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回国(2 / 2)
信息是十分钟前发来,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她醒了就到办公室一趟。
估计是这段时间被放养,教练想让她过去汇报一下动态。
正好,司空夏也想分享一下这段时间学编舞的感悟,另外关于新赛季的规划她也想知道的更多。
洗漱护肤再随便抓了一套运动服换上,十五分钟后便搞定出门。
她顶着盛夏的烈阳,经过已经拆了脚架、外立饰面简约大方的冰场,很快来到教练办公室。
“叩叩叩。”
“进来。”
陆云蔚从办公桌上抬头,先是略带笑意的说了一句:“脸白回了不少啊。”
司空夏嘿嘿笑了一声,她底子本来就白,捂了一两个月就白回来了。
她拉开对面椅子坐下,就听见教练又道:“霍伯特说你学的很快,我看了视频,这套编舞比想象中还要适合你。”
“您是怎么知道这种风格适合我的呢?”司空夏好奇的问道。
去学编舞之前,陆云蔚就说编曲编舞都很契合她,但只是模糊的用“华丽”来形容。
等她学完之后,才更觉得音乐、编排与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于是就更好奇教练是怎么看出来的。
“不是我看出来,是你在表演中展现出来。”陆云蔚随意的说道:“我感觉你更有戏剧的张力,试试也没坏处。”
教练说的随意,司空夏却觉得一下被点中。
让她想起加入国家队时,第一次队测表现并不好,教练便说好歹比过那么多次比赛,就不要露出新人姿态了——那种敏锐程度。
确实,她虽然是三流舞团出身,但上舞台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登上舞台,外泄的情感要充足到与观众有所交流,因为习惯成自然,所以自然而然带到赛场上,自己也没注意到这一点。
“队测你就用这套‘第二圆舞曲’,这两天用新的跳跃规划来试试。”陆云蔚抽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纸上写的是本赛季使用的跳跃规划。
短节目:3a、3f、3lz3t。
自由滑:2a3t、3f、3lz1lo3s、3lo、3lz、3a、3s3t。
司空夏接过细细一看,发现短节目的新规划已经接近顶配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已经顶配”,是因为去掉了一直使用的3lo。
她想可能是连跳的3lo容易周数不足,而成年组的第一年大概会严厉判定,所以连跳才没有连3lo。
这么说来,虽然成年组的短节目没有规定单跳,但是分面的竞争力还是很重要。
单跳方面,比起安全拿分的3lo,还不如得到一个被标用刃不清晰的3f,毕竟人家基础分面就在那。
而3a就是她尚未稳定的杀手锏。
整体看去,因为上赛季她的跳跃难度比较变态,这赛季增加的难度反而是“逐步上升”的样子。
自由滑难度就大了。
节目后半段沿用上赛季规划,前半段则增加了一个a跳,322构成变成了313,而且都是朝着顶配靠拢,体力损耗大大增加。
单纯从基础分上看,2a的基础分会多少拉低三周的分面,但别忘了,内勾步进的2a是司空夏的杀手锏,十有八次,她都可以拿走全部加分。
而且裁判比较青睐313的结构跳跃,可能因为难度系数比较大,做得好,加分也很可观。
很好。
司空夏不觉得跳跃新规划有什么问题,唯一有问题的……
“霍伯特老师给我加了特别多的衔接,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她明白教练的用意,但这份“信任”也让她压力骤升。
“嗯,先试试吧。”陆云蔚没当一回事,好像这规划只是随手写下。
司空夏想着教练今天说了几次“试一试”,又听到对方问道。
“你四号要请假去考试是吧?”
“是,另外霍伯特老师说考斯滕下个月就能做好,到时候也要请假过去试衣服。”
“可以,记得提前申请批款。”陆云蔚翻了一页记事本:“——服装时间上有点紧,那你在九月的十二届全国冬运会预赛上,还是用回旧节目吧。”
十二届全国冬运会预赛就是“华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的预选赛,各地方队预赛筛选,最终选出的各地方队代表团,进入冬运会角逐奖牌。
可以说,这是国内冬季运动的最大赛事,四年一届,非常隆重。
司空夏在莫特里尔便听伙伴说了一嘴,冬运会正赛在一月份举行,预赛在九月,但没想到教练本意让她上新节目。
可能是计划在十月的b级赛事前,还有一场赛事练练手。
师徒两又说了一些别的事,像是编舞的小八卦,司空夏说后期删改了一些动作,教练便说之前就觉得过于华丽,改了后顺眼不少,不禁让人怀疑他两是不是掰头过很多回了。
说着说着,早训下课时间也到了。
陆云蔚摆摆手,示意谈话结束,让她去吃午饭。
“好,那我先出去了。”司空夏乖乖起身。
陆云蔚略一颔头,忽道:“距离成年组的第一场赛事,还有两个月。”
司空夏心下微微一紧。
陆云蔚闲适的靠着椅背而坐,双手松松垮垮的抱在胸前。
在国家队执教一年后,她身上的锐气已柔和不少,但稳如磐石的气质越发明朗,按汪茜的形容来说,就是逆我者死的掌控感。
她当然也会有野心从缝隙里钻出来的时候——就像是浇灌多年的小苗,终于破土而出,准备迎接更严苛的四季变换。
只见她用带点笔墨迹的指尖在木桌上点了点,而后微微一笑:“加油吧。”
八月二号,媒体公开日。
这是国家队四项整合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届时四项队测都会在正副两个冰场内同时进行。
开放当日,五十个媒体名额无一缺席,早早的占据了冰上训练场的两侧观众席。
不过像是《体育报》这些老牌媒体自然不屑于坐着,几个人就把摄影机架在裁判席边上,这会裁判都还没入席。
“单主编,你看看这个角度行吗?”摄影师调试摄像机的角度,嘴里问了一句。
“我看看。”单天华把单反递给助理,一点点调整角度。
取景器里扫过不少调试相机光圈、拍摄角度的同行。
他们严阵以待,专注期待,似乎迫不及待要亲眼目睹一段历史的出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