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念之差 不败之地(1 / 2)
「臣以为我军在宁波城内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挡住夏军,若是这样下去,几天之后恐怕就会城池不保……为今之计,只能先拖延时间!」
「方才臣听史万岁所言,让官家开城,臣以为我军不妨施展诈降之策,派使者出城,让史万岁暂缓攻势!」
汤思退恭声的说道。
「诈降?史万岁乃是名将,岂能被这么简单的计策劝退?」
赵昚皱了皱眉,沉声说道。
「官家就说为了以后的待遇,要先和夏主谈一谈条件,在条件谈成之前,夏军兵卒应该不会攻城!」
汤思退说道。
不管怎么说,赵昚都是帝王之尊,身份地位比史万岁这样的大将要高出一层,一个是君主,一个是臣子,赵昚如果真的开城投降,史万岁也要给与足够的尊重。
只要几天时间,赵宋就能缓一口气,把城内招募的兵卒编练起来,周围城池的勤王兵卒,也会向宁波汇聚。
勤王的兵卒都是维护地方的普通兵卒,实力一般般,不过只要能接到城内,登上城墙,借助大阵的力量还能发挥一些作用。
「试试吧!朕给你一万金晶,三卷兵家传承秘法,一对三宝如意……朕任命你为持节使者,出城和史万岁谈谈!」
赵昚沉默了片刻,才勉强说道。
现在赵宋已经接近山穷水尽,他知道汤思退的主意有些不靠谱,但无论如何,也要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汤思退愣了一下,没有想到自己被任命成了使者。
他心中微微沉吟,想到史万岁似乎也不是能做出杀使者的人,便一口答应下来。
半日后。
城墙上的厮杀声逐渐便小,大夏的精锐战兵开始收兵回营。
夏军的实力虽强,但也无法长时间维持连续进攻,必要的休息时间还是要有的。
这时候,汤思退乘着吊篮举着节杖,从城墙上垂下。
在城墙上巡视的虞允文自然能察觉对方,虞允文脸色比较复杂,但还是看着对方下城。
天色逐渐变暗,趁着黄昏的时候,夏军的兵卒开始清理城外的尸体,宁波城墙上,大量被强行征召的青壮,也脸色发白的抬着尸体搬运守城物资。
夏军大营。
史万岁看着被送到营帐内的礼物,木案上还有三卷兵家秘策……赵宋送来的礼物,一万金晶币不算什么,但三卷能修行到九阶的兵家秘策,和能护持神魂辅助参悟天地法则的三宝如意,就十分珍贵了。
即便是史万岁都不能无视。
「总管,你不会真的相信赵昚的话吧?」
在史万岁身边,还有两个辅助领兵的大将,分别是朱异和沈田子,其中朱异能临阵指挥,沈田子能冲锋陷阵,是史万岁身边的好帮手。
朱异目光在这些礼物上面扫过,有些担心的问道。
史万岁收回目光,猛然一笑,说道:「放心,本将怎么可能会相信赵昚的鬼话,他们不过是想要拖延时间而已。」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赵昚不会开城投降,别忘了城头上还有一个虞允文呢,赵昚想要投降,虞允文也不会同意!」
「那总管为何答应他们呢?」
朱异问道。
史万岁哈哈一笑,指着眼前的礼物,说道:「你说,本将若是把赵昚准备开城投降的事直接挑破,在城下宣扬一番,宋军还有没有拼死之心呢?」
朱异和沈田子面色微变,心中顿时了然。
史万岁根本没有停下攻城的心思,对方出城诈降,他反而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打击宋军的士气。
赵昚和汤思退的诈降缓兵
之计,完全是照抄源世界历史上杨广第一次攻高丽,高句丽一方的诈降计策。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王景也不是杨广。
高句丽诈降是因为城池已经被攻破,再加上他们的口号是保护家乡,所以士气不会轻易降低,此时的宋军,可没有保护家乡的决心。
降临神州世界还不到十年,又刚刚被迫迁移宁波,哪有什么家乡。
眼下宁波城墙还没破,赵昚突然来一个开城投降,必然会让宋军士气大降,为自己拼死拼活的卖命感到不值。
赵昚投降之后不失为公侯,而他们这些小兵能得到什么?他们打生打死的,结果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谁的心里也不会好受。
「总管此法甚好!宋军士气动荡,我军可以趁势猛攻,说不定能连续轰破两层大阵!」
朱异笑道。
第二天。
伴随着沉闷的号角声,大夏兵马再一次的列阵,像是赤色的洪流来到了城池前方,听到声音的虞允文立刻来到了城头。
「看来诈降失败了!」
虞允文微微摇头,他本身就对汤思退的诈降缓兵计不抱什么希望,让汤思退出城,主要是维护赵昚的面子。
现在情况果然如他所料,史万岁根本不在意什么投降不投降的。
明明已经兵临城下,再有几天就能攻破城池立下大功,为什么要给对手喘息的机会?换成是虞允文,他也不会同意。
「城里的人都听着,你们的官家赵昚已经准备开城投降了,这些就是你们皇帝送给我家总管的礼物,你们以后也是大夏子民,都是一家人,现在我们准备接收城池,你们不要再抵抗了……现在战死,你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正在虞允文准备调动兵马守城的时候,一队夏军骑兵带着昨天汤思退送出去的礼物,一手拿着大喇叭不断的大吼。
甚至为了让城墙的宋军看的更清楚,史万岁还挪用了一些缴获的珍宝。
一串串珍宝耀目生辉,十分的醒目。
城墙上的宋军士卒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的相互对视,本来同仇敌忾拼死杀敌的情绪,刹那间下降许多。
「这是敌军的攻心之计,大家不要相信!」
虞允文勃然变色,没想到史万岁会来这一手。
他大意了。
在夏军骑兵围着城池来回宣扬三遍之后就立刻退回,而城头上虞允文、吕文德等将校,则连忙大声的解释,维持士气。
他们的动作很快,但作用不大,
因为城墙上的宋军兵卒,明显已经失去了大半斗志,至于他们相不相信城外夏军的话,说实在的,他们心里都认为夏军说的是真的。
因为赵宋的历代皇帝,在议和求和这一方面是有传承的。
太祖赵匡胤横扫天下,太宗赵匡义勉强还行,但从真宗皇帝开始,宋军和敌军大战取胜,最后也是和敌人议和了事。还要赔上岁币,就差和亲了。
赵昚这位南宋第一明军也不例外。趁着金国大乱的时候发动北伐,结果在符离大败亏输。
最后放弃了北伐中原的梦想,认清了现实签订隆兴和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