬼,像话吗?

        “后面再写下,本汗愿献北庭、伊州予大夏国,自去尊号,永为臣属。另奉币帛若干、乐伎八人、舞姬十六人。”毗伽可汗继续说道。

        偰元助遣词造句,落笔不停。

        “够了吗?”见偰元助停了下来,毗伽可汗忍不住问道。

        “臣不知,唯大汗马首是瞻。”偰元助说道。

        廉祐看了他一眼,暗道偰元助明明是国丈,却明哲保身,大福大回鹘国确实危矣。

        旋又想到他姐姐还是太后,廉家也是高昌大族,若夏主兴师问罪,怕是很难摘出去,瞬间又很沮丧。

        “你怎么能不知呢?”毗伽可汗一急,抓住偰元助的手,道:“快想想办法。”

        偰元助叹了口气,道:“先遣人至夏营走一遭吧,探探风色再说。”

        “也是。”毗伽知道自己心急了,又坐了回去,但依然神思不属。

        “可汗打算遣何人出城?”偰元助问道。

        “先让火山奴伯克走一遭吧,他惯常出使各方。若不行,再换人。”说完,他看向偰元助、廉祐二人,意有所指。

        伯克是回鹘时代的一种官职,早期称匐勒(ber),乃王公贵族之意。在回鹘后期,词尾变化了一下,称伯克(beg),意思没变。

        如今高昌回鹘就称王公贵族们为“伯克”,逃到葱岭以西的安西回鹘也这么叫。这个词后来被中亚人借去,使用范围十分之广。

        ******

        偰元助、廉祐二人出了宫城后,心事重重。

        “廉相,不如到我府上坐坐?”偰元助突然说道。

        “也好。”廉祐点了点头,然后上了他的马车,往偰府而去。

        他俩其实关系尚可。

        出身差不多,不是回鹘人,而是突厥种,又都信摩尼教,与回鹘王族仆固氏其实不太是一回事。

        他们高鼻深目、卷发、蓝眼睛或绿眼睛,长相与时不时从西边过来的波斯人差不多——在元朝时,他们被称为“色目人”。

        而回鹘王族及大部分贵族呢,长相与汉人无异——即便到了11世纪,从夏都(庭州)西大寺回鹘王族的供奉画像来看,依然是以黄种人为主。

        至于高昌本地的百姓,则比较复杂。有吐火罗人后裔,有草原上过来的诸族——这部分其实也非常复杂——有汉人、羌人、吐蕃人、吐谷浑人、党项人甚至其他不知名的小族,复杂得让人头疼。

        毕竟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乱得可以,汉人、匈奴、突厥、回鹘、吐蕃等等,谁强大了都来艹一番。

        而来都来了,会没有人留下吗?尤其是吐蕃这类喜欢征服异族,然后搞一波流战术的国家——敦煌那边甚至有来自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南的部族,不都是吐蕃人造的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