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不谦虚(1 / 1)

加入书签

看到这些外人的,也不只是董明一个,在他上岸后,将救生服脱下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身后开始有了议论。

“他们是哪儿来的,来我们村做啥?”这是大喇子老爸的声音。

“海委的和水库管理局的人呗,昨天就来了一趟。”说话的是小春子的爷爷。

所谓海委,这个机关不属于齐山县,也不属于燕北省,而是来自哏儿都市的一个单位,却也不属于哏儿都,它的来头很大,全称是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海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海河流域、齐河流域和鲁北地区区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利行政主管职责,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厅级。

别看海委不是齐山的单位,但董家沟子村却没有几个人对它陌生,原因便是从齐河水库建设开始,一直到现在二十余年,经常有海委的干部来到村里视察,而水库管理局的那些干部,村民们对他们更加熟悉,水库周边,就像是管理局的后花园,他们来得非常频繁。

“海委的啊……,又来咱村了啊!”听到是海委的人,大喇子父亲没了兴趣,别看那些人经常来村里,但他们只关心水库,跟村里实际上没有多大关系。

“我倒是听说了一些,现在哏儿都那边喝的是我们这个水库的水,据说那边在水质检测的时候,发现了有机氮含量在逐年升高,所以他们海委才过来逐村监测水质,据说五柳营那边的水质问题最为严重。”

“跟我们又没有多大关系,赶紧收拾一下,到玉树家喝酒去!”

大人们还有收尾的活计要做,董明一众人在船上受够了罪,自是没有一个愿意在库边停留,一个个小跑着杀向了董玉树家。

再次来到了董玉树家的院子,董明发现,此时的院子,已经与几个小时之前大不一样,院内主要区域已经清理出来,摆了十几张样式各异的圆桌,显然这些桌子都是借自其他村民家中,因为谁家也不会预备这么多。

这十几张桌子中,已经有七八张坐满了人,并且已经开吃,这就是流水席,坐满一桌立马开吃,并不会等待大家全部到齐才会开席。最早上桌的,都是村里的男人,打眼看去,这些人年龄基本都在三十岁以上,村里年轻人许多都在外地打工,通常只有在结婚之后,外出打工的比例才会少些。

至于谁先入席谁后入席,也没有一个定数,谁来谁坐,一般情况下喜欢喝酒的都会选择凑到一起,所以,有些桌上看着吆五喝六,推杯换盏,热闹异常,而有些桌子却吃得非常安静。

董明等人进了院子,自是有许多人热心地招呼他们一起就坐,一张桌子哪怕已经坐满了八人,再挤上两个孩子也不算费劲,但董明这些小孩子,显然都不愿意与大人凑到一起,无他,大人们说的话,他们没兴趣听,反而这些人还会对自己问这问那,还都问不到点儿上。

董明看到了爷爷、父亲还有大伯坐到了一桌,爷爷也看到了董明等人的到来,早就看出董明心思的爷爷,指了指自己母亲,“到你妈那儿去吧,吃完了赶紧回家。”

董明点点头,拉着董梅与刘小晶,大喇子二喇子同样跟着,人家老娘也在边上忙活着呢,至于小春子,则是被他爷爷直接拉到自己那桌,没与董明等人一起。

董明看着各个桌上的菜品,给他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实惠。每张桌子上面菜的种类并不算多,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菜肴,但不用细数,不过十来道,只是每一道菜的菜量,都大得惊人,这便是董家沟子村流水席的特色。

每一桌最主要的菜品,是一道齐山风格的肉菜,在这里唤作肘子,别想错了,此肘子非彼肘子,在齐山之外,通常肘子指的是猪蹄膀,包括有名的东坡肘子,食材原料都是蹄膀。而齐山的肘子,却是选取猪后座位置,这个部位,有着厚厚的肥膘,连皮带肉每一块都在十五至二十公分立方大小,不会小于两斤的份量!

齐山肘子的做法比较简单,肉切成方形之后不再继续下刀,就这么方方正正的一大块,经过作料腌制两个小时,然后通体抹上蜂蜜,放到油里去炸,一直炸到肉皮那面有些发焦,再将肉从油里捞出,放到大锅去蒸,这一蒸,就是小半天的时间。

肘子做出来之后,肉皮部分绵软细滑,另一端的瘦肉则带着猪肉的天然香味,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中心部位的肥肉,在这边叫做肘子瓤,吃在嘴里,肥而不腻,满口生香。

桌上另一道主菜就是水库鲤鱼,董家沟子村紧邻齐河水库,村里又有许多网箱养殖户,所以鲤鱼草鱼便是村里餐桌上的常见菜。

尽管常见,然而,流水席中出现的鲤鱼,却是深受大家追捧的主菜,这似乎听起来有些矛盾,然则事实就是这样,能将一条鲤鱼做好并不容易,无论厨艺如何高明的主妇,做起这道菜来,很难做到出彩。

为什么流水席中的鲤鱼会受到村民的追捧?其实原因很简单,流水席既然能称之为流水席,食材数量庞大是必然的,就比如熬鱼一项,在农家灶台的大铁锅里,鲤鱼一次性能熬上几十条,然后神奇的事情便来了,这种大锅熬出来的鱼,味道格外的美味,在家里单独烧鱼绝对做不出这个味道。村里人谁都知道大锅鱼香,但谁都说不出所以然,流水席中的熬鱼不受到青睐才怪。

餐桌上还有一道菜是齐山特色,做法只是简单的醋溜没啥稀奇,关键是菜里有一种叫做“咯吱”的食材,这种食材并非齐山独有,北方许多地方餐桌上也很常见,然而,齐山的咯吱与其他地方的味道有着很明显的不同,换句话说,齐山咯吱的风味独此一份!

许多人没见过咯吱,哪怕北方人,没见过咯吱的也大有人在,其实咯吱的做法非常简单,原材料就是大豆面,将大豆面与水以一定的比例调好,然后慢火摊成一张张类似粉皮样,揭开之后一张咯吱就宣告完工。

齐山咯吱的特点也非常鲜明,色泽金黄,薄厚均匀,口感细腻带有不错的弹性,豆香味浓郁,看起来就让人非常有食欲。

其他桌上的菜品,还有些比如炸丸子、炖排骨等,总之,在这种农家的流水席上,肉食为主,吃得好不好不论,保你吃得满嘴流油。

“他婶子你腾不开手,我来给几个孩子盛吃的吧!”董明来到了母亲的身旁,母亲正在大灶边上,一边用长长的筷子在翻滚的油锅里搅动,另一只手还用笊篱向外捞着东西,此时锅里正在炸咯吱盒,是一种农村常见下酒菜。

母亲旁边另一位大婶,手头却闲了下来,见到董明几个跑来,连忙拉过一只小桌,极为麻利地为几人盛了几道菜,当然是下饭菜,酒菜就免了,孩子们没谁喜欢吃。

“那辛苦你了,小花他娘。”母亲跟这位妇人客气了一下,然后看向了董明董梅还有刘小晶,这才乐呵呵地道,“你们别猴儿急着坐下,都去屋里洗下手,哎,我说你们几个,下了趟库,怎么都弄了一身土!”

“身上沾的不是土,都是喂鱼的饵料。”二喇子咧嘴笑着道。

“看着怪膈应的,先到后边儿掸掸土再洗手。”

董明几人只得进了屋,然后穿过灶堂间,再由后门走出,大家笑嘻嘻地互相掸了掸,董明看着差不多了,这才与一众又回到了灶堂间,拿水瓢在缸里舀了半盆水,大家轮流洗过,回到了前院。

回来的时候,一只不大的小方桌上,已经摆好了五碗米饭,各式肉类,摆得满满一桌。几人在小板凳坐下,还没吃上几口,董明看到院外走来了五人,这几人的到来,登时院里吃饭的众人,竟是齐齐起身,热情地喊着,“村长来了。”“村长好!”

董明已经看到,来的人并不是村长刘炳森,而是董家沟子村的老村长董泰平,跟董泰平一起来的,还有董泰平的老伴儿、儿子董永禄,及两个孙子董新中与董新阳。而董泰平的儿媳及女儿董虹,则早早的便已经在董玉树家里帮忙。

“都坐都坐,你们都坐下,唉,说过多少遍了,怎么称呼我都没关系,但千万别再喊我村长,我现在和你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一个,今天过来,也只是祝贺一下玉树叔将要开枝散叶。”董泰平四平八稳地说道,显得中气十足,身上那一份威严浑然天成,犹自不减当初。

这个时候,一位头发梳得精光的青年,快速走来,此君上身穿着整齐衬衫,下身一件笔挺西裤,这身打扮显得与其他村民格格不入,这个扮相他自己也觉得不自在,但没办法,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官董志刚。

董志刚一手捏了包红双喜烟,另一只手从里面抽出了一根,快速递到了董泰平的手中,乐呵呵地道,“来根烟村长……,呃不,泰平哥,唉,这么叫觉得太别扭了,要不,以后还喊您村长?”

“你小子哪儿来那么多事儿,以后就喊泰平哥!”董泰平说着接过了烟,还随便用手指轻轻敲了敲董志刚的头,这才扭身对董新中与董新阳道,“今天是你志刚爷的好日子,等下发红包的时候,都别客气,争取抢到最大的那个,哈哈!”

“那是那是,这哥俩一个比一个出息,特别是新中,说考出去就考出去了,自己努力换了粮本儿,新阳也要向你哥学习,不能弱了老村长的气势!”董玉树也快步来到了董泰平的跟前,实际上,他比董泰平高了一辈,但董泰平长年的积威还在那里,董玉树又哪敢拿大?

“我可不想学我哥去练体育,我要上高中,然后考大学!”董新阳一点儿谦虚的意思都没有,甚至说完之后,他的目光竟然有意无意地,向着董明这边瞟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