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谁是第一(1 / 2)
清江的夜,显得格外的宁静。
一轮明月悬挂在胰腺肝脏外科中心大楼的顶上,似乎站在楼顶就可以触摸到。
手术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此时,已经是快凌晨了。
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从昨开始,已经做了三十多个时了。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器械师都换了两轮,第三轮又上台。
这是一台高难度的颅脑颈椎联合赡病人。
直升机从虞城送来的,顺便还捎带了京城陆总医院的颈椎外科邵娟专家,还有京大三院的神外科专家周山语。
颅脑损伤,外加颈椎损伤,这是一个极重度病人。
通过远程会诊,最后只有安泰医院的刘牧樵出了治愈最大的概率,他,四成的把握。
病人直接飞清江剩
刘牧樵主刀。
周山语和邵娟教授轮流做一助。
朱亚光和何教授则轮流做二助。
手术很艰难。
首先是做脑外科。
刘牧樵和周山语在显微镜下交流着经验,很明显,周山语处在追赶的地位,他总是慢了半拍。
刘牧樵最近手术有些不习惯了,自从和张九渔那次合作之后,他的手术速度变快了,其实就是他的技艺又有了一次飞跃。
周山语是神经外科的权威,在国内是很有名气的教授,没想到,今做一个助手都感觉吃力。
是我做助手退步了,还是水平比刘牧樵差一截啊?
周山语已经有十七年没有做过助手了,今他做助手,很不顺手,根本就跟不上刘牧樵的步调。
他在琢磨。
难道做助手也会退步吗?
按理是不应该啊!
但是,刘牧樵确实比自己快了不少。
再对比刘牧樵,他的手术速度确实快了很多,自己再怎么冲刺,也做不了这么快。
他不由得抬头看了看刘牧樵。
怎么可能呢?
他这么年轻,手术竟然到了这样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显微镜下,周山语注意到了,刘牧樵的技巧很精准,很细致,几乎找不到他的缺陷。
在清除污物和坏死组织时,刘牧樵几乎是完美的。
至于血管的连接,周山语简直要对刘牧樵崇拜了,他缝合血管时,又快又好,一根五号针头大的血管,他竟然能在上面缝合十二针,一般的专家,都是缝八针。
标准是十二针。
周山语教授承认,要是这个病人由他主刀,他至少要多切除一百克以上的脑组织。
刘牧樵做得非常精细,周山语不得不有些暗自庆幸。
本来,病人有可能要收在他的科室,那样,病人会要少一百磕脑组织。
脑组织,一百克,里面是多少亿个脑细胞!
切除了,他就少了很多亿个脑细胞,很多功能也就消失得无踪无影。
周山语很庆幸。
没有收在自己医院是正确的。
↑返回顶部↑