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零四 苏伊士地区(2 / 2)

加入书签

按理说,类似西奈半岛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暴力活动要少才对,但实际上,本地的安全状况一点也不乐观。

这主要是和本地的治理方式有关,西奈半岛处于欧洲与东方之间,基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和东方文明因为一条运河在这里汇聚,在阿玛尔改革之后,本地呈现出了极强烈的开放姿态,不同宗教、国家和民族的人来到这里,不同的文明、生活习惯在这里碰撞,治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而奥斯曼帝国又是一个封建君主制国家,不可能把统治机构安插到基层,于是阿玛尔就走向了另外一种方式,既然不能深入基层,索性大鸣大放了。

一开始,阿玛尔推行以天方教习惯法为主,进行改良的法律,发现,天方教的法律本身就不完善,与东西方文明和习惯格格不入,限制了外来的商人,于是仿照帝国的法律,进行地方法规建设,又发现这需要庞大的官僚队伍,统治成本太高,而且奥斯曼和本地也提供不了那么多的人才。

于是,阿玛尔大力推行自治政策,出现了大量依靠宗教、民族划分的自治社区,进行民间管理,本地的秩序维持也很简单,除了死罪之外,一切的罪行都可以靠罚款解决,罪行越重,罚款越多。

不同民族宗教产生冲突,也会秉持协商机制,但这种协商并非完全是坐下来谈,当然这也是一种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协商是血腥协商,也就是决斗。当两个人无法协商解决冲突,就可以决斗,冷兵器、热兵器都可以,但要报备和缴费。

由于自治是主要本地主要的地方统治形态,因为所谓的自治社区里不缺乏一些暴力团伙,甚至在一些族裔的社区里,黑帮组织就是社区组织。

绍杰精心为二人安排了护卫,各自有两名侍从,还安排了本地人作为向导。其中一个本地人其实就是本地华人黑帮的小头目,在中途市和塞得港很有关系。

“绍杰,我发现在搞人际关系方面你很有一套,这才来了两天,就认识这多人了。这里的官员也都愿意帮你,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本领。”李君威夸赞说。

绍杰笑了笑:“狐假虎威罢了,有您在这里,大家都要卖我几分面子。而且本地的武官也是老熟人,当初在休达就合作过,军事情报局的人。”

李君威点点头,饶是如此,绍杰也很是不凡了。绍杰继续说道:“阿玛尔在开罗,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他希望搞定当地的教会长老,让他们支持中途市前往开罗的铁路,但显然不太顺利。不过,阿里来了,希望见到您。”

“他消息倒是很灵通。”李君威不由的赞叹。

“其实是个巧合,这家伙原本想去伊斯坦布尔求见荣王殿下的。在塞得港看到您乘坐阿玛尔的专列,于是跟着来到了苏伊士,昨天与武官联系上。”绍杰说。

李君威说:“你见他了吗?”

绍杰点点头:“只是见了一面,并未深谈,我还是有些拿捏不好力度,想着您先见一见,最好带着我一块见见。”

“领事馆里见,安全吗?”李君威问。

绍杰想了想,摇摇头:“不安全,据说阿玛尔几次试图派人潜入领事馆,很难说这里没有他的人。”

考虑到时间因素,绍杰把会面地点安排在了一家泰国人开的餐馆里,绍杰还故意提前做了布置,会面时间定在了上午九点,而十一点,他会与本地的华人帮会进行会面,因此帮会出面,直接把餐馆包场了。

阿里是帝国情报机构布设的暗子,他原本是科普鲁律家族的女婿,又在帝国授意下,协助科普鲁律家族处置了一场禁卫军的叛乱,因此得以成为埃及地区一支奥斯曼军队的统帅,负责清剿逃入上埃及和苏丹地区的马穆鲁克势力,这些年来做的相当成功,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支持者。

原本帝国希望阿里可以成为埃及的帕夏,但问题在于,埃及对于奥斯曼太过于重要,阿玛尔兼任了埃及帕夏,也没有轮到阿里。

“阿里,很抱歉,澹台答应你的事情,我们并未做到。”李君威对阿里说道。

反倒是阿里,一点没有愤怒的样子,他说道:“不,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我只是一个小人物,是局势改变了。”

原本帝国是支持他成为埃及帕夏的,可问题在于,在去年,奥斯曼帝国爆发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规模不大,属于奥斯曼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改变了阿里的命运。

更精准的说,政变是科普鲁律家族内部的。这个大维齐尔的家族,有法佐和侯赛因两位维齐尔,他们是兄弟,一起促成了奥斯曼的改革和科普鲁律家族对奥斯曼的执掌,但问题在于,两位兄弟约定,交替担任大维齐尔,但法佐却不愿意出让权力,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囚禁了他的兄弟侯赛因。

而阿里是科普鲁律家族的女婿,但却是政变失败者侯赛因的女婿,幸运的是,帝国得到消息后,立刻通报了阿里,让他再次站对了队伍,更幸运的是,他只是侯赛因的前女婿,而在侯赛因儿子担任埃及帕夏,阿玛尔担任西奈帕夏的时候,他与二人关系都不错。

但阿里也因此失去了竞争埃及帕夏的机会,这一重要职位被阿玛尔这位大维齐尔的儿子接任了。

能从政变中活下来,保住权力,阿里已经很满足了。

“这是帝国在本地的负责人,绍杰。你已经见过了,他会帮助你继续走向埃及帕夏的宝座,但你要选择与阿玛尔合作,阿玛尔的目标是接替他父亲的位置,成为大维齐尔,早晚帕夏的位置会让出来的,你明白吗?”李君威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