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 121 章(1 / 2)

加入书签

幼双名下的铺子再加上胤礽的,一双手都数不过来了,从接手那天到现在,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一点都不夸张。

但是幼双很清楚,做生意顶多能够算是她的副业而已,所以她可以把生意放在心上,但是不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做生意上。

对于幼双来说,顺利当上皇后才是她的事业,她爱钱不假,但是孰轻孰重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当生意都上了轨道之后,幼双基本上把这些事情都交给苏拜和信得过的人去做了,她和胤礽就等着收钱就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幼双在来蒙古之前,是没有想过把生意发展到这边来的。

怎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她想做生意的话,关内的钱就够她赚了。可是等幼双来到蒙古之后,她的想法就慢慢改变了。

其实从崇祯十七年到康熙三十七年前后还不到六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五十多年的时间,足够让原本因为战乱而一度凋零的蒙古畜牧业重新发展起来。

尤其是清初的时候,从皇太极到顺治再到康熙,每一任大清皇帝都对蒙古的畜牧业进行了扶持政策,以至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蒙古的畜牧业重新焕发了新机。

所以幼双他们这次来到蒙古,才能够知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看到这些牛羊,幼双就像是看到一只只行走的金元宝似的,它们身上的肉、毛甚至是奶水那都是可以变成钱的。

不过那时候幼双也就是只有这么一个想法而已,真的要变成现实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在蒙古没人。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尤其是蒙古和京城离得那么远,隔一跳的生意总是不容易做的。

所以幼双当时是有这个想法,但是暂时没打算付诸行动的,对于她来说,这笔钱可赚可不赚。

但是来到喀喇沁部落,知道了端静公主的事情之后,幼双就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这笔生意,她可以和端静公主做。

首先,端静公主姓爱新觉罗;其次,端静公主已经嫁到蒙古了。

幼双为什么说让端静公主给噶尔臧生孩子是属于浪费呢?一方面是因为幼双觉得噶尔臧不配,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从端静公主的身上看到了她对康熙的孝顺和对大清的亲近。

幼双和这样的端静公主合作,就不怕她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婆家人挖娘家人的墙角。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噶尔臧和杜棱郡王他们对端静公主的态度,幼双就明白了这一次满蒙联姻是失败的。

如果杜棱郡王和噶尔臧真的有心和大清结两姓之好的话,那么噶尔臧和端静公主两人的关系绝对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说不定,他们巴不得端静公主不愿意给噶尔臧生孩子,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噶尔臧以后的继承人会是受到母亲端静公主的影响,偏向大清了。

可是噶尔臧以后的继承人不是端静公主所生的,她就没有办法影响到他了吗?

那可未必。

“你这是……打算让端静掌权?”胤礽等幼双回来之后,听说了今天在跑马场发生的事情之后,他都没有来得及为郎嬷嬷她们集体以下犯上pua端静公主而愤怒,就被幼双教端静公主报答康熙的办法给惊讶到了。

“不行吗?”幼双道,“皇阿玛让端静抚蒙,目的是为了满蒙友好,可是你看杜棱郡王和噶尔臧他们对端静友好吗?”

“我知道,端静和噶尔臧两人的夫妻关系闹成今天这个地步,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郎嬷嬷她们从中作梗,但是如果噶尔臧和杜棱郡王他们有心的话,我相信端静不至于这么偏听偏信的。”

幼双道,“可见杜棱郡王他们对端静还是存着防备之心,甚至没打算让她诞下噶尔臧的子嗣,否则的话噶尔臧的母亲就应该给端静催生而不是给自己的儿子塞人了。”

“既然如此,那么我让端静换个法子达到满蒙联姻的目的也无可厚非吧?”

幼双心想,杜棱郡王他们当端静公主是外人,肯定不愿意让她插手蒙古的事务的,不插手,端静公主就没法掌握话语权。

但是他们不愿意给,她难道就不能另辟蹊径吗?

“据我所知,喀喇沁部落如今还处在自给自足,没有对外通商的阶段。”幼双道。

胤礽作为大清太子,政治嗅觉自然不差,更别提幼双已经把话说得那么清楚了,所以他自然知道这件事一旦走上正轨之后,对他们大清有何益处。

不过……

“你自己也说了,蒙古和京城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胤礽笑着看了幼双一眼道,“你就不怕做赔本生意?”

幼双的眉头一挑,然后财大气粗地道:“我赔得起。”

再说了,这笔生意她要赚的可不是钱那么简单,所以只要端静公主不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砸钱她也要给她砸一条上位的青云路。

……

事实上端静公主确实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天之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这天晚上她完全睡不着,脑子里想的都是幼双今天跟她说过的话。

经过幼双的提点之后,端静公主才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换一种法子来报答她皇阿玛对她的养育之恩的。

一想到自己不用和噶尔臧生孩子,却能够用另外一种办法来让满蒙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甚至让喀喇沁部落的人更加亲近大清,端静公主的心情就忍不住激荡起来。

在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下,端静公主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她眼底有浅浅的青色,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她肯定一夜没睡了。

但是端静公主整个人的精神却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次,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就像是迷途的人终于找到了方向似的,看起来不再像平日里的麻木。

“公主,您今儿看着可真精神。”说话的人是伺候端静公主洗漱的一个小丫头,平日里郎嬷嬷把持着端静公主,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其他人自然没法冒头了。

可是一夜之间,郎嬷嬷倒台,其他三个陪嫁嬷嬷也被绑了,聪明人不用问自然也猜得到他们公主府邸要变天了。

端静公主看了一眼说话的小丫头,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模样清秀,但是端静公主对她却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这也不奇怪,这些年来端静公主活得浑浑噩噩的,连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都没有管,又怎么会有心思去留意身边伺候自己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端静公主突然出声问了她一句。

“回公主的话,奴才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取名叫三丫。”小丫头原本只是试探性地拍一下端静公主马屁的,但是没想到不仅不生气,反倒是问起了自己的名字,顿时就笑着报名自己的名字。

“我们倒是有缘分。”端静公主严格算起来是康熙的第五女,但是因为上边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早夭,而康熙又收养了恭亲王的女儿,所以序齿为三公主。

“我给你重新取个名字吧。”端静公主想到自己过去浑浑噩噩的几年,再想到充满目标的未来,她道,“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1,从今天开始,你就叫凌云吧,以后到我身边伺候。”

端静公主这么一说,三丫……不对,现在应该叫凌云了,她连忙给她福身道:“奴才凌云多谢主子赐名,以后定当尽心伺候主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听到凌云这样表忠心的话,端静公主笑了一下,从铜镜里看了一眼屋子里其他的宫女们,见她们面露羡慕之色,却没有说什么。

她之所以钦点凌云到她身边伺候,也不是因为慧眼识珠,一眼就看穿了她有什么大本事,单纯因为她是第一次跳出来表现的人。

端静公主现在身边可太需要这样有胆量,有冲劲的人了。

说起来,端静公主从前身边也有这样的奴才,那是和她一块长大的青莲。

可惜青莲命不好,和她来到蒙古之后,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年纪轻轻就病逝了。

如果她还活着的话……

端静公主这么想着,很快的就摇摇头了,她原本想着如果青莲还活着的话,说不定她不至于被郎嬷嬷耍得团团转。

但是转念一想,是她自己的问题,太过轻信于人,又有眼无珠,叫郎嬷嬷抓住了她的弱点,才会让她一次又一次的得逞。

即便青莲还活着,也不代表她能够识破郎嬷嬷的奸计的。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2,端静公主心想,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比起过去,未来显然更加重要。

她要是一昧地沉浸在悔恨当中的话,那么就愧对她二嫂她们对她的关心和帮助了。

“郎嬷嬷她们呢?”在新上任的凌云的伺候下,端静公主用完了一顿她亲自点的早膳。

“得了太子妃的吩咐,郎嬷嬷她们昨儿被绑回来之后,就被关进柴房了。”凌云回答道。

因为端静公主这几年都被郎嬷嬷把持住,所以如果幼双这位太子妃没有出面的话,那么迫于郎嬷嬷往日里的淫威,只怕她们一回到公主府邸,就会被其他奴才给放了。

哪里会像现在这样,真的在柴房里待上一个晚上?

“把郎嬷嬷她们都带上来吧。”端静公主想到幼双昨儿不仅替她绑了郎嬷嬷她们,还特意让她的丫头惊鹊替她看押郎嬷嬷她们,霎时间既是有所触动,又是有点不好意思。

要不是她实在是太没用的话,也不用她二嫂那么操心她了。

“顺便把惊鹊姑娘给我请来,记得客气些,别怠慢了他们。”即便惊鹊只是个奴才,但是看在幼双的面子上,端静公主既不敢、也不能在惊鹊面前摆什么公主架子。

倒是惊鹊很懂得分寸,来到端静公主面前时,见她一口一个“惊鹊姑娘”地喊着自己,连忙道:“公主您客气了,奴才受之有愧,您喊奴才一声‘惊鹊’就行。”

端静公主跟她客气那是她的事,她要是真的接受了端静公主的这份客气的话,传出去别人会说她闲话,同时还得说她主子的闲话。

既然如此,惊鹊当然不能理所当然地接受下来了。

“你别客气才对,昨晚辛苦你看了郎嬷嬷她们一晚上了。”端静公主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