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渊盖苏文(1 / 2)

加入书签

平壤,高句骊国都所在,因为有海阻隔,陆上又有山水相依,是以地理位置颇为优越,等闲不怕被攻打,也打不着。

因为隋末之后的战乱,加上大唐立国以来一直采取休养生息之策,所以这一时期的高句骊也有所发展,国力日趋强盛。

而作为一个国家,高句骊对大唐的态度也很清晰,那就是低头可以,称臣不行。

这一点体现在邦交之上,便是表面臣服,附属,年年纳贡,实际上又充满戒备,没机会还好,有机会就反复横跳。

时下的荣留王高建武便是如此,一方面很会做人,早早的就与大唐修好,派遣使臣朝贡,又是大唐册封的上柱国,辽东君王,高丽王。

因为会做人,当年李渊甚至动了放弃用兵,希望两国和平共处,百姓安居乐业不起战乱的心思。

还是当年有大臣反对,说辽东周朝时是箕子封国,汉朝为玄菟郡,魏晋同在封土之内,不可不臣,方才作罢。

结果暗地里这厮又封闭道路,使得新罗百济无法朝贡,一统半岛之野心昭然若揭。

玄武门之变后更是居心叵测,态度莫名,直到贞观四年唐军北上,灭突厥,俘获颉利可汗,方才重新派使者入朝。

结果次年大唐用兵欲往高句骊收葬前隋战士者骨骸,毁去大唐男儿血肉骸骨筑成的京观,这厮害怕被攻打,又修起了长城。

也不能说是错。

站在高句骊的立场,站在高氏王朝的角度,这样做是绝对没问题的。

因为他们的利益就摆在那里,永远不可能真正与大唐一致。

反过来,站在大唐的立场,站在李二的立场,这样就不对。

明明周朝时期就是封国,明明大汉时期就是疆土,凭什么这会要割让出去?

要真就这么割让出去了,后世史书会怎么写,还要不要脸了?

所以对于大唐和李二来说,这一仗是早打晚打,早晚要打。

不打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生之年不行,子孙后代也要坚定不移的打下去。

而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作,无非就是吸取前隋的经验教训,不想因为此事闹得民不聊生。

高句骊方面显然也没想到会遇上这么一档子事。

一来在他们看来,灭高昌的事情更多是吹嘘,大唐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高句骊用兵。

更进一步,即便是大唐疯了对高句骊用兵,高句骊方面也不害怕,毕竟若两国交战,天时地利尽在高句骊。

自水路进攻,更是想都没想过,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有意义。

走水路就来不了几个人。

正经打起来,即便走水路,也必然只是辅助,必须以陆上行军为主。

二来相比大唐,他们对接壤的新罗更加感兴趣。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话可不仅仅对大唐适用,对于高句骊也一样适用。

高句骊是很馋新罗的,远交近攻,他们也会,他们的路线就是交好百济,攻伐新罗。

也因此这次来自海上的登陆突袭如入无人之境,上千精锐轻装简从一路狂奔至平壤城下才被察觉。

“关城门,迅速关闭城门!”

“唐军是旗帜,是唐军的旗帜,唐军自海上杀过来了,速速派人入宫禀报王上!”

“天上飞的是什么,鸟儿还是云朵?”

“直升机,大唐枟阳公的直升机,传闻可日行万里!”

谷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