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五零 脱困(1 / 2)

加入书签

李素作为帝国勋贵,其权力来援,首在军功。只不过,现如今的世界局势已经趋向于和平,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很少了。而且,裴元器已经为帝国在大陆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荣王李素主要的工作已经是发展辖区经济。

而发展经济,和平最为重要。而事实是,西津周边的局势已经是欧洲少有和平稳定的地区。

李素代表帝国与俄国签订了《乌城条约》,完全确定了与沙俄的边界线,同时与乌克兰也确立边界。虽然俄国与乌克兰之间没有确立边界,但在国联建立后,两国有了一个吵架的平台,边境问题也趋于缓和了。

在黑海周边,现实就是,所有国家都在寻求地方的稳定。其中最为强烈的就是沙皇俄国。

沙皇彼得在大北方战争中顺利夺取了波罗地海出海口,并且扶持了波立联邦的新政府,在波兰拥有了特殊的地位。而在确立了地缘政治之后,彼得发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大规模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

彼得的魄力相当大,他已经认识到,只有和平才能带来国家的富强,因此不断拉近与帝国的关系,以方便从帝国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甚至与奥斯曼帝国也进行和平谈判,以获取黑海的出海口。

乌克兰也是如此不断增加在矿产领域的投入,整个黑海沿岸的经济和贸易都处于蒸蒸日上的环境中。奥斯曼帝国也同样玉成和平,其主要战略方向转为了面向奥地利和威尼斯共和国的联盟,自然也就需要与沙俄搞好关系。

显然,黑海周边整体的和平对高加索问题的解决是有利好倾向的,而仅就高加索地区的政治小气候来说,此时解决问题,也很适合。原因就在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冲突,无论是哥萨克人还是鞑靼人,都已经受够了战争的痛苦,想要解脱出来。

阿玛尔清楚,目前高加索各方都有这个意思,那只要双方达成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帝国,申京皇宫。

李昭誉快步走进了御书房,看到皇上和父亲都不在,有些诧异,走出房门,问门口值守:“皇上呢?”

“在御花园。”值守的侍从说道。

“御花园,做什么?”李昭誉不解。

侍从官说:“今天裕王爷似乎兴致颇高,要出城野炊,皇后身子不适,无法成行,所以就在御花园烤了鹿肉。”

正说着,两个女官从门前快步走过,手里的盘子上是两瓶酒,李昭誉问这酒给何人,女官回答是送到御前的。

“这......这是什么情况?”李昭誉完全不解,看向李永忠。李永忠说:“看皇上和裕王的兴致,我们听到的消息可能是假的。”

李昭誉点头:“虚张声势。”

“吓我一跳。”李永忠擦了擦额角的汗水,不知是劳累还是因为心中担忧。

这段时日,李昭誉与李永忠一直在帝国烟草公司清查,却是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说是裕王幼子在印度出事,内阁首相紧急召见了印度斯坦帝国驻申京大使,还派遣使者前往印度,专门处理这件事。

听闻这件事,李昭誉匆匆赶来,但看到的场景却是这样的,似乎皇帝和父亲不是担忧,而是在庆祝。

“皇上,父亲........。”李昭誉到了御花园,凑了过去。

“昭誉来了,正巧,刚得的鹿肉。”李君威颇为兴奋的说道。

李昭誉没有心情吃用,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但还是主动问道:“父亲,小七在印度没出什么事吧。”

“烟雾弹而已,故意放出去的。过一个来月,小七就要回来了。”提起小儿子,李君威满脸开心。

“可是吓坏我们了,大公子听到消息,连夜从崇明赶回来。”李永忠说道。这次二人清查烟草系统,蠹虫着实不少,但各方面都有人前来说项,因此一些重要的犯人,李昭誉索性单独关押,不让安全局外任何人插手。

但也不好关进安全局里去,因此就选择了崇明岛上一处禁卫军的营地,单独看管。

“皇上和父亲是担心我们知道了,不能配合,就先没有告诉我们。”李昭承端着穿好的肉串走过来,李君威说道:“正巧,你把这事跟你大哥说说。”

裕王府七子李昭铭在印度根本就没有出事,一切都是李君威让其脱身归国的安排。

为了做好这件事,李君威专门派遣了已经结束‘劳改’的诚王府林世荣去了印度,一开始只是说探亲。林世荣在印度与李昭铭很快就能玩到一块去,因为李昭铭贪玩,而林世荣又是一个擅长玩的。

因此,二人离开阿格兰,在印度斯坦帝国境内游玩,一直旅游到了沿海城市第乌。只不过,印度皇室一直派人跟随监视,形影不离。可李君威早就知道这一点,不然也不会把林世荣派去。

林世荣专门向李昭铭展示了热气球,在印度,这可是完全的稀罕物件,所有人看到一个大球飞起,惊为天人。显然李昭奕派遣来监视的那些官员根本不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的,还以为就是一个巨大的灯,因此很长时间里,当地人称之为天灯。

林世荣不告诉他们热气球可以腾空万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甚至以为林世荣是来自帝国的巫师,是用法术神通让这玩意飞起来的。因此无知,所以林世荣顺利带着李昭铭上热气球上玩。

连续玩了几次,都是悬在半空几十米,让监视者放松了警惕。在某个下午,林世荣切断了缆绳,直接带着李昭铭高飞,直接脱离了所有人的监视,趁着傍晚落在了几十里之外的一处农庄,然后换装后,坐上了一艘第乌的商船,当晚就离开了印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