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四五 要有榜样(1 / 2)

加入书签

林君弘笑着,亲自泡茶,给两个兄弟各自来了一杯,说道:“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厄齐尔并不想脱离帝国独立,他在藏地施行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到帝国的支持,否则,他的统治也会受到挑战。”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厄齐尔在藏地实行了非常激进的公有制度,这是超前的思维,比之李自成那类农民起义者的‘均田免赋’要更进了一步。虽然很激进,但这些政策之中并不包括屠杀。

大量的旧贵族和黄教僧侣只是失去了生产资料,还并未完全失去影响力。这些人有些逃到了帝国或者周边国家境内,有些隐忍在藏地,无时无刻不想恢复旧秩序。

帝国安全局从未放弃与这些人的联络,只是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支持。这一点,李君威甚至和厄齐尔在通信之中明说了。

帝国不反对他对藏地的激进统治,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是为了避免他失败之后,这片土地落在野心家手里或者为次大陆的那些敌人所趁。

正是因为帝国的默认的态度,次大陆上两个与藏地直接接壤的国家,印度斯坦帝国和莫卧儿王朝,都没有胆量大规模的支持藏地那些旧势力。

林君弘继续说道:“我们实际上也知道,厄齐尔所做的一切,也不会对帝国实现真正的威胁。无论是实力上还是地缘政治上。”

李君华点点头,而李君威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没有表态。

厄齐尔所做的一切真的不会造成威胁吗?他不这么认为,当然,从实力上来讲,确实如此。藏地虽然疆域广阔,但却是高原环境,本身就不适合发展工业和农业。人口的承载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自从唐末那次小冰河时代来临,青藏高原上气温降低,种不了小麦这样高产经济作物之后。就已经注定,从自然禀赋上,青藏高原不会再产生一个类似吐蕃那样对大陆造成巨大冲击力的国家。

一个农业小国永远不会是工业大国的对手,无论那个农业国的制度有多么先进。

但问题是,思想这种东西不是刀剑和人,它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正如帝国崛起之后,平等、博爱、法治等思想正在迅速传播开来一样,厄齐尔所施行的政治,产生的思想也会传播开来。或许厄齐尔不会成功,但这个政权已经有了红色的底蕴,而红色的思想注定会是对帝国这样一个二元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挑战。

林君弘继续解释说:“我最近也在研究藏地的厄齐尔政权,政权初期的疯狂已经渐渐消弭。正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王朝所经历的那样,建立初期的红利正在渐渐消失,官僚体制也会逐渐的僵化。

当初支持厄齐尔的那批人现在大权在握,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而这是厄齐尔一贯主张严控的。尤其是最近几年,不仅是官僚体制,就连最基本的牧场农庄都出了问题。由此看下去,厄齐尔这个政权是不能长久的,我甚至可以断定,厄齐尔本人如果死了,那一切都会灰飞烟灭。”

说着,林君弘从厚厚的资料里抽出了薄薄的三五张纸,作为佐证。李君华两兄弟看了一眼,都很诧异,因为这被林君弘单独抽出来,最为重视的资料,竟然不是来自理藩院、安全局这类帝国的藩政、情报的职权部门,而是来自帝国的农业部。

厄齐尔对帝国表现出的恭顺态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得帝国的政治支持,他需要的东西也很多。

比如政权建立的前七八年来,厄齐尔政权最重要的官员将领都是从理藩院体系的归化学堂里带走的,大部分都是低级外藩的妾生子、幼子这等没有继承权,但又受过教育的人。这是藏地第巴政权的初始班底,之后就主要是厄齐尔从解放农奴中挑选的人加以培养出来的。

而最受厄齐尔重视的还是农牧业上的合作,毕竟藏地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厄齐尔所做的一切,不只是给予藏地百姓自由和法治,还想给予他们更幸福的生活,这就需要更厚实的物质基础。

厄齐尔政权每年都会从理藩院控制下的牧场引入大量的牛羊种畜,让藏地那些杂畜已经逐渐被产奶能力更为好的牛羊所取代。

而在农业上,藏地也推广帝国农业科学院培养的青稞品种。帝国也派遣不少农业技术人员入藏援助,而林君弘专门取出的这份资料就出自这些派遣人员之手。

这些派遣人员发现,同样的品种的青稞,在藏地的亩产就低了很多,无论如何改进耕田、施肥,都是无用,而且亩产越来越少。一开始他们认为是耕作方式和气候环境的差异,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地段,产量仍然相差了不少。

而引入的数据是在西宁绥靖区取得的,这是帝国唯一一块位于青藏高原上的绥靖区,与厄齐尔控制下的土地直接接壤。两块土地,一块属于藏地的集体农庄,一块属于西宁绥靖区的生产旗佐。最远相距不过三十里,采用一样的种子,一样的耕作技术,甚至连耕种的农夫都是以藏民为主,但是产量相差很大,西宁绥靖区的试验田的亩产超过了藏地集体农庄三成还要多。

其实不光是青稞种植,在畜牧业上的产出差别之大更为明显。

李君华看了这些资料,立刻就明白过来,这已经不是农业问题、技术问题的范畴了,而是属于制度问题。

厄齐尔在藏地施行的集体农庄和集体牧场制度,虽然保证了政权的稳固,但因为是吃大锅饭,农民和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连年下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下,谁愿意多干呢?

只不过因为改制的缘故,即便是现在较为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也比农奴制下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所以厄齐尔和他的伙伴对此并不太重视。

李君威却知道,厄齐尔的政权源于他那简单的理想,恰好,帝国的支持让他有了实现理想的空间。这个政权本质上就是一个意外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