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荀镇东巡行二州(四)(1 / 2)

加入书签

现在驻军与历城的荀成、赵云,及他两人帐下的大吏如荀成帐下的长史秦项、军正夏侯封、司马刘志、司马张文等等,包括前时受荀贞之令来给荀成赵云做谋左的郭嘉,一干人都在县界相迎荀贞。

荀贞与他们一一见过。

迎候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荀贞的老相识了。

荀成帐下的那些大吏,秦项的父亲是秦干,夏侯封是夏侯兰的族弟,刘志是刘儒之子,张文则是张仲之子,他们的父兄之辈多是荀贞的故交,现在他们年纪长成,各有才能,分别在徐州各处出仕。

彼此相见,自有一番亲热。

寒暄过了,说及正事。

荀贞先与荀成说道:“仲仁,你上次来书与我,建议攻取青州,我与志才、文若等讨论过后,觉得暂时还是不行的。不行的原因,我已回书告诉你了,便是现在兖州新定,咱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内政治理好,其余的不妨缓缓再说。”

荀成建议荀贞攻取青州的这个建议是秦项所出,在去书中,荀成没有对荀贞说这是谁的主意,此时当着荀贞的面,他当然也不会提秦项,便应道:“是,之前是我考虑不周了。”

荀贞打量荀成,笑道:“仲仁,你可比来历城前瘦多了,怎么回事?可是这里的饮食不合你的口味么?”

自然不是饮食不合口味。

荀成跟着荀贞南征北战,哪里没有去过,饮食早已不是问题。

他的确是比起以前瘦了些,——不但他,赵云也瘦了不少,而且黑了不少,没有别的原因,这自是因为荀成、赵云,特别是赵云到历城以来,几乎是作战不止,又是骚扰东郡,又是打陈买,又是打犯境的济南兵,戎马倥偬,风餐露宿,不免消瘦。

荀贞抚须,笑与赵云说道:“子龙,我还记得当年於你家乡,我初次与你相见的时候,你在一树梨花之下读书,白衣飘飘,当真是面如冠玉,风神如秀,却瞧你现在这幅模样,比那乡间的老农都还要黑了。”

赵云、荀成等人皆是哈哈大笑。

荀成、赵云就请荀贞入县中休息。

荀贞说道:“且慢,我先去看看你们两次击败陈买、又败济南兵的战场在何处,你们给我说说这两场仗你们是怎么打的。”

荀成、赵云自无不可,便从令,带着荀贞去了之前打陈买和后来打济南兵的那两处战场。

两处战场都在城外。

到了地方之后,赵云和荀成分别给荀贞一一介绍作战的经过。

荀贞一边巡视战场,一边听他两人讲述,末了感慨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苦其陈买诸辈,既非知人,又不知己,悍然犯我历城,最终落个大败。陈买且被生擒,真是可发一叹!”

荀贞的这番话中却有三分雄豪之气,颇睥睨天下的味道。

这也难怪,毕竟现如今,长江以北诸州,他已据占三分。

巡罢战场,荀贞到荀成、赵云营中视察一番。

筑营,是领兵将校的基本功。

历代兵书对该怎么筑营都有阐述。

荀贞综合历代兵书精华而编成的下发给诸将学习的兵书里边,对筑营也有述及,并且还是用了一章的篇幅,从营地的选择,到营地内部的规划、再到营地的防御,包括营地中生活设施、防疫等等各个方面都有详细地讲说。

——提到荀贞这部兵书,不妨略多说一句。他的这本兵书的特色可用四个字概括,便是“言简意丰”,用词浅显,近似口语化,包罗万象,筑营、操练、打仗时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有,明为兵书,而实与《孙子》等这些兵书还是很有些不同,更近似於后世的操典。之所以兵书这么编,是因为荀贞帐下诸将许多的文化水平不高,也没用出众的用兵天赋,所以就用这部基础性质的兵书来指导他们。至於有用兵天赋的,他们也不需要这本兵书。

却说荀成营垒,中规中矩,一如荀贞兵书中所教。

看罢荀成营,再去看赵云营。

赵云营也是十分严整,但与荀成营垒不同的地方是,军营主干道的两边,赵云移植了一些树木,走在营中道上,竟是树木成荫,於此夏秋相交之际,令人感觉十分的凉爽。

移树到营中,这并非是荀贞兵书中所教。

赵云这么做的缘故,一则是其部比荀成部驻扎在历城的时间为早,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他可能都要在历城驻扎,那么他当然要把他的营地内部搞好,让兵士们住着舒服;再一个也是因为赵云在对待兵士这块儿上比荀成心细些,对兵士的照顾更加周到一点。

荀贞看罢,对他两人各加称赞。

入到城中,当晚饮宴。

荀贞半酣,与琅琊、泰山时酒后一样,离席下到堂中,与荀成、赵云等等旋舞。

一时堂中气氛欢快,主、臣俱欢。

历城就这么一座县城,没有什么可巡视的。

次日,荀贞就没有再去别的地方,於堂上与荀成、赵云等谈论军事,说起了青州黄巾。

荀贞问道:“现在青州黄巾的情况怎么样?济南国内还有多少黄巾?”

赵云答道:“启禀明公,青州黄巾现在大多聚集在北海、东莱等青州东部的几个郡中,闻说仍有数十万众。济南国这边原先也有黄巾,但自末将驻历城以后,济南黄巾有几回来犯我历城县界,抢掠百姓,末将把他们打跑了,然后他们就泰半都从济南或者北退到了乐安郡,或者向西去了齐国、北海等郡,济南国境内的黄巾贼数量而下并非很多了。”

荀贞点了点头,又问道:“济南兵败之后,现下有何动静?”

赵云笑道:“济南相兵败奔逃之后,现如今龟缩而已,丝毫不敢再出。”

那济南兵本就非什么值得一提的敌人,所以荀贞略微问过,也就罢了,不复多问。

赵云问起青州刺史陈买的情况。

荀贞笑道:“我专门给他置了一处宅院,拨了几个官奴与他,他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赵云也是笑,说道:“明公仁厚,这是陈买的福气。”

荀贞想了一想,说道:“现今兖州的战事已经平息,青州这边也基本无了外患,仲仁,为了少些粮秣的损耗,你不必继续屯驻历城了,这几天你就率部回泰山去吧。”

历城就这么一个县城,没多少百姓,肯定是养不起太多部队的,甚至连赵云所部需要的粮秣,相当部分都是经泰山等郡输运过来的,粮食输运,路上消耗不小,徐州而今也不算很富,能省一点是一点。

荀成听了应道:“诺。”

荀贞叮嘱他,说道:“我前在泰山时,各处看过了,你不在泰山的这些日子,子鱼替你把泰山治理得很不错,你还郡以后,凡子鱼所定之章,尤其是礼重郑公等块儿,你不要做什么改变。”

荀成应是。

荀贞又对赵云说道:“子龙,你近期在历城,亦不必对外用兵,只把城池守好即可。同时,你要多注意一下孟德那边的情况,还有青州黄巾,你尽量多搜集一下有关他们的情报。”

赵云应道:“诺。”

荀贞最后笑於郭嘉道:“奉孝,你也不必在历城待着了,跟我一起巡州去罢!”

郭嘉恭谨应诺。

军营既已巡,青州的局势又已问过,在历城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了。

但是,荀贞没有立刻就走。

於当天下午,他遣使一人前去平原,传檄田楷,召他来历城相见。

荀贞本以为田楷是不会来的,却没有想到,便在翌日下午,田楷就从平原赶到了历城。

这却是出乎了荀贞的意料。

其实亦不奇怪。

荀贞两败曹操,有识之士都可以看出,兖州基本上已经是归荀贞所有了,那么青州北边临海,南边正好全线和徐、兖接壤,荀贞徐、兖在手,青州如此狭窄之地,他要想打的话,随时都能发兵北攻,并且打下来的可能性极大。

如此,则田楷一支孤军在平原郡,又要对付曹操,又要对付袁绍,而公孙瓒鞭长莫及,对他无甚支援,因是就算他再忠心於公孙瓒,目前的形势而言之,他现在也只能更加地依靠荀贞,故不得不委曲求全,奉荀贞之令而来历城。

不过,在田楷奉荀贞之令来历城之前,他帐下诸吏对此其实也是有过劝阻之言的。

其吏劝他说道:“将军要不还是不去了吧?万一你被荀镇东扣在历城,那咱平原郡岂不就要被荀镇东一兵不发,便归其有了么?”

田楷听到这话,当时没好气地回答说道:“就算我不去历城,荀镇东如果真想打我平原,咱们难道又能守得住么?荀镇东既然亲自到了历城,他召我去见,我如不往,以后咱们再有什么战事,我还有什么脸面求镇东相助?”

却是因为此故,田楷赴了荀贞之令,而到历城。

於堂上拜谒荀贞。

见其巍峨高官,相貌也就是三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并不雄健,却自有一股威严之气散发出来。

田楷俯拜在地,叩首行礼,口中说道:“下官平原太守田楷拜见明公。”

公孙瓒把田楷表为了青州刺史,但在荀贞面前,他不敢称此官职,自称平原太守而已。

荀贞也看田楷,见他身形瘦弱,瘦巴巴的,脸上没有几两肉,几缕胡须垂下,整个人看起来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知他在平原郡的压力肯定不小,便就笑道:“田君,你自称平原太守,我却有些不解。我想问你,你这平原太守是出自何时的王命?”

田楷愕然说道:“这……”

田楷的这个所谓“平原太守”并无诏任,是他自领的。

荀贞看他哑口无言,也不为己甚,笑道:“不过我倒是可以表君为平原太守,君意何如?”

话到此处,田楷还能说什么?

他回答说道:“若得明公表为平原太守,楷必尽心尽力,内抚郡民,外御贼寇,保一方平安,不辱明公令名。”

荀贞说到做到,当即就令郭嘉等人起草,写了一道表文,给田楷他看完,就遣吏把这表往长安去送。上表的确是写了,也亦的确是派人往长安送了,至若所遣之吏到底会否真的远道千余里,穿过无数的贼巢盗穴,到至长安,这就是田楷所不知的了。

又传檄青州各郡,通知各郡太守,荀贞已表田楷为平原太守,他现在是正式的青州诸郡的长吏之一了。

田楷来了就是客,这天晚上,荀贞设宴招待於他。

在酒席上,荀贞称赞他,说他忠於公孙瓒,当真是个大大的忠臣。

这话把田楷说的尴尬不已。

在历城呆了三天,这日荀贞启程,前去济北国。

……

历城与济北国较近。

从历城南下,行不过三四十里,就是济北国郡界。

济北国的太守现是徐卓。

徐卓早得通报,已在郡界相迎。

如前文所述,兖州的郡很多,但大部分的郡占地都不大,就拿这个济北国来说,其南北长度不足二百里,东西最宽处长度也不过只有百里上下,辖县只有三个,便是由北而南卢县、蛇丘县和刚县,卢县是郡治。

县虽少,但三个县都是大县,凡县中百姓万户以上者,长吏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这三个县就像兖州其他的县一样,都是大县,县的长吏都是被称为县令的,不过现今战乱已久,先是受黄巾之乱,继而又是荀贞和曹操两次大战,因此亦和兖州的其他郡县一样,济北国的这三个县虽然现在长吏还名为县令,可其实县中的人口皆已不足万户,少者乃仅三四千户。

闻报徐卓候迎,荀贞下车,与他相见。

两人见面。

徐卓虽执礼甚恭,下拜行礼,然难掩其年轻雄武的神色。

想当年,徐卓还只是荀氏私塾中的一个学生。

哪里能够想到,转眼长大成人,已是如此英武的一个青年人!

荀贞心中欢喜,亲手把他扶起,说道:“你给我上的那些书,我皆仔细看过,你在济北做的不错,军事也好、政治也好,都搞得很好。”

徐卓谦虚说道:“卓有何才,所作所为,无非都是依循明公的指令罢了。小有成就,那也是明公之功。”

荀贞指着他,笑道:“你学会拍马屁了,这可不好!”

徐卓呲牙一笑,遂把他带来的郡府从吏一一给荀贞介绍。

郡府诸吏都是从本郡辟除的,荀贞听徐卓介绍,泰半俱为济北当地的士族子弟,其中也有几个族姓不显,然观彼等体态,却皆颇为健壮的,举止之间,亦少文气,却多轻脱。

荀贞就问徐卓这几人的来历。

徐卓说道:“此数君俱济北本郡的义士,昔抗黄巾,后助我军败曹东郡之寇,悉极有功,而且在乡间很有声誉,所以卓就把他们辟为了鄙郡府吏。”

这话说的委婉,不过荀贞听了出来,心道:“原来是济北当地的轻侠之流。”

却这徐卓少年时曾作过轻侠恶少年,后虽折节读书,如今更已为成为一郡太守,堂堂二千石,然到底少年时的习性难改,如今他对轻侠之流还是甚为亲近,是以,便把此类济北郡内有名的大侠,也就是所谓的“义士”都招入了他的郡府,或出为吏,或做他的护从,——这也算是徐卓与华歆等人为政的一个不同吧。

当今乱世,正是要用到勇武之士的时候,对徐卓的这样作为,荀贞当然不会指责,反而与他招揽来的轻侠之士,态度和蔼的说话,引得这些轻侠无不受宠若惊。

前往卢县的路上,一路所见农田多有荒废。

荀贞感叹不已,与徐卓说道:“虽然武备必不可少,但在农事上,你也要多下些功夫。”

徐卓应道:“是。”

荀贞说道:“我在历城的时候,听闻子龙、仲仁说,青州黄巾现多已逃窜至北海等地,然济南郡等地仍还是有些黄巾的,流民亦不少,你可与子龙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济南等地的黄巾、流民,特别流民招来济北,使屯田耕种。”

徐卓说道:“明公说的此策,卓此前也想到,并且也试着做了,但效果不大。”

效果不大,这是能够理解的。

荀贞毕竟是和黄巾打过好几场仗的,徐卓作为他的属吏,去招揽黄巾来济北屯田,那肯定不好做到。就算黄巾军粮食匮乏,他们也定然是轻易不会来的。

其实,荀贞对黄巾军的俘虏还是相当善待的,并没有像其他与黄巾军作过战的将领,如皇甫嵩、朱俊等一样,杀戮甚重,可终究他还是敌人,依然难以招揽。

荀贞听了徐卓这话,心中想道:“却能寻个什么法子,让黄巾军能够相信我,肯来依附於我?”

本心而论,荀贞是真不想再和黄巾作战了,他对黄巾实际上是保有很大同情的,黄巾都是老百姓,尽管其间也有杀烧抢掠之徒,可大部分的黄巾都只是乞活而已,又无什么深仇大恨,哪里值得打来打去?若能不战而得到他们的来投,岂不是最好不过?

并且如在历城时的估算,那青州黄巾而下犹有数十万之众,如果能把他们都弄到徐州、兖州,那绝对是足够充实徐、兖之地的民力的,特别是於现下郡县残破,百姓十室半空的情况下,这更是一份重要的劳动力。

只是暂时却无办法,想想也只能算了。

沿途所见,田地荒芜,入到卢县县内,堂堂一郡之治,街上亦人烟不多,观之竟有飘零之感。

到堂中坐定。

荀贞问徐卓,说道:“我闻卢县有大姓甘氏,素来称雄乡里,然而你适前介绍郡府诸吏时,我却怎不闻有此姓?”

刚才路上的时候,因为有众吏随行,没法问,所以到了堂中,荀贞才私下问徐卓此事。

徐卓答道:“诚如明公所言,甘氏在卢县当地,可称豪姓。唯其族中人依仗族势,多横行不法,鱼肉百姓,黄巾乱时,他们与黄巾勾结,曹孟德与明公为敌,他们又与曹孟德互相勾联,因是卓在查明他们的不法事后,就将其族中凡涉案之人尽数收监,依律罪之,其有当斩者,卓已呈请州府核验,只等州府的判决下来,就要对之行刑了。”

徐卓算是轻侠出身,他了解轻侠、豪强们的脾性,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们,非得以严厉的手段打击不可,其实也不止卢县的这一个甘氏,济北三县之内的那些不法轻侠、豪强,现而今基本上都已被徐卓收拾的妥妥当当,——这却是与荀贞治兖之策正好吻合。

荀贞听了,点头说道:“对於不法豪强,固当依法惩之,但却不可杀戮过胜。你若是因此而被传出酷吏之名,对你日后在士林中的声誉恐会不好。”

荀贞对徐卓真是关怀备至。

徐卓泰然应道:“只要能助明公成就大业,及一展卓胸中抱负,士林声誉於卓,如浮云哉!”

……

巡过济北三县,继续南下,至东平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