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漕运(2 / 2)
&a;lt;r/&a;gt;
周鼎方起于微末,能有今日绝非偶然,至少这份魄力,便非寻常。&a;lt;r/&a;gt;
&a;lt;r/&a;gt;
李恪扶起周鼎方,笑道“本王亦非盗匪,要你部身家做甚,你既有意投于本王门下,本王便准了,日后你便本王效力,本王绝不会亏待于你,不过”&a;lt;r/&a;gt;
&a;lt;r/&a;gt;
李恪说着,顿了顿又接着道“不过你本是买卖人,以往行事也难免有投机之嫌,日后你随本王做事,便不再是买卖人了,当知从一而终的道理,否则本王绝不饶你。”&a;lt;r/&a;gt;
&a;lt;r/&a;gt;
周鼎方站起身子,闻言,忙道“殿下放心,门下以往虽是商户,但也知一货不售二主的道理,在草民眼中,只有殿下一个主上。”&a;lt;r/&a;gt;
&a;lt;r/&a;gt;
——————————&a;lt;r/&a;gt;
&a;lt;r/&a;gt;
“殿下,区区一个周鼎方,纵是东南盐行的大主事,又如何值当殿下如此费力。”盐行之事已定,王玄策跟着刚出盐城,王玄策便对李恪问道。&a;lt;r/&a;gt;
&a;lt;r/&a;gt;
李恪不以武夺盐行,是未免落人口舌,不利声望;李恪制盐,是为提高盐产,造福百姓,可时人轻商而重士,王玄策也是如此,今日李恪如此礼遇周鼎方,却是王玄策没有想到的&a;lt;r/&a;gt;
&a;lt;r/&a;gt;
王玄策虽是李恪心腹,但也不是李恪腹中的蛔虫,李恪的心思他又怎能尽知。&a;lt;r/&a;gt;
&a;lt;r/&a;gt;
周鼎方风评不佳,更是唯利是图之人,王玄策以士自居,自不待见这等行商尚且不端的恶商,但李恪用人却自有他的道理。&a;lt;r/&a;gt;
&a;lt;r/&a;gt;
如今已经贞观七年,诸位稍稍年长些的皇子渐已长成,长安的皇位之争也渐渐由水下浮出水面,朝堂之上的平静不会延续太久,换而言之,能有留给李恪这样平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a;lt;r/&a;gt;
&a;lt;r/&a;gt;
李恪南下之时,岑文本便曾对亲自来王府叮嘱过李恪。太子李承乾得陇右世家之助,势在关陇,李泰主政洛阳,得山东世家之助,势在中原,李恪若要与他二人相争,李恪唯一的选择便是结南抗北,倾江南、淮南之力,才可相较。&a;lt;r/&a;gt;
&a;lt;r/&a;gt;
而东南盐行在淮南、江南各州县均有营生,与地方官府门阀勾连甚广,李恪若能然得之,助益极大,故而李恪要的是一个平稳过度的东南盐行,而不是闹地鸡飞蛋打。如此一来,德行有缺的周鼎方便显得颇有几分价值了。只不过这些话,李恪却不愿去跟王玄策挑明了说。&a;lt;r/&a;gt;
&a;lt;r/&a;gt;
李恪只是对王玄策道“玄策岂不闻千金买马骨之言,周鼎方一介商户,本王尚能重之,况乎旁人,对本王而言,盐行生意只是其一,本王要在东南撒下的网,绝不止这一处。”&a;lt;r/&a;gt;
&a;lt;r/&a;gt;
李恪为楚王,封地亦在扬州,此处自是李恪根基所在,李恪之言倒也在理。&a;lt;r/&a;gt;
&a;lt;r/&a;gt;
王玄策闻言,听得李恪似乎竟有布局东南之意,于是想了想,对李恪道“殿下既欲筹划东南,怎的忘了一事。”&a;lt;r/&a;gt;
&a;lt;r/&a;gt;
李恪不解地问道“何事?”&a;lt;r/&a;gt;
&a;lt;r/&a;gt;
王玄策道“殿下治水淮南,非但保住了淮南百姓的性命,更稳住淮水、运河,保住了淮南漕帮的买卖,漕帮诸位掌事早有意当面谢于殿下,殿下何妨一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