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看不懂(2 / 2)
即便不具备实用功能,是纯粹的陈设器,也不太可能中间是通的。如此一来,加大了工艺难度,却没有增添任何美感,还更容易断裂。
吴夺一开始没听,看了一会儿不明就里。不过,这东西绝对不是新东西,起码是老窑器,也就是元代之前的东西。而且胎釉觉做工还是可以的。
这东西不仅让吴夺起了兴趣,何双友和黄微也是不愿离开,就等着吴夺能有个结果。还有另外一个来送东西的人,也跟着看,没着急催促看他的东西。
送来这件东西的,是个收拾得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有个五十多岁,说话也很爽快。
她说这东西是父母留下的,但父母之前是怎么得到的,她也不知道了。这是最近收拾地下室,准备把不用的“破烂”都清理出去,重新归置一下,结果发现了这个东西。
她还问了小区里喜欢玩文玩的几个邻居,结果都不知道是什么。有个邻居说让她送来大雅斋看看,大雅斋口碑好,要是好东西,说不定还能卖一笔钱哩,这下过年都过得舒坦。
这东西,吴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连一点儿知识储备都没有,只能开听了。
结果这东西居然是唐代的。
比吴夺想象得还要早。本来吴夺觉得有可能是宋金时期的东西。
鲁山窑。
这也超出了吴夺的想象,本来还以为是不知名窑口的东西,结果还是有名头的。
提起唐代瓷器,那就是两大“主力军”:南青北白。南方越窑的青瓷,北方邢窑的白瓷。
除了“主力军”,也有一些知名的“小分队”。比如南方的长沙窑,北方的鲁山窑。
长沙窑之所以知名,是因为它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瓷器上的文字装饰。
因为长沙窑盛行于唐代,所以瓷器上面会有很多唐诗。有意思的是,有些唐诗,在全唐诗里也不曾出现。所以说,文物的重要性之一,在于能够有效补充文字史料的不足,甚至还能“纠错”。
而鲁山窑的瓷器,还有个特定的称呼,叫做“鲁山花瓷”。
顾名思义,鲁山窑的瓷器,很多都是“花”的。而且鲁山窑和长沙窑不同的是,上面的纹饰,大多很抽象,好似随意地涂抹,往往就是大大小小的色块。
就如同这件瓷器一样,黑釉上涂了一些夹杂蓝色白色的色块。
这件瓷器,原来是一只腰鼓!
它为什么是中空的,因为要敲啊!只不过,它两头没有蒙上鼓皮,所以吴夺根本没想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鉴定师,你也鉴定不出吗?”中年妇女见吴夺看了许久,忍不住开口问道。
“刚看完。”吴夺笑笑,“就是不知道您想多少钱出?”
“都说你们大雅斋口碑好,你们看着给吧,我不懂,别蒙我就行。”中年妇女看着就挺爽快一人,只是吴夺没想到会这么爽快。
“小吴,一块说说吧,这位大姐和来讨便宜的不一样,这么痛快就应了,还一再说大雅斋口碑好。”何双友一边说,一边又看了看黄微。
黄微也点了点头。
“好吧。”吴夺便道,“这是鲁山窑的黑釉彩斑腰鼓,两头蒙上皮子,就可以敲了······”
“啊!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看不明白。厉害厉害,还是你们大雅斋厉害!行了,没白来,你们看多少钱能收,就收了吧。”中年妇女还是个急性子,直接打断了吴夺的话。
吴夺这还没说年份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