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第 88 章(1 / 2)
胤祐没有着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终于听明白他们在争论什么。
太子和大阿哥现在都有在帮康熙处理一些政务,最主要的就是一些祭祀活动。
但是因为皇家祭祀流程非常复杂和繁琐,往往提前几个月礼部就要开始准备。皇帝提前三天斋戒,准备审阅祝文,查看玉帛、香烛等祭祀所用物品,由銮仪卫用龙亭送至天坛。
然后就是皇帝亲临天坛,开启隆重且繁琐的祭天大典。迎神、进献玉帛、牛羊、诵读祝文等等,然后是各种献礼,就连礼乐歌舞都要更换数次,礼成回宫还需宴请百官。
就因为流程太多太复杂,导致太子和大阿哥因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分歧,于是两个人开始争论起来。
太子从小就跟着康熙参加祭祀,从9岁开始就开始一个人独自参与小型祭祀活动,跟礼部打过无数次交道,对于祭祀流程自然是相当熟悉。
大阿哥也是这两年,快要成年了,才跟着康熙出席祭祀活动,其实对于祭祀的整个流程,并没有太子那么熟悉。
太子在书房正中,负手而立,看起来就是谦谦君子的模样:“按照礼部的规矩,就该是诵读祭文在前。”
三阿哥站在太子身后,听到他说完,频频点头:“按照流程,应是如此。”
大阿哥在另一边,站姿要随意许多:“上次汗阿玛就是先祭酒。”
“不可能!”
“汗阿玛是天子,他怎么会错?”
“……”
四阿哥就站在一旁,安静的听他们吵。不像三阿哥那样态度鲜明的战队太子,当然,他也并不赞同大阿哥。
这时候,门口探出半个小脑袋,一脸好奇的打量他们。
三阿哥一眼就看到了他:“哟,小七过来了。”
门口偷听的小家伙被发现了,只能蹦蹦跳跳的走进房间。
四阿哥摸摸他的头问道:“路上累不累,怎么不去休息一会儿?”
小孩子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胤祐摇了摇头:“一点也不累。”
四阿哥又问道:“老六的病怎么样了?”
“不用担心,”小家伙拍了拍哥哥的手,“六哥已经完全好啦。”
四阿哥露出个很浅,不仔细看甚至看不出来的笑容:“没事就好。”
胤祐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太子和大阿哥两个人脑袋朝向不同的方向,一人看着一边窗户,都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小家伙走到他俩中间,看看太子哥哥又看看大哥:“你们怎么不吵啦,继续呀?”
”……”
大阿哥和太子对望一眼,都没说话。
小家伙拉着太子哥哥的手晃了晃,太子低下头来看他,没憋住,笑了起来。
于是,小家伙另一只手又去拉大哥:“你们俩为什么要替阿玛操心呀,是课业不够多吗?还是点心不好吃?”
大阿哥忍无可忍,一把将他拉过来按在自己腿上,太子也忍不住,一巴掌落在他翘起的小屁股上。
行宫虽然凉快,但是对于胤祐来说也不好玩。康熙本来是要带着几个儿子出塞外巡幸,顺带着行围。
但六阿哥生病这个事情一耽搁,他现在哪里也去不了,只能陪着太皇太后在这里住几天。时间刚进入七月,天气稍微凉爽一些,便起驾回宫。
今年汛期的时候,河道总督靳辅向康熙呈上奏折,说是黄河又决堤了,附近的村庄、房舍、农田损失惨重,还有人员伤亡,受灾面积极大。
因为黄河的事情,康熙前年还特意南巡了一趟,亲自敲定了一系列河道治理的方案,修改入海口,清理淤积的泥沙,新修堤坝等等,并且说过,不管花费多少银两,在所不惜。
可是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两年一到汛期,就会传来黄河溃堤的消息,搞得康熙每年都要为这个事情寝食难安,还要和大臣商议善后事宜,抢先赈灾、灾后重建,继续治理河道……
今年的水患尤为严重,奔腾的黄河之水犹如一头咆哮的猛兽,挣脱开堤岸的束缚,席卷过周围的村庄,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一夜之间,多少百姓被淹没在河水中,还有更多人流离失所。这些不只是奏章上的一个数字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鲜活的生命。
帝王疲惫的靠在龙椅上,大概当年祖宗凭借武力入关之时只想到了这片徒弟的富饶,一个千百年来靠捕鱼和狩猎繁衍生息的民族,当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这篇广袤大地的统治者时,将要面对的重重考验。
武力能打下江山,但武力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吗?
自少年天子亲政以来,他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科举一甲前三只取汉人,开博学鸿词科,希望以此招揽大批前朝学子,外廷官员多以汉人为主。
有的汉人誓死不肯入仕,也有人扶摇直上官职封疆大吏,例如于成龙、靳辅、张英、汤斌等人。
帝王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汉人选择入仕,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气节,心甘情愿臣服于满人,一心想要升官发财,大富大贵。
事实上他们个个清廉自持,于成龙去世之时除了官服,连一身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他们心系苍生,恪尽职守,风骨与气节都体现在为官之道上,是真正的胸有乾坤。
康熙自己不吃不喝不睡,他的议政大臣也陪着他不吃不喝补水,拟不出个切实有效的赈灾方案,大家都别想回去睡个好觉。
此时,太子也在一旁观证。身为储君,这也是他今后登上皇位的必修课程。
皇上着急,大家也不敢拖延,火速制定方案。说到底,当然是先划拨赈灾银两,安顿灾民为主,其他的倒是可以先缓缓。
康熙不仅把自己和大臣折磨得够呛,还把曹寅这个会计司郎中以及内务府总管大臣叫过来,说是要缩减宫内一应开支,首先就要从减少各宫供应开始。
当然,连帝王自己每天都只吃两顿,所有配给减半,他也不敢减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只是后宫各位娘娘、皇子和公主也要向皇上看齐,所有供应减半。
这就导致了,有些只爱吃肉不爱吃菜的小家伙,多吃两顿就受不了了。
胤祐把快子往桌上一放:“我不吃青菜,我要吃肉。”
皇贵妃看他一眼:“没有肉。”
小家伙嘟嘴:“没有肉我就不吃饭了!”
皇贵妃点点头:“那就饿着吧。”
饿着小家伙也受不了啊,于是,又转过头来问皇贵妃:“为什么没有肉?”
皇贵妃故意逗他:“哦,这个你就得去问问你的好朋友曹子清。他是会计司的郎中,负责管理宫中一应花销。他说大家的配给减半,所以你每个月就只能吃那几顿肉,其他时候就吃青菜吧。”
小家伙歪着脑袋想:“子清为什么要怎么做,是因为我阿玛没钱了吗?”
皇贵妃耸了耸肩:“或许吧,谁知道呢?”
“不可能!”小家伙皱着眉头,自己否认了自己的猜想,“我阿玛是皇上,全天下最有钱的人!”
皇贵妃又说道:“可是,你阿玛现在每天也在吃素呀。”
康熙最近政务繁忙,每天都在为了黄河溃堤的事情焦头烂额,已经很久没有在后宫走动。
胤祐也很久没有见到过阿玛了,更别说和阿玛一起用膳,哪里知道阿玛现在究竟吃什么?
于是,他问道:“阿玛为什么要吃素呀?”
“因为阿玛要为灾区百姓祈福呀。”
小家伙疑惑道:“为灾区百姓祈福?”
皇贵妃放下快子,招了招手,将儿子叫来跟前:“小七,你还记不记得前年咱们跟阿玛出门的事情。”
小家伙点头:“当然记得,咱们去了好多地方,河间、济南、苏州、江宁。”
“对,你还记得咱们路过沂州、宿迁、高邮一代的时候看到的情景吗?”
胤祐回忆了一下,这几个地方他们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有经过,胤祐自然记得。
“我记得,高邮被水淹过,沂州和宿迁也是。”
“你知道为什么吗?”
“知道,太子哥哥跟我说过。”胤祐点点头,“因为黄河的水流出来了,把村庄和农田都淹没了。”
皇贵妃问他:“你还记得那里的百姓吗?”
小家伙点点头:“记得,他们很可怜,没有房子住,也没有饭吃,我还把我的点心分给了他们。”
“所以,”皇贵妃收敛了笑容,很严肃的对儿子说道,“今年的汛期,黄河又决堤了。大水淹没了农田,冲垮了房屋。那里的百姓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胤祐脑子里立刻出现了去年看到的场景,老人穿着破烂的衣物,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拿带着祈求与渴望的眼神看着他们,一点点银钱和食物就能让他们跪下来,磕头谢恩。
小家伙脸上露出了怜悯的神色,也不知联想到了什么,眼眶竟然都湿润了起来:“那我……那我少吃一点,剩下的都留着,让阿玛送过去给他们吃。”
皇贵妃替他擦擦眼泪:“那倒不必,你吃饱就好了。咱们不要浪费,也不要再大鱼大肉,算是对灾区百姓的一点帮助吧。”
胤祐点点头:“好!”
然后他就乖乖地坐在桌旁,青菜豆腐配白米饭也安安静静吃了一碗,然后放下快子,说道:“额娘我吃饱了。”
皇贵妃表扬他:“宝宝真棒。”
用过午膳,李熹带着胤祐去午休。可是没睡多久,他就看到小家伙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自己换好衣服,穿好鞋子,下床,来到书房,在书架上翻找起来。
李熹看了半晌,忍不住问他:“哥儿在找什么?”
胤祐转过头来:“咱们这儿有没有治理河道的书籍,我想看看。”
李熹“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咱们这儿只有诗词歌赋和你要读的四书、五经,哪儿来治理河道的书籍?”
小家伙不满的嘟了嘟嘴:“可是太子哥哥和哥哥那里都有,我怎么就没有?”
李熹笑道:“太子和四阿哥那里有,咱们这儿真没有。”
小家伙忽然往外走:“我去额娘屋里找找。”
说着他就冲出屋子,连台阶都不走,从旁边手脚并用翻上月台就进了承乾宫的正殿。
皇贵妃正坐在书桌前看书,看到他还颇有些意外:“你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某些小朋友,平时为了逃避读书习字,不睡满一个时辰是不会睁眼的,就算睁眼也恨不得在床上再赖上半个时辰。
胤祐走到书架前:“我来找书。”
“找什么书?”皇贵妃好奇道,“西游记你早拿回去了。”
“我想看看有没有关于河道治理的书。”
皇贵妃摇摇头:“我这儿最多的就是医书,你要看看吗?”
“不看,我要看关于河道治理的书。”小家伙继续在书架上翻找,“阿玛放了那么多书在你这儿,就没有关于河道治理的吗?”
“好像……还真没有。”
小家伙立刻转身往门外跑:“那我去找太子哥哥。”
“小七,”皇贵妃叫住他,“你回来。”
胤祐有点着急:“我去找他借两本书,去去就回。”
皇贵妃笑道:“不着急,你过来,额娘有话要跟你说。”
胤祐不情不愿的走到她的身边:“你快说吧。”
“太子现在很忙,每天要帮助阿玛处理政务,你这几天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关键是我觉得你会白跑一趟,他多半不在毓庆宫。”
胤祐想了想:“那我去找哥哥,他也有河道治理的书籍。”
“哥哥要读书,也很忙。”皇贵妃拉着他的手,“要不咱们聊一聊关于黄河的故事。”
“好!”白露从旁边搬了张凳子过来,让他坐下。小家伙迫不及待的问道,“黄河为什么要决堤?”
皇贵妃说道:“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黄河。”
胤祐说道:“我见过的,就是一条很大很大的河,河水是黄色的。”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三字经说,长江和黄河最后都会流向大海,是河流的代表。”
皇贵妃点点头:“对,长江和黄河你都已经见过了。下面咱们就来说说黄河吧。它自西向东流入大海,途经许多许多地方。其中有一个地方叫黄土高原,它从这个地方奔腾而下,夹杂着大量泥沙。到了中原一带,地势变得平缓,这些泥沙就会淤积在河床底部,千百年来不断累积,河床甚至比周围的陆地还要高出许多。”
“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黄河沿岸的人民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开始不断修筑堤坝,他们总结了许多经验,修筑的堤坝越修越长、越修越高,也越来越完善,绵延数百里。”
“所以,黄河大堤是一项水利工程。每年的六七月,这些地方降雨量大,就到了汛期,汹涌的河水不断冲刷着堤岸,生土建造的河堤放水性能不好,很容易渗水瓦解,导致决堤,河水倒灌入村庄和农田。”
胤祐听得似懂非懂,这些知识对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
皇贵妃摸了摸他的脑袋:“没关系,以后你可以慢慢学,希望有一天,你能帮助阿玛,解决这个最大的难题。”
小家伙忽然说道:“我有办法了,可以让沿岸的百姓都搬走呀,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皇贵妃摇摇头:“中原一带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人口密集,土地富饶,地势平坦。正因为如此,你的祖先一路从东北打到这里,目的就是问鼎中原。那里的老百姓,离开了这么一片风水宝地,他们还能去哪里生活呢?”
“好吧,”小家伙听明白了,“现在除了修筑更牢固的堤坝,就没有别的办法咯。”
皇贵妃点点头:“理论上是这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