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啥啥啥(1 / 2)

加入书签

在场的专家们,都忍不住上前围着戚临清的这幅画端详起来。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人画出的作品。

李琦轻哼一声,道:“这回你们相信了吧?”

专家们:“”

事实就这样摆在眼前,他们就是不信也得信。

这幅画完美呈现了棠朝佛像的庄严森然,细节入微,色调翔实。尤其是其中的飞天形象,精工细丽,设色极其鲜艳。

地中海专家看得暗自点头,道:“这孩子运用勾染方法非常得心应手。”

现代中国画之所以走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勾染不再重视。

勾染指的是两种技法,前者指线描,后者指色彩。

古代画师们在创作壁画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学徒勾勒基本形状,第二步才由名师进行指导修改,也就是“画龙点睛”的部分。

另一名专家感慨:“这幅小画的色彩部分,绝对是精髓。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专家们也随之附和点头。

可这一幕落在其他工作人员、甚至那群b大考古系学生眼中,就显得分外离奇惊悚了。

一群四五十岁的古画修复精英人士,竟然在谈论如何学习一个少年的长处

戚临清到底是有多牛逼?

壁画修复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必须采取团队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陈忠翔请来了十几名专家的原因。

他在离开前并未让这些专家停止研究。

有了戚临清这幅堪称教科书般标准的临摹复原画,在敲定主体修复方案之后,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

一开始专家们还想仗着自己年龄大、阅历深来占主导。

但他们很快发现,戚临清对古壁画的知识比自己懂得还多

比如做壁画时的材料,小到画笔、颜料的选择方面,他都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戚临清自制了一种画笔,造型特异,一落笔就有两个小开叉的地分为三股子走。

专家们用这种笔画出的线条,和原画特点一模一样。

还有晕染的工具。戚临清提议采用内地民间工匠所用的被称为“大虎爪”“小虎爪”的画刷,用来晕染天地以及人物或动物的脸,效果极佳。

溯古是古物修复的初衷。

在戚临清的帮助下,他们的修复工作进行无比顺利。

李琦有些恍惚:“我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在溯古了。我怀疑戚临清就是个古人。”

-

一晃几日过去。

由于戚临清参与了考古队的修复工作,他们的旅游行程得暂时延后。

不过甘以山、叶如南和唐古拉三人都没觉得扫兴。

因为他们也沾了光得到考古队的允许,可以进到傅易的画窟里近距离观摩欣赏。

这可比逛十个博物馆,还要让他们兴奋。

壁画修复采取流水法操作,分组每人着一种颜色,或是线条。

最重要的部分,譬如人物的面部、手脚等细节,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其交给戚临清来画。

李琦看着他在洞窟中忙碌着,忍不住道:“我觉得你画得跟恐怕跟原画都相差无几了。”

戚临清就笑笑不说话。

毕竟他自己就是原画的作者,当然要更得心应手些。

“这孩子画得太好了。”

后来专家们无数次在私下里夸赞戚临清。

戚临清要在沙漠深处的洞窟里呆一整天。

考古队统一向营地定制了盒饭,每到饭点就会由专车送过来。

负责送餐的人正是梁明山。

钟宸闲来无事,也会跟着他一块上车去洞窟中逛逛。

不过短短几天,钟宸就发觉戚临清在考古队中的地位有显著提升。

现在就连之前看他最不爽的地中海专家都对他无比恭敬、钦佩。

壁画修复工作量浩大,有时候考古队会忙不过来。

戚临清便提议让甘以山也过来帮忙。

“她是我徒弟。”他说。

如果是在以前专家们毫无疑问会反对。让一个这么小的女孩参与修复工作简直就是胡闹!

可是现在,他们都默认同意了。

甘以山高兴不已。能参与这种大型壁画修复工作,对她而言是莫大的荣幸。

而且在戚临清的亲自教导下,她的进步显著,不仅能帮上忙,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一小片的壁画色彩修补。

这让唐古拉对她羡慕不已。

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车不敢开快,直到第四天,陈忠翔才开车把林夕晨老先生带到了敦煌沙漠傅易遗址中。

此时他尚对洞窟中的修复进展一无所知。

这几天大家忙于工作,压根也没人打电话向他汇报情况。

保姆车停在遗址门口。

陈忠翔下车,小心翼翼地将老先生搀扶下来,温声道:“您慢着点走”

林夕晨摆摆手不以为然道:“别把我当易碎品,我这把老骨头路还是能走得动的。”

两人一路走进被警戒线拦着的洞窟中。

数十名工作人员井井有条地穿梭其中,时不时从外面扛来一箱箱水和颜料。

陈忠翔注意到这一幕,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劲。

他拦着一个工作人员询问是怎么回事。

对方回答说:“我们在开展修复工作啊。”

陈忠翔:“???”

他一脸茫然,心想真是奇了怪了。

如果那群专家能行的话,他至于大老远跑去陕西请林夕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