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货卖与识家(2 / 2)

加入书签

这让路过的大公子看到很是纳闷,不过他也是摇了摇头,也不跟着掺和了,毕竟他跟二公子关系也很一般。

两个人聊着正热闹呢,李长江的助理过来有请,宁远就知道这是正戏来了,跟二公子打个招呼,宁远跟着过去了。

跟着助理走到二路的房间,助理敲了几下门之后把门推开,然后做了个请的手势。

宁远跟对方点了下头,表示谢意,随后进了房间。

此时房间里面只有两个老人,干瘦的老头自然就是李长江,另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同样显得很消瘦的老人就是曾经的香江影坛霸主,邹闻怀。

“李先生,邹先生。”

宁远走过去,先后跟两位老人握了个手。

熟悉香江电影的人,没有不知道邵氏兄弟和邵六叔的。在嘉禾成立之前,香江电影有且只有一个霸主,邵氏公司。

邹闻怀就是在57年加入邵氏,担任制片部主任一职,任期内表现优秀,一路攀升,70年就做了ceo。

担任ceo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梦寐以求的事,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还远远不够。

因为不满邵氏的酬金制度和制片体系,邹闻怀出走邵氏,跟何官昌、梁风共同组建了未来香江电影的巨头,嘉禾影业。

此后,香江电影在七十年代进入两强对立的时代,也正是这一时间段,嘉禾先后发掘和招募了演员如李晓龙、程龙、洪劲宝、梅妍芳、张慢玉、李联杰,导演和制片人吴思元、蔡阑、徐老怪等一大批香江电影黄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代表作品数不胜数,那个时候正值香江电影繁盛时期,所以嘉禾每年至少有十几部电影诞生,最高峰的时候,1994年到1996年三年间就拍了115部电影。这在如今是不敢想象的。

当然,不可否认,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烂片。但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它们都将成为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每次看到嘉禾电影那个经典片头,很多观众回忆就不禁浮上心头。

而2000年以后,大环境影响下,香江电影开始陷入低谷,嘉禾的制片业务也开始大幅度缩减,旗下的业务主要靠影院院线维持。

加上邹闻怀的年纪也不小了,于是就有了出售嘉禾的想法。之前因为对抗澳洲的股东和寰亚的林见岳,邹闻怀引入了老朋友李长江进嘉禾,并成为第二大股东。所以老朋友闲谈之间就说起了嘉禾的未来。

跟背后有强大资本的寰亚不同,嘉禾在制片业务的缩减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投资人不在看好融资困难的原因,所以邹闻怀想找一个合适的下家来接手,这其实也并不容易。

但宁远出现在李长江的视野中之后,这一切就有了答案。

宁远本身作为导演,懂电影市场的运行和制片流程,是个内行人。其次宁远有钱,不缺资金。对老朋友邹闻怀算是一个很好的接班人选。

而李长江也正好想找个契机把双方的矛盾化解,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

所以,才有了这宁远这趟香江之行。

“看来我就不用为两位介绍了。”

“久闻宁生的大名,今日却是在相见,也是一场缘分。”

“邹先生客气,您是影坛前辈,今日在李先生府上相见,也是荣幸之至。”

宁远跟这种老狐狸打交道也早就驾轻就熟,言谈之间更是游刃有余。

三人聊了一会,李长江因为有事就先离去,只剩下邹闻怀和宁远两个人。

“也就不瞒宁生,嘉禾现在的困境相比宁生也是知道的,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宁生如果接手嘉禾之后,会怎么做呢。”

对于邹闻怀来说,嘉禾不仅仅是一间电影公司,更是他半辈子的事业和心血,他的子女撑不起这一摊子,出售已经是无奈之举。

至于出售的对象,他要找一个合适的人,也是为了不让嘉禾“明珠蒙尘”。

老话说得好,货卖与识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