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兴师问罪(1 / 2)
邵耀宗张了张口。
姜玲怕俩人因为她吵起来,抢先说:“邵营长,嫂子说的对。她会的我也会,那我也能当厨师。”
邵耀宗一言难尽地看着姜玲。
“不服?”杜春分看向邵耀宗。
邵耀宗头疼,这个肠子不会转弯的,谦虚一点能死。
“……没有。”
杜春分:“没有就买白菜去。再买些山货,晚上炖鸡。这个铁锹、剪刀和篦子,咱家都没有。”
姜玲习惯性说:“我家有。”
“不能天天用你家的。”杜春分看到面前一盆血水,“这个咋办?”
能怎么办?又不能倒院里。
邵耀宗认命地端去化粪池那边倒了。
杜春分去厨房拉炉子。
姜玲想学做鱼,不由地人跟上去。
杜春分听到脚步声,转过身。
姜玲笑了笑,多了几分不自知的讨好。
“看我咋做?”
姜玲连连点头,恐怕被拒绝。
“鱼腥味重,别离太近。”
姜玲:“我还好,不吐。”
“那你跟我一样。”杜春分摇了摇头,“不一样。我是俩,你的肚子一看就是一个。跟我老家万大娘的儿媳妇一样。她怀闺女的时候吃啥吐啥。怀小子的时候吃嘛嘛香。”
姜玲开心地笑了,“多谢嫂子吉言。”
“因为说你怀小子?”杜春分啧一声,“你呀,年轻人不懂。生闺女以后老了有人伺候,年年过年吃大肉。生儿子,老了没人伺候,年年过年吃糠咽菜。儿媳妇厉害的,三天两头砸你的锅。”
姜玲不信,不想聊这个:“嫂子,鱼咋做?”
“你这个话转的真硬。跟邵耀宗一样。得,不想听我不说。”杜春分摸摸鱼身上的刺,“以后你就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姜玲哭笑不得:“嫂子多大了?”
“三张的人了。”杜春分摇头叹气。
姜玲不禁打量她一番,真看不出来:“比邵营长大几岁?”
“没他老。他比我大四岁。”
姜玲张了张口,艰涩道:“嫂子才才,二十七?”
“二十七还小?”杜春分瞥她一眼,“搁我们农村,生孩子早的,再过十年就可以当奶奶,当姥姥了。”
姜玲见她说的认真,顿时有口难言。
杜春分笑了。
姜玲也想笑:“嫂子,别笑。我是不知道咋回答。因为我,我比你还大一岁。”
杜春分险些切到手。
姜玲:“真的。我是鬼子进中原那年生的。”
杜春分算了算,不敢信:“我比你小一岁?你咋看起来比我小?”
“我圆脸,没生过孩子。”姜玲摸摸皮肤,粗糙的拉手,“我皮肤就没嫂子好。”
杜春分不禁啧一声,“我居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停顿一下,“邵耀宗也看走了眼?”
“邵营长可能也不知道我多大。”姜玲想了想,补一句,“我也是刚从老家过来。比嫂子早一个月。”
邵耀宗从年初到现在回去两次,一直忧心俩孩子,急着找媳妇,哪有空管人家媳妇。
“以后别叫我嫂子,叫我的名。”
姜玲心说,喊嫂子是论职位,可不是论年龄。
“喊名显得我没礼貌。嫂子,不说这个,咱先做鱼。”
杜春分干净利落的剔掉半拉鱼片。
姜玲眼前一花,骨肉分离,案板上只剩鱼头和一条长长的鱼骨,“嫂——嫂子,你你咋做的?”
“熟能生巧。练十年你也能。”
姜玲禁不住说:“我——我相信你是,是那个滨海最厉害的厨师。”
“本来就是!不过也是最近几年。以前有我师傅和师兄。过几年肯定能赶上我师兄。”杜春分边说边剔刺切鱼片。
姜玲:“不做酸菜鱼吗?”
“做。”
鲤鱼有刺,得把刺弄掉。几个孩子容易卡到。
杜春分同她细细解释一遍,姜玲不由得朝堂屋方向看,“嫂子真细心。”
“我又不是后娘。孩子从小养这么大,连这点都不知道,早被我养死了。”杜春分觉得她的话好笑。
姜玲也觉得自己很好笑,“我——我一时忘了。接下来就等邵耀宗的酸菜?”
“不。鱼头鱼骨煮汤,然后用布把骨滤出来再煮酸菜。锅开了下鱼片,在锅里打个滚就可以起锅。”
姜玲:“要是我做,是先下鱼还是下酸菜?”
“我家没多少油。你家要是有油,两面煎一下,加水,然后放酸菜炖。”
姜玲摇了摇头,“我家也没多少油。罐子里还有一点,还有一张四两的油票没敢动。”
“我家也不多,还得吃到下个月发津贴。”杜春分看一下墙角的鸡,“邵耀宗不许我弄野鸡。整天水煮菜,大人没事,孩子也受不了。”
姜玲总算知道甜儿和小美咋吃的白白嫩嫩。
“还是嫂子会养孩子。嫂子,以后可得多教教我。”
“我说的不一定对。”
姜玲莫名想到杜春分刚刚那番话,说她年轻人不懂之类的。她自个不信转移话题,不能怪杜春分这样讲。
“回头我自个看着办。”
杜春分点点头,往锅里兑水。
“不加蒜吗?”
“家里没有,得等邵耀宗回来。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买。”
邵耀宗没打算买,路过葱姜蒜摊,想起她跟姜玲说的话,要两头蒜一块姜。
杜春分剥蒜,邵耀宗洗酸菜。
姜玲一见人家快做好饭了,就去副食厂买鱼,等她爱人回来做酸菜鱼。
杜春分把酸菜放锅里,就放上屉子热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