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江湖的险恶,已经险恶不到我了(1 / 2)

加入书签

事实证明,李阳对孔长姬和秦池的预测还是相对保守了一些。

距离秦池勾兑酒的新闻爆出之后,也就过了能有两个多星期,临朐政府办便发布了公告。

公告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就是甩锅……

秦池这么大的一个乡镇企业,之前营收过十亿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可说的。整个县的财政收入几乎都要仰仗着秦池酒厂,一个酒厂养活了一个县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这样的状态下,孔长姬这个酒厂的负责人,在临朐县的地位甚至要和县长平起平坐。

但是当潮水退去,特别是大浪来袭的时候,众人才猛然间发现:这个呼风唤雨的企业老总,不过就是一个事业单位的科级领导而已。

甚至于一纸公文,就能让这个曾经荣获过省优秀企业家,全国杰出企业家的人物黯然离场。

既然是秦池的总经理,那么秦池出现的任何问题,肯定就都是孔长姬的责任。

这个任何问题,可就多了。

包括秦池挥霍无度,大搞浮夸风,买豪车建大楼。也包括秦池酒厂管理不善,没有将资金投入到生产线和技术层面,当然最受社会关注的勾兑酒,肯定也是孔长姬自己一个人的主意。

数罪并罚之下,这个山东省的知名企业家被一纸调令,就调到临朐县某个半死不活的营销处当主任科员去了。

从天上,一下子掉进泥里。

然而,临朐县这种“乱世重典”并没有能够平息社会舆论。

在短短的一个月间,秦池的全国销量下降了足足四成。

就这,还得说是秦池此前收了经销商的定金,那些经销商害怕秦池从此一蹶不振,到时候倒闭了拿不回来钱,不得不完成此前的订单。

不然的话,秦池酒厂的销量打个对折都不止。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遵循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基础规律,那么最讽刺的事情则是发生在国庆节前夕。

在商务部举办的“中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评选大会上,对外界消息迟钝的官方,甚至还给已经是千人鼓万人锤的秦池办法了一个“企业形象最佳单位”的奖项。

只是这个时候,本应该出席大会代表秦池领奖的孔长姬,已经带着为数不多的办公用品,扔掉了在秦池担任老总时期取得的所有奖项,前往临朐下属的经销处赴任去了。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谭主任,还信这些?”

国庆节假期刚刚结束,李阳便来到了央视广告部。

谭稀松的办公室里。

举头望着谭稀松办公桌旁边的一副大字,李阳咧嘴一笑道:“你谭主任现在是市场经济的坚定执行者,亲手造就了一片资本的生杀场,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这可跟佛性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啊。”

“哈!”

面对李阳的打趣,正在泡茶的谭稀松打了个哈哈,回敬道:“这就是李总不豁达了。修佛修的是心,我心是向佛的,奈何身不由己。倒是你李总啊,用的都是雷霆手段,使的都是修罗招数。好好的一个秦池,被你祸害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听说孔长姬现在已经被调到一个清水衙门当主任科员去了,这一切可都是拜你李总所赐。”

“哎……谭主任这话说的也偏颇。”

接过谭稀松递过来的茶水,李阳道了声谢,为自己狡辩道:“我这个人一向是与人为善的,奈何江湖险恶,总有人想踩我几脚。说起来我也跟谭主任一样,身不由己呦。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孔总落成现在这个地步,我想来也是阵阵的唏嘘,感叹人生之无常啊。”

你还身不由己,你还感叹人生之无常……

你把秦池搞成这样之后,看起来可太得劲儿了!

我看你就是无常!

“就算是吧。”

默默的在心里吐了一吨的槽,谭稀松摆了摆手。

对于李阳的脸皮,她这些天算是充分的领教过了。

不过想到李阳强横的处事方式,谭稀松还是幽幽的叹了口气,略有些苦口婆心道:

“李总,咱们两个说起来算是合作伙伴。有些话呢,其实我说不太合适。不过站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我还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劝你一句,身在商界,行事还是要低调的好一些。

你以前偏安一隅,虽然企业做的不错,可是没有和商业界的其他人物发生过多的联系,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拿了央视的标王,在国内也算是有了几分名气,所谓树大招风,如果还是像之前那么高调,迟早会有人算计你。”

李阳听得出来,谭稀松这话是真心真意。

不管是作为合作伙伴也好还是什么都好,谭稀松能跟自己说这些,也算是真的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自己相处。

不然以谭稀松在央视的地位,她完全没必要提醒自己。

“谭主任,谭主任。我要是跟你说实话,你肯定也不信。但其实一个企业家的成败,根本不取决于他的为人如何。在你的企业经营的好,对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时候,就算是你再狂,只要不惹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就自然会有人替你兜底买单。

但是有朝一日,企业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某一个阶层的决策和计划,成为了方针和战略的绊脚石,那么就算是你保持低调,一样会被一脚踢开。我不能说的太明白,可是当下的社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权利本位的社会。

从孔长姬的事儿就看出来了,真正让他从天上掉到泥里的,不是因为他的高调。甚至不是因为我,我只不过是推了他一把。真正让他掉到泥潭里走不出来的,是当地政府的态度……”

李阳这话其实说了一半儿。

谭稀松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可能很深。但是她对这个社会的理解,肯定没有李阳深刻。

这并不是说李阳有多优秀,而是相对于谭稀松而言,他有更多的见识。

谭稀松再精明,她也只看到了改革开放到现在的这十几年而已。可是李阳……可是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后的高度上。

他是亲眼见证过王剑林,马芸这一代企业家的高光时刻,也亲眼见证过当这些企业家生意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和国家政策发生了冲突,渐渐沉寂的整个过程的。

要说狂,巅峰时期的马芸狂不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