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章(2 / 2)

加入书签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强。顾玉汝换念设想,若是当初齐家有一个地窖,当时那种危机的状况,她一个弱女子,跑也跑不快,打也打不赢,必然不会被逼无奈往外躲藏,只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可恰恰因为没有,她只能被迫暴露在倭寇眼下。

“就先这么办吧,能单独挖的就单独挖,不能单独挖的就在附近设一个大。春山走之前,是不想让民兵们闲下来,总是围着城跑锻炼体力,跑多了也会厌烦,不如来干一些体力活,还能帮百姓做些实事。”

顾玉汝自然看出成子眼中的疑惑,因为挖地窖这个事其实一直是她个人在主导,外人以为是薄春山的意思,可成子前期帮着做了这么多,自然瞒不过他。

成子肯定疑惑,为何她要坚持挖什么地窖,不惜花费这么大的功夫?真的有必要?

顾玉汝不想解释,也是解释不清楚,不如假借薄春山想锻炼民兵为借口,也能省不少事。

“你先去办,让虎娃吕田他们配合你,缺人就从民兵里调,缺银子就来找我。”

薄春山临走时,只带走了五千两的银票,剩下的民兵团的银子都在顾玉汝这。

当初县衙那边兵房户房都动过将民兵团兵需独立出来的念头,只可惜薄春山没犯傻,粮食袋子握在别人手里,你还能想吃饱?他才不会把命门给别人,他想是自己抓起来,只可惜他手里的人,都不是干这活儿的,于是便交给了顾玉汝。

现如今,不光银子在顾玉汝这,她还帮着做了帐,像民兵团所有支出,每一笔都清晰明了。

一来是做到心中有数,二来也是为了提防有人查账。

时间就在各自都很忙碌中逐渐过去,最近县里出现一个奇景,民兵们竟然上门给每家每户干活。

关键给干了什么活,给干活的人家都不愿意说,只说是做好事。因为这件事,民兵们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家家户户都盼望民兵们来给自家干活。

连顾玉汝都没想到会呈现这样一个情况,一开始只是为了让人同意进家里挖地窖,民兵们不免危言耸听。被挖地窖的人家一想,人家说的是呀,这地窖别看不起眼,关键的时候能救命,更何况还有人不要钱帮忙干活,何乐而不为?

又是因为民兵们所说的保密性,他们不光不对外人说,挖出来的地窖入口也千奇百态。

有的入口挖在厨房,有的入口挖在卧房,还有户人家的男人要把入口挖在大门口,就在一进大门的地方。他说若是倭寇闯门,只会往里面闯,根本不会想到地窖入口在门口。

这一思路给民兵们不少启发,后来还有人挖在院子里石桌下面,挖在鸡舍后面,说是这地方有鸡鸭做遮掩,种种奇思妙想暂不细述。

当然最为思路绝妙的,还属那个挖在大门口的。

不过这种事都是百姓们自己想的,毕竟这是人家家里,民兵们也不会做干涉,顶多地方实在选得奇怪,才会出言建议一二。

让顾玉汝来看,除了这个入口挖在大门的,最为让她惊叹的,还是荷花塘子那一片。

那地方不适合家家户户挖地窖,只能找来当地保长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李保长左思右想,把地方定在当地一个枯了的水井里头。

入口就定在水井里,另设了一个出口,也是顾玉汝考虑的若是不幸走漏了消息,到时候可以从另一个出口逃出去。

后来连那个姓范的工匠都感叹,这地方好,若是多花些银子在地窖里铺上石板,防潮密封再做好一些,多设几个通风口,这地方至少能用百年以上。

普通人家的地窖一般都是挖个土坑就算了,只要不塌不陷,毕竟民兵团除了出些免费的人力,是没有那么多财力让家家户户都尽善尽美的。

姓范的工匠也是因为习惯所致感叹,却万万没想到被李保长听进耳朵里了,他也是个实干的,当晚就把保下所有居民都召集起来,让每家每户按人头凑银子。

他也是个有决断的,也不怕得罪人,提前就把难听的话说了。

你现在凑了银子,你全家都能用,祖祖辈辈都能用,但如果现在不出,自然不能用,若是有个天灾真需要用到这地方的时候,别人可以躲着,你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话有人听进去了,有人没听进去。

听进去的都是家中有老人的人家。他们或是自己经历过战乱,或是幼时跟着长辈经历过,知道战乱四起时,人命的脆弱。

拢共也花不了几个钱,还是这么多人凑,真建好了日后也是个保障。

就这样,虽有些人家不太愿意,觉得有人故意危言耸听,可大家都出,你不出,不就被人排挤了?

再加上李保长这么强势,最后是每家都出了银子,甚至浩然学馆那儿,陈夫子也让人送来了一笔银子。有了浩然学馆这笔银子,钱是绰绰有余了,为此范工匠把另一个出口设在一个比之前定的那个更远一些,但更为保密的地方,就不细述。

顾家也在挖地窖。

是顾玉汝专门带人来挖的。

她会动挖地窖这念头的起初,就是之前没办法时想在家里挖个地窖,用来躲避灾祸,改写前世她娘惨死的悲剧。

在她记忆里,她娘就是在这场寇乱里死了的。

当时她因身体缘故,并没有看见现场,还是事后听人说,她娘将自己吊死在了房里,而顾玉芳和顾于成就躲在她身后的床下面。

据说倭寇闯进顾家,见房里床梁上吊死了个妇人,死状凄惨,都觉得晦气无比,所以没细搜床的附近,顾玉芳和顾于成因此逃过一劫。

顾玉汝不敢去细想这个画面,可这副画面在日后的许多年里,总会出现在她的脑海——

她爹死后,她娘早就有求死之心,无奈还有三个儿女,倭寇闯进西井巷,在外面烧杀抢掠,他们在家中自然也听到了动静,所以她娘想了个绝命办法,以自己性命为屏障,知道倭寇闯入后看见死人了必然会嫌弃晦气,让子女藏在自己脚下自己身后。

事后,顾玉芳不提,反正她弟弟于成是多日梦魇,自那以后性情大变,顾玉汝便知当日情形是何等惨烈。

所以这地窖必须建。

同时,薄家也在挖地窖,因为顾玉汝另还有打算用地窖来藏东西的想法,所以专门把范工匠请来设计了一番。

两家所挖的地窖都是一模一样的,面积虽不大,但里面都用石板做了隔潮,还挖了好几个通风口。

入口就设在装衣裳的大箱子下面,箱子的底板是活动的,底板合拢,上面的衣裳就会散落下来,底板下面还有块石板,就算被发现了一时半会也闯不进去,因为石板可以从里面栓死。

也都设了出口,出口就在院子里,出口是只能出不能进,也就意味着只能从里面打开。如若真有那一天,往里面藏一些食物,至少能躲上十天半个月不怕。

等两家地窖都建好,顾玉汝去看了一下,十分满意,就此她的心总算又可以松下一些,而此时整个县城全民挖地窖也快进行到尾声了。

当然,也不仅仅是县城里在做保护措施,薄春山临走之前,就跟钱县令商量过,而是全县都做。

这种事是没办法晓谕全县的,只能是派人去每个村每个镇,找了当地里正、保长,由他们出面悄悄地安排进行。

所以其实是整个县都在做,只有纂风镇在薄春山提前的安排下,被故意漏下了。

“也算是你小子运气好,早一些晚一些,这些东西恐怕都到不了你手中,即使找到人想赶制出来,恐怕也得等到明年。”邵千户道。

薄春山笑道:“这是老天爷疼惜百姓不易,特意派邵大哥你给我们定波百姓送兵器打倭寇,我们定波百姓都会记得邵大哥的大恩。”

邵千户失笑道:“行了你小子,就会贫嘴,天公就疼你定波百姓,不疼别处的百姓?知道各地卫所现如今有多缺兵器吗?兵工匠坊这一两年就没停下过下,即是如此,还是不够用。”

“所以我才说定波百姓都会记得邵大哥的大恩。”这一次,薄春山没再玩笑,而是十分正经严肃道。

他心里也清楚,邵千户能挪出来这么些东西,在其中要费多大的气力。他这趟来其实没想到能当场弄到兵器,因为来之前钱县令也与他说过,现在各地军备都很紧张,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所以这场人情欠大了,不过他会记得以后还。

“你们地方上能装备力量保护百姓,其实朝廷是支持的,只是……”大多数地方都还是指着卫所,即使组建民兵,也都像钱县令一开始打算那样,就做个花架子,应付差事了事。

哪会像薄春山这样,自己筹银子,还筹得不是小数目,真刀真枪的买。如果不是薄春山带了大笔银子前来,即使邵千户想做这个人情,也不可能自掏腰包给定波买兵器。

“如果各地都像你们定波县这样,如今卫所的压力也不会这么大,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人都希望地方能自立起来,你们的力量越强大,卫所才能抽出兵力去做他用,你倒也不用太感谢我。”邵千户略有些感叹道。

薄春山不解道:“朝廷不是专门设了个东南剿倭总兵,统领东南剿倭事宜,还又专门任命了一个新的总兵?我一路行来,见各地阵势,要比之前那趟好上许多,卫所还会有什么难处?”

邵千户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化为一句‘你不懂’。

薄春山到底还没到一定的位置上,有些事即使让他知道,除了会让他心生退意,别无他用。

他拍了拍薄春山的肩膀,语重心长:“你只用知道,你们地方的武力越强,地方才会越安稳。不要指望卫所,也不是不让你们指望,而是不要把所有希望就寄托在卫所上,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卫所,卫所的兵士们也不是无所不能。”

薄春山点点头。

“行吧,我也就不耽误你回程了,希望下次再见面你能发生让我大吃一惊的转变。”邵千户笑着道,“我总觉得你小子有点神,这才多久啊,民兵团都弄上了,都装备上军用的兵器了,说不定以后哪天还有我求到你门上,请你帮忙的时候。”

“邵大哥谬赞了。不过如果真有那一天,邵大哥你只管来,能帮的我一定帮!”薄春山拍拍胸脯道。

“行吧,山高水远,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

和邵千户道别后,薄春山上了船。

这一路上山高水长,归心似箭,想来定波那有很多人都盼着他归,就是不知那里的事安排得怎么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