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八佾舞于庭(2 / 2)

加入书签

而且因为一些人甚至于卢阳王自己的亲自下场,导致了卢阳王的跋扈不被世人所知,世人只能见到卢阳王的好处。

一看到卢阳王,沈均就有些坐不住,如果是平常的样子,他可能会装的非常和蔼,但是现在不一样,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地骂出自己想骂的话,管什么狗屁的卢阳王。

随后沈均刚坐到椅子上,就在王少跃耳边耳语了几句什么话,然后就听见沈均用一种爽朗,却不同于他以往的声音说道:“你可知道什么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王少跃配合地说道:“自然知道。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话出自《论语·八佾》。学生记得不差吧?老师。”

沈均笑道:“你记得确实不错,可是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略有耳闻,还请老师多多指教。学生洗耳恭听,借此以弥补学生学问之不足。”王少跃语气显得恭敬,可是孔静怡却能够看出来他神色上的不屑一顾,甚至孔静怡能够看出王少跃的脸上露出了讥讽的神色。

沈均说道:“在有的人的理解里,这句话就是八佾舞于庭这件事是可以忍受的,可别的逾矩之事是不可以忍受的。”

沈均说道这里,有些人开始哄笑,而沈均又继续说了下去。

沈均说道:“可是不是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说的季氏,而不是夫子自谓,‘是可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是’指的是‘八佾舞于庭’这种事;‘忍’最初的字义只有‘忍耐’和‘忍心’这两种义项,把‘忍’理解为‘容忍’是稍后才出现的引申义,此章节之‘忍’当作‘忍心’讲。

这句话实际说的是:如果这种‘八佾舞于庭’的事都能忍心去做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呢?

也就是说父子他老人家在骂季氏这个人想要谋反。”

王少跃知道这个意思,可还是配合沈均,装作不解的样子,说道:“老师说的确实有道理,可是这还是夫子的猜测吧。毕竟季氏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沈均摇了摇头说道:“不不。那件事正如夫子所料,后来季氏联合夫子所在鲁国的另外两家贵族孟孙氏、叔孙氏一起攻打鲁国国主的军队,鲁国国主由于兵少将寡,兵败后逃亡齐国,而后又辗转流落于晋国,很多年都没能回去,甚至再也没能踏入鲁国的土地半步。

最后终老于晋国。因为赶走了鲁昭公,季氏从此摄行君位,虽然不是国主,但与国主相当,只是名号不是国主罢了。”

然后沈均向小二比划了一下,小二立刻带着沈均和王少跃以及孔静怡又换了一处,以为楼下大厅有着屏风阻隔,所以也就导致了当卢阳王派手下来到沈均之前坐的那处时。

只看见在收拾桌子的小二,小二问道:“这位爷,可是有什么事?”

那人说道::“我家主子想要看看他们是不是故人,他们的所有很让我家主子熟悉。”

等到重新坐下,孔静怡才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同夫君演这出戏呢?”

王少跃说道:“老师是因为看不惯这里有一个人的做派,所以才会让我配合他演这出戏的。”

孔静怡说道:“明白了。许是个不知礼的人吧。虽然咱们没学到这些,可是我还是知道这里面的大概的意思的。可是八佾是什么意思啊?”

沈均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太知道,我读书也少,对周礼的理解不是很深。”

王少跃说道:“我对周礼的理解还是很深的。佾是行列的意思。周时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样的一行叫一佾。八佾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即六行,四十八人。大夫用四行,三十二人。季氏是大夫,所以应该去用四佾。而他用了八佾,自然是无礼的。”

孔静怡说道:“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东西,我还真不知道。”

王少跃说道:“周礼不要说是你了。就连很多大官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就连老师都不是很懂这方面的事。我的了解也得益于我在南唐时遇见的那些朋友他们当中有人是在一直遵守着周礼的。”

孔静怡说道:“夫君懂得真多。”

在一旁的沈均在想自己明明什么都没有吃,却为什么还是感觉到饱了呢?自己的年纪可能还是有些打了吧?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感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