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过一个好中秋(1 / 1)
秦焦卿才没管他们为什么那么激动,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读书虽然是为了答疑解惑,但是那是圣人所追求的,他又不是圣人。
而且虽然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这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不是那种正经的读书人。他在礼部那些年可是早就已经把那些所谓读书人的脸面抛的一干二净了。现在的他,满眼都没有那种什么狗屁读书人的期望了。
所以他那么淡然,其实就是无形的装,他就是要给他们一种自己非常厉害的假像。这样的话,才能够凸显他自己的学识,才能够凸显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不一般。
这虽然看起来很是不和他们这种做大官的精神,但是却是最适合他做的事情,毕竟既然已经是上官了,就要有上官的威严。这种威严看起来不值得一提但是还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上官,如果连这种特殊的权利都没有的话,那么他这么些年就白做了。
一个六部天官,为大临做出了那么多贡献,连一个在自己官员面前装作高高在上的权利都没有的话,那么才是最不应该的情况。可以说他们办事不利,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就算没做过几件好事,但也为做好事做过一些必要的努力。
有一点是需要承认的,虽然大临有过那种毫无成就的官员,但是也没有那种一事无成的六部尚书。
凡是六部尚书中人,就没有那种真正的毫无作为的家伙,最起码大临的君主,就没有那种会选择为虎作伥之人,就算是不够贤明的六部官员,也要比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贪官好上很多,毕竟他们只是不廉洁,或者毫无作为,而不至于是个祸害,大临还是可以保证在史书上会很少留下那种不洁官员的名号的。
就算是昔年的大临首辅高泓安,也没有过那样的情况,他也只是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一笔灰色的印记而已,别的东西不会留下太多,因为他在作为大临首辅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有功绩的。
这一点即使是卢阳王也没有办法改变的,卢阳王能做到的,就只有让他变成一个死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卢阳王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也是最省力气的办法,或许卢阳王还可以有别的办法去解决掉高泓安,但是那也是卢阳王不愿意付出的代价。
解决高泓安的计策有很多,卢阳王自己都能列举出来不少,但是每一个办法都很消耗时间,这个办法却很少浪费时间,而且虽然很不合卢阳王的良心,却是最适合卢阳王的,卢阳王觉得有时候违背自己的良心能够解决这些事情也是再好不过了。
秦焦卿依旧是那样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既有上官的威严,还有着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最适合秦焦卿的,秦焦卿也一直在努力地去维持这样的情况。
那些官员显然跟上套,在听了秦焦卿的话后,明显的呈现出了一种崇拜的神情,于是他们问道:“那秦尚书手里可有这些资料吗?这次的科举可能会有用的。”
秦焦卿在心里冷笑,果真这帮家伙虽然好学,但是依旧改不了那副官僚做派,在面对着些事情的时候,虽然会出现那种好学的样子,却因为照顾自身的面子,而去选择装作只是那种为了一些事情才去做这些事情的样子。
这种虽然是为了脸面,但是自己去做呢没有什么关系,自己遇到了一定会不怎么舒服,所以秦焦卿虽然自己在顾及自己的脸面,但是却不喜欢他们顾及自己的脸面,毕竟他是上官,他们是下官,官大一级都能够压死人,他比他们的官大了可不止一级,但是虚伪归虚伪,既然他们问了,还是代表他们有一颗好学之心的,好学之心是很难的可贵的。这一点是他也不愿意否认的。
虽然世间事大多变化无常,人与人之间往往也会产生间隙,每个人的心静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就像再纯洁的一盆水也中会有变黑的一天,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做到完完全全地坚持自己的本心。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终究都有自己的初心,就是想要让全天下都出现读书人,不管怎样,只要是读书人。
秦焦卿说道:“《尸子》这本书礼部虽然有,但是也只是残本,因为即使是南唐也没有全本了。
这种东西的全本实在是世间少有,若是能够有全本,我愿意万金收回自己的家中。然后再把它放到礼部的典籍库里。”
这句话秦焦卿没有任何的其他意思,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本心,他是真的希望能够出现那本书的。
秦焦卿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至于《礼斗威仪》那本书,我也只是从一些非常古老的典籍中看到过这些内容的。
而且那些内容是非常零碎的,甚至于有些东西是我不能够确认的内容,虽然很符合那篇《礼斗威仪》的风格,但是不能够完全算作,历史久远,有些事情不能够及时考证。我们还是要保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去辨别的。
但是我也花了一些时间去做这些的区别和整理,所以能够得到一些内容。你们要是想要看一看的话,可以去刑部那边找我,我去找一些吏员给你们都誊抄一份,只是需要你们多等一些时间。
你们应该不会在意吧?”
他们疯狂点头,然后说道:“不敢。”他们自然是不敢的,毕竟大临的官员还是懂得一些所谓礼貌的,尤其是面对上官。再说了,这也是一种所谓的礼貌问题,如果这种礼貌都没有,怎么也混不到这种官位吧?没有人会喜欢
(本章未完,请翻页)
提拔那种没有什么眼力的办事不可以的官员。很明显这些官员是属于那种办事不怎么好的官员,如果再没有什么眼力,那么就不会做到现在的的官职了。
他们自然是对秦焦卿说的话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了,甚至于他们还想感谢秦焦卿的。毕竟这种书是少见的,见到一次就足够他们满足了。
甚至于他们觉得自己如果有那种第一个见到那本书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把这种事情当做一种光宗耀主的机会的,这可是大临文坛上一种少见的机会,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习了。
这种学习要比得到像孔克玄这种大临文坛之主的帮助还要好上一点,毕竟就连孔克玄都有可能完全没看过这本书一眼,这本书是真的少见啊,毕竟他也是在史书看见过《尸子》的名号,而且大多数都是那种模模糊糊的叙述,在那些写出史书的先人们眼中,他们这种人应该不至于连这种东西都记不住。但是他们好像辜负了古人,他们是真的没有做到记住这本《尸子》的存在,因为即使前朝出现过一些事情,导致仅存的《尸子》残本也损失了一部分。
而《尸子》的全本,早就在大秦朝的时候就已经被毁了。
然后在等到乡试结束之后,秦焦卿也没有和他们废话,而是选择了直接离开,等到明日再来这里看着他们判试卷,他不需要判什么试卷,他还是要有一种神秘感的。他也就需要判一判那些他们评定那种第一名竞争就可以了。
王少跃也只能等到乡试结束后,才能够回家,第三次不同于前几次,是不允许提前交卷的,王少跃也是第一次知道这种情况的。
毕竟他以前也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谁还没有个第一次是的。
王少跃回到家中,看到的是一脸平静的孔静怡,孔静怡前几日还是那样一副急迫的样子,现在却是很平静的样子。王少跃想了想,笑了,他明白了孔静怡是为了不让太过于着急,才会呈现现在这样的毫不着急的状态。
王少跃觉得孔静怡有些可爱的神情,但是更多的是欣慰还有感动,他看着孔静怡,眼里露处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像是久未归乡之人,看见在家门口一直等待自己的良人,那是一种怅然、惊喜、兴奋和期待并存的情感,很复杂,但是却很暖人心。(愿所有人都能够找到能够让自己托付一生的人,遇见那个能等自己一生或自己能够等待一生的人)
王少跃加快步伐向家走去,少年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心中有的那一点顾虑也逐渐消失,少年身上的枷锁像是在这一瞬间消失,王少跃感觉自己的那层禁锢明显的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好像有把握突破那一道门槛了。
但是王少跃现在没那么想要管这些东西的心情,王少跃满心想的就只有眼前的这个人,他想要和孔静怡过一个好中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