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2 / 2)
汴梁陷落、建继帝南下襄阳即兵马大元帅之时,就考虑过要构建江淮第二道防线,一直以来都极力敦促江南东路及建邺府勤练兵马,以备不测。
此时江南东路除了诸州及建邺府所辖厢军外,都部署司还统辖水军、步甲一万余众。
不过,自赤扈人南侵以来,特别是宣威军的溃灭,襄阳众人都深刻意识到,一支兵马没有经验丰富的将领统率,没有一批勇于作战的军将武吏充当骨干,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足以支撑起淮南背后的沿江防线的。
因此,初定的方案,在南迁之前就需要先调派邓珪、刘衍二部兵马进驻建邺。
一方面加强部署建邺及附近沿江地区的防御,一方面收编江东都部署司所辖兵马。
与此同时,左右神武军即便需要尽快从平陆南撤、脱身,但也要在茅津渡、孟津、函谷关等黄河南岸地区组织一段时间防御,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河洛民众先行南撤。
在河洛上百万民众大体撤入南阳、襄阳等地或疏散到群山峻岭之中,才轮到左右神武军、左骁胜军及洛阳府军的撤离。
当然,也不能将所有兵马都从河洛地区撤出。
河洛据四塞之险,入冬之后,黄河封冰,放弃茅津渡对岸的北隘平陆,巩县、偃师以及函谷关都不能独守。
洛阳城处伊洛河冲积平原之上,也会被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所围困,但伊河、洛水源出熊耳山、伏牛山北麓,地形狭险。
最初所拟的方案,乃是郑怀忠所部主力撤到南阳休整,兼守舞阳、叶县及襄城三地,杨麟率部撤守伊河上游的伊阳县,据伏牛山北麓之险,尽可能多的将虏兵主力牵制在河洛,难以兼顾其他战场。
当然,他们之前没有考虑到徐怀会与郑怀忠会势成水火。
舞阳、叶县、襄城据汝水上游,与青衣岭、楚山、石门岭据汝水下游右岸,虽然划为两个防区,特别是杨麟所部从上蔡、召陵、遂平等县撤出之后,两个防区还不挨着,但主要面对的敌军,都是叛将岳海楼所部。
两个防区除了需要及时通禀军情外,必要时还需要协同作战。
之前徐怀与刘衍、杨麟配合较好。
徐怀也一度与守淮川的刘献互通有无,但刘献刚愎自用,没有知会楚山,孤军北上,致宣威军大溃。
不想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使郑怀忠分兵守舞阳、叶县、襄城就不合适了。
不要说胡楷、许蔚了,周鹤、高纯年、吴文澈、顾蕃都觉得短时间内不可能使徐怀与郑怀忠放下成见、协同作战。
这里面的顾忌,建继帝是清楚的。
胡楷则不急不疾的将之前所密议的方案以及为难处,说给淮王赵观知晓。
“靖胜侯不是慷慨激昂得很吗?索性将舞阳、叶县、襄城一并划入楚山行营!”赵观冷声说道。
“这恐怕不妥,”许蔚说道,“即便留杨麟率部守伊河之上,所能牵制的敌军也极为有限,今年冬季,胡虏有可能在汝颍之间集结超过十万以上的兵马|强攻淮上,靖胜侯再骁勇善战,恐怕也难力挡啊……”
许蔚并不知道徐怀及楚山众人心中所想,纯粹担心楚山承受压力太大,以致伤亡折损太甚,使大越痛失一支真正能依赖的精锐战力。
这绝非大越之福。
“能不能抵挡,靖胜侯便是在襄阳,当面问他便知!”淮王赵观说道。
建继帝知道赵观与徐怀有隙,而徐怀今日之言又必然会令他心里不快,但也不希望赵观初至襄阳就有受排挤、打压的错觉,以致往后再难召归。
因此建继帝并没有直接反驳赵观的话,而是朝胡楷看过去,希望他能替徐怀推脱一二。
胡楷内心也很是矛盾。
他当然不希望大越目前这支最为可靠的精锐战力受到不可弥补的重创。
不过,杨麟乃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两人关系莫逆,他必须要考虑杨麟的处境。
倘若要用杨麟留在伊河上游的山地坚持作战,叶县、襄城所守的汝河上游峡道,乃是杨麟所部与南阳、襄阳联络的唯一通道。
叶县、襄城有失,杨麟所部困守伊河上游,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从这层关系上,胡楷却是更希望楚山兼守舞阳、襄城,而非用郑怀忠分兵去守。
“或如殿下所言,这事还要当面问一问靖胜侯,”周鹤看似公允的沉声说道,“倘若楚山难以兼顾左右,陛下也不应往楚山加太多的重担!”
之前周鹤等人绝对不会赞同整个淮上防线交由一将守御,毕竟淮上防线对襄阳太重要的,分而守之,也便于朝中制衡、控制。
眼下,南迁之事已定,他们都迫切抽调更多的精锐兵马部署第二道防线,淮上防线也不再重要,他们就不觉得多叫楚山受领三座残县,有什么妨碍。
再说徐怀今日言语如此激烈,不要说郑怀忠、郑聪父子被气得浑身发抖,周鹤、吴文澈等人,又哪个不希望他吃点大亏,好好收敛一下他嚣张、目空一切的气焰?
“好吧,这事还是先征询徐怀为好!”见周鹤与赵观同时如此主张,建继帝也只能答应先征询徐怀的意见,待徐怀亲自推脱之后,再另当别论,“许蔚,徐怀于你有驰救之谊,你少不了要请他吃酒,这事便着你问他!”
建继帝还是担心他亲自召问,徐怀有可能会碍于颜面不去推脱,便将这事交由许蔚去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