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2 / 2)

加入书签

大阿哥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他自幼对四书五经没兴趣,只喜欢弓马骑射,练了那么多年终于练出成果,凭什么不让他当主帅?

太子屈起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不急不缓的问道,“如果你当主帅,麾下有人不听军令,那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谁不听就揍谁!”胤禔还没反应过来,只想到太子话中的场面就气哼哼握紧了拳头,“连军令都敢不听,纯粹是板子挨的少了。”

“嗯,汗阿玛也是这么想的。”太子对他的话表示非常赞同,军令如山,敢不听军令可不就是板子挨的少了吗。

可回过头来想想,他们在乌兰布通的时候有几个人听了军令?又有几个人被打了板子?

只挨骂算什么,等他们家汗阿玛腾出手来,还有更大的事情等着他们。

该赏赏,该罚罚,不把他们折腾掉一层皮才怪。

胤禔愣了,捏着下巴仔细想想太子的话,后知后觉明白过来的确是那么回事儿,“合着汗阿玛不是生病迁怒,而是真的不满意我们打的这一仗。”

他一直以为打了胜仗就足够,只要他们打了胜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这次在乌兰布通干掉了那么多噶尔丹的亲信,还生擒了噶尔丹,那么好的结果在面前摆着,怎么着也不至于气的要挨个儿骂他们。

原来汗阿玛看到的不是他们生擒噶尔丹,而是只注意到追击之前营帐里的闹剧?

还别说,真不看结果的话,他们的确该骂。

可问题是,他们仗还没打完的时候汗阿玛就病了,打完仗回来汗阿玛已经昏迷了好几天,醒来之后没多久就喊他们过去,都不一定知道他们生擒了噶尔丹,怎么可能知道营帐中发生的事情?

谁在告状?

大阿哥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我们进去的时候,汗阿玛身边只有梁公公自己,难道是梁公公告的密?”

太子:……

行吧,梁公公背锅。

“大哥,现在说的是不听军令,你又想哪儿去了?”太子爷无奈扶额,摇摇头不想再搭理他。

胤祈也跟着叹气,“这是一支没有思想的军队,就像大哥,只顾自己开心。”

“你小子是不是想挨揍了?”胤禔眉头一竖,站起身来要揍他屁股。

胤祈麻溜儿的从板凳上跳下来,圆滚滚的身体很是灵活,围着桌椅板凳开始绕圈,最后躲在太子爷身后朝他们家大哥做鬼脸。

胤禔也不是真要揍他,放慢脚步看着汤圆儿似的小家伙滚来滚去,期待福晋将来能给他生个和胤祈一样讨人喜欢的儿子。

模样也要一样好看,他这个阿玛那么英俊,福晋的脸蛋儿也不差,没道理生出来的儿子会不好看。

大阿哥畅享了一下未来,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一手搭在太子肩膀上,想起前些天索额图的荒唐行事,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成难以言喻,“太子,爷给你提个醒儿,索额图那边你真的得管管,再让他造作下去,不等你登基,满朝堂就都是你的仇家,那家伙实在是……实在没法说他……”

“他干什么了?”太子爷诧异的看过去,不知道索额图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干了什么事情。

“老四没和你说?”胤禔也很诧异,“不是吧,老四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他忍得了?”

他们家老四看上去不吭不哈跟快冷冰冰的石头一样,实际上众多兄弟之中性子最烈的就是他,连老五那急性子都比不过他。

索额图在使团中给他找麻烦,他会不从太子身上找补回来?

哦,老四还在生病,那就说得通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四报仇,等他养好身体再说。

既然如此,他就当一回好大哥,先给太子解释解释状况,免得哪天被老四坑了还摸不着头脑。

兄弟间小打小闹不要紧,万一太子当真反击,吃亏的大概率还是老四。

大阿哥一路上悄咪咪听了不少明珠和佟国维的吐槽,也听过胤禛的抱怨,虽然他没经历过索额图三天两头的谈心,但是他可以想象到他们家老四当时的崩溃。

不就是讲故事吗,接着来。

大阿哥的口才出门一趟有了十足的长进,在军中和兵油子们待久了,出门直接说书都没问题。

胤祈板着小脸听着,听了半天只听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索额图趁他们不在欺负他哥,郭罗玛法不是索额图的对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哥被欺负。

怎么能这样呢?!

小家伙气愤的挥着拳头,“二哥,索额图欺负四哥,这事情你管不管啊!”

“管管管,怎么可能不管?”太子也是头疼,索额图对他太上心也是个问题,他不想和兄弟反目,结果一个不注意那家伙就在宫外把兄弟们外家全得罪了,哪儿有这么办事儿的?

不行,得给他找点事情干,太闲了不行,只靠汗阿玛给他的那些活儿完全不足以消耗索三爷旺盛的精力,必须再给他找点其他事情。

太子殿下朝老大道了谢,把胤祈送回他的院子,然后脚步匆匆回毓庆宫,刚走几步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又拐回胤禛的院子。

不行,老大的话十分只能信三分,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这种事情还是老四说的最可信。

这个老四,在外面受欺负了也不说,还说就说啊,和索额图起冲突的话,用脚丫子想他也是向着自家兄弟的好吧。

朝廷大军生擒进犯喀尔喀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消息传出去后普天同庆,尤其是喀尔喀的三位汉王,更是欢喜的合不拢嘴。

只是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皇帝下令,喀尔喀三部守不住草场,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限期内举族迁到漠南,不得延误。

朝廷出兵是为了帮他们驱逐外地,喀尔喀三部必须给战死的八旗子弟抚恤,朝廷耗费的那么多炮弹也得喀尔喀来承担。

旨意送到喀尔喀,车臣汗、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难得没有硝烟味儿的聚在一起,脸色却是如出一辙的难看。

朝廷下令,他们不得不听,圣旨上说的不错,喀尔喀三部的实力越来越弱,加起来甚至都打不过噶尔丹的偷袭,祖辈留下来的那么多草场,他们现在的确守不住。

没有准噶尔,还有俄罗斯,准噶尔部噶尔丹被抓,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直接抢了他的东西远走,没有人知道策妄阿拉布坦什么时候会回准噶尔接任汗位,更没有人知道策妄阿拉布坦会不会和噶尔丹一样羽翼丰满后就攻打喀尔喀。

为今之计,只能遵循旨意举族南迁。

喀尔喀三部的汗王不开心,科尔沁的汗王也不开心,他们认为康熙这是在惩罚他们出兵缓慢贻误战机,所以要将他们的草场分给喀尔喀。

科尔沁和喀尔喀都是黄金家族的后裔,皇帝这么做,直接把两边都给膈应到了,可他们没办法,理直气壮的时候都没有底气和朝廷叫板,更何况现在还心虚。

康熙对蒙古各部的反应盯的很紧,他打压蒙古的想法从来没有隐藏过,现在科尔沁和喀尔喀主动将刀子送到他手上,不好好运作实在对不起他们的热情。

噶尔丹被拉出去直接斩首,他身边五世达﹉赖的弟子暂且留着,要不是顺手把这人也抓了,他还不知道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现在西藏做主的不是五世达﹉赖,而是第巴桑结嘉措。

留着那人,将来才好对西藏发难。

蒙古那边处理完,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福全功过相抵,不罚已经是看在兄弟之情的面子上,奖赏就不用想了,其余人的奖罚一一落定,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胤禔。

大阿哥封直郡王,着工部选址修建郡王府,郡王府完工之后就可以出宫开府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朝廷上下反应不一,都盯着大阿哥……不对……直郡王和太子的反应,猜测太子对比有什么反应。

然后,出乎意料的,他们想象中应该针锋相对的兄弟二人,隔天就勾肩搭背出宫喝酒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