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真把李世民当傻子了(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顿了顿说道:“要是邓不到秋收,就从各地应急粮仓抽调一部分,今年到目前为止,各地一直风调雨顺,今年应该不会出现天灾了,等秋收以后,再补充进去就是了。”

魏征虽然经常犯言直谏,但是他并不是死脑筋。

相反魏征在智谋和政治上的才能并不比房玄龄杜如晦差多少。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徵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

当时李世民手里已经没有了兵权,要是李建成真的按照魏征说的去做,李世民即便造反,也没有多大的可能会成功,大唐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如果魏征真的是那种死脑筋,只要他觉得不对的事情,就要死谏,怕是早就被李世民给弄死了。

事实上,魏征虽然经常犯言直谏,但是他力谏的事情都是对的,李世民即便生气,也没有对他怎么样。

大唐各地秋收时间不一,像江南等地,基本六七月稻子就熟了,而北方的麦子就要到九十月份去了。

如果只是动用三层的情况下,确实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陛下,动用一部分应急的粮食可以,但是山东河南两地的绝对不能动。”魏征说道。

他还记得林轩说七八月左右,山东河南两地会有洪灾。

如果只是林轩一个人说,他很可能不信,但是就连袁天罡也这么说,他就不得不信了。

袁天罡的名声他还是听过一些的,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他坚决不答应动用河南和山东的粮食。

“这是自然。”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

戴胄见魏征不说话了,才说道:“陛下,即便从各地应急粮仓抽调三层粮食,加上秋收的赋税,最多也只能供应大军八个月。”

大唐一年的赋税,自然不可能只能供养大军几个月。

但是总不能把钱粮都拿来打仗吧。

他说的是官员的俸禄,和其他的开支除掉以后的。

“八个月足够了,就算不能荡平草原,只要能极大的削弱突厥的实力,也能为大唐换来百年安定。”李世民坚定的说道。

戴胄见李世民这么说,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他只是户部尚书,只需要把该说的说出来就行了。

兵部侍郎韩瑗出列说道:“陛下,潞国公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吐蕃退兵,可见其才能,既然潞国公即将班师回朝,出征草原的时候,不如让潞国公也随军出征。”

韩瑗的父亲韩仲良在武德年间担任过刑部尚书,后来因为身体告老还乡,并没有受玄武门之变的影响。

韩瑗年轻时操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深受李世民看重,入仕几年就被提拔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

李世民开始也没多想,只以为韩瑗是因为侯君集的才能,才推荐侯君集的。

但是接下来,六部有许多官员站出来赞同韩瑗的话,纷纷举荐侯君集随军出征,这就不得不让李世民多想了。

侯君集自从上次因为高昌之战贪污事发后,之前和侯君集关系好的,都避之不及,深怕被侯君集连累。

官场都讲究明哲保身,可没有雪中送炭的说法。

如果只有韩瑗一人推荐侯君集,李世民还不会怀疑,但是现在这么多人帮侯君集说话,李世民就不得不怀疑了。

联想到侯君集给李泰写的那封信,李世民有些怀疑,难道这些人是李泰指示的?

不对!

李世民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些人都身居高位,也和李泰没有丝毫来往,不可能是李泰指示的。

既然如此,就只有世家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目光一凝,这些人,有些是寒门子弟,有些出自小世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